97年经济危机中,有哪些美国有什么基金对哪些企业或债券进行收购了

管清雨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乔治·索罗斯是华尔街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索罗斯家族的资产管理公司就位于纽约最繁华的中央公园附近,这家成立于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EndowmentFund,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对冲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说具体点,就是从事市场投机。上世纪90年代是索罗斯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最"红火"的年代,该公司当时的资产已超过200亿美元,而索罗斯本人也因为在此期间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多次成功投机获得了"国际金融炒家"的称号。他的成功战例有很多,例如1991年,索罗斯断定柏林墙拆除后的德国马克一定大幅升值,遂进行德国马克投机,结果大获全胜;1992年,他再次利用英国退出欧洲一揽子货币后英镑走软之际进行投机,结果又进帐10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很多亚洲国家的股市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国家的债务结构严重失衡,为很多国际投机基金所乘....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财政部长塔隆宣布放弃执行了13年的固定汇率制,一夜间,泰铢贬值20%;7月11日,菲律宾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菲律宾比索暴贬;7月14日,印尼政府面对不足200亿美圆外汇和1000亿美圆外债,宣布印尼盾失守;8月8日,马来西亚政府在国际投机基金的强大攻势下,放弃了捍卫马币吉林特的努力.国际投机基金在击溃当时号称亚洲四小虎后,转向亚洲“四小龙”7月中旬新加坡股市汇市跌入深渊;8月15日,台湾地区在拥有830亿美圆外汇储备的情况下突然放手,使台币跌破30兑1的心理大关为政府避免损失,采取逃避行为;10月20日国际投机基金登陆香港,5天激战,港圆守住.但香港恒生指数跌破万点大关,与两个月前相比,港股总市值4.3万亿港圆跌去一半,损失2万亿港圆;11月7日国际投机基金登陆韩国汉城.作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实体的韩国仅仅坚持了10天,韩圆失守,跌幅达20%,12月2日,韩国央行外汇储备仅剩60亿美圆,而此时外债高达1100亿美圆,其中一年到期的短期外债达800亿美圆,20天内必须归还的高达200亿美圆.当时韩国总统金泳三悲伤地说:''韩国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了!''12月3日,签署IMF援助协议,被称为''国耻日''.以上就是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主线历程,之后亚洲金融风暴波及世界各地,引起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国际投机基金的操作手段一般都为:1:大量购入该国货币,在汇市大量抛售,迫使政府为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动用美圆储备接盘,外汇储备耗尽,政府短期外债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增大,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2:作空。在作空的金融交易中,尤其是期货交易中,通过金融杠杆的放大作用,以少量资金进行巨额交易。3:中国之所以没被波及,是因为当时中国政府没有开放资本市场让外资进入;中国也没有大量的短期外债;且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基础。所以国际投机基金没有可乘之机,不过发生在香港的投机行为就是因为在港上市的大陆企业出的问题。之所以要把97亚洲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归罪于索罗斯基金是因为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投机基金总量竟达1000亿美元之多。前文说过“索罗斯家族的资产管理公司就位于纽约最繁华的中央公园附近,这家成立于1973年的公司的核心就是"量子基金"QuantumEndowmentFund,这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家对冲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说具体点,就是从事市场投机。由此我们能了解索罗斯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及号召力,而索罗斯资产管理公司只动用了9000万美元,短短几月时间盈利20亿美元之多。输赢自然是不言而喻了.......以上资料大多摘于中体论坛。
车建候2019-12-21 20:37:2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没有正比反比的说法,可能都涨都跌,或者债券基金涨股票基金跌,股票基金涨债券基金跌都有可能。基本联系不大,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债券,股票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其实就是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关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去投资股票可能更赚钱,而此时债券基金表现可能不怎么好。经济形势不怎么好的时候,或者经济危机。公司表现不好,资金回流债券市场等安全有保证一些的市场,那么债券基金表现就好,而股票基金表现不好。但是都不是绝对的,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通货膨胀、战争等都会有些影响。
    车广义2019-12-21 20:19:45
  • 始于2019年初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逐渐演变成美国次级债危机,致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下面就来介绍这一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在美国,有一种次级按揭,就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之所以有这种贷款,是因为当时贷款公司比较看好美国的经济,他们认为美国的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由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极高,贷款公司贷出这些贷款后,为了降低风险就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并把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那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务抵押债券CDO,并把这些CDO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出售给对冲基金,结果高级CDO热卖。对冲基金尝到了高级CDO的好处后就向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购买普通的CDO。银行把CDO卖给了对冲基金后发现这是一个获利巨大的投资品种,为了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收益,银行也买入了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继续把普通的CDO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继续购买普通CDO。这时候投资银行又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创造出了CDS,即信用违约交换,也就是给CDO向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而CDS又一次大卖。之后投资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基金,专门购买CDS,并把之前赚得的钱作为保证金投入。由于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基金也吸引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来购买。至此,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该类的金融投资机构都卷入了这场次贷危机。论文选在整个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中,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持续上升,链条中的各个主体就都可以享受到由于房价上升带来的好处。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者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贷款人违约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开始断裂。贷款的风险也随着这个链条蔓延开来,由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转移给了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2019年7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濒临瓦解;2019年8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宣布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面临25%的损失;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全球的大部分股指暴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在其他国家蔓延。
    黄皖苏2019-12-21 20:05:48
  •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始于2019年初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逐渐演变成美国次级债危机,致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下面就来介绍这一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在美国,有一种次级按揭,就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之所以有这种贷款,是因为当时贷款公司比较看好美国的经济,他们认为美国的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由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极高,贷款公司贷出这些贷款后,为了降低风险就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并把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那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务抵押债券CDO,并把这些CDO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出售给对冲基金,结果高级CDO热卖。对冲基金尝到了高级CDO的好处后就向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购买普通的CDO。银行把CDO卖给了对冲基金后发现这是一个获利巨大的投资品种,为了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收益,银行也买入了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继续把普通的CDO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继续购买普通CDO。这时候投资银行又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创造出了CDS,即信用违约交换,也就是给CDO向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而CDS又一次大卖。之后投资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基金,专门购买CDS,并把之前赚得的钱作为保证金投入。由于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基金也吸引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来购买。至此,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该类的金融投资机构都卷入了这场次贷危机。论文选在整个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中,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持续上升,链条中的各个主体就都可以享受到由于房价上升带来的好处。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者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贷款人违约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开始断裂。贷款的风险也随着这个链条蔓延开来,由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转移给了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2019年7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濒临瓦解;2019年8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宣布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面临25%的损失;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全球的大部分股指暴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在其他国家蔓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人们醉心于利润丰厚的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来势之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等等,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了这次危机专用的代名词。
    黄百炼2019-12-21 19:56:10

相关问答

美国在历史上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差不多共经历了20次经济危机,因为其国家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而因为资本主义的特殊性,所以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存在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又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便为美国后边干预其他国家地区的动作埋下了种子,间接和直接的把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传导给其他国家。其中影响较大的几次分别是,1848年至1858年,美国大搞铁路建设,其铁路建设总里程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在建铁路的总和,按理说铁路修的多,会相应的代动冶金行业的同步发展。但是,真实情况却没有这样。在这一期间,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轻工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份额增速却很快,英国大量的产品充斥了美国市场并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产业发展。紧接着危机就来了。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一年之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也顺带影响了其他国家。在那个年代来讲,这样的危机影响还是不小。影响最大的还是08年的次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机构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主要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资本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19年春季开始慢慢发展的。2019年8月开始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中的机遇是不易把握的,也不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或破产倒闭,或生存维艰,急需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渡过难关。对另一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小、手上还有足够资源可供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如果过去因为目标对象要价太高或者附加条件太多而未能达成共识的话,危机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压价良机。大企业既可开展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横向购并,实现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的集中,达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效应;也可开展以产、供、销为联系的纵向购并,把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供应企业或产品销售企业购并过来,形成纵向上的营销一体化,密切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提高协作化程度,把关键性的投入产出要素纳入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增强企业的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可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混合购并,选择新兴行业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廉价购入,再按照企业总体目标予以整合、重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减少长期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产品所带来的风险。二是经营费用降低的机遇。一方面,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多个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能源需求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2019年10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9年日需求增长量将下降40%。需求减少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创造了条件,机票价格下浮空间加大,这对于实行总部策略、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存在着因差旅费用下降而减少经营成本的可能;另一方面,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不断地降低利率。2019年9至10月,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从贷款利率看,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由6.93%下调至6.66%,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7.2%。在财务处理上,贷款利息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企业留利的增加。这不但减轻了已在银行有大量贷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刺激有条件的企业新增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国内政策环境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即把增加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关键之举,我国也不例外。2019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紧抓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如果政府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定价,将住房价格降至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将更具活力。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国家还将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出台进一步优惠的政策以力保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可望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现在,美国经济危机正在迅速爆发中。美国的房市正在雪崩,金融业航母一艘一艘地在沉没,股市大幅下挫,美国控制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期货价格正在快速回落,失业正象瘟疫一样在蔓延。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遭遇一次严重的大危机。虽然历史上,美国也曾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这次危机显然不同于以往历次危机,前美国经济舵手格林斯潘认为这次危机甚至超过了1929年的大危机。它给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过程中,在比较优势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居于生产低端、美国居于生产高端的国际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国生产,而高科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则由美国生产。这种格局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贸易秩序下,也没有什么。但是假如增加进另外一些因素,就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各国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鼓励对外贸易,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维持低劳动成本等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出口产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正常的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比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衬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国产品到处被控低价倾销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样低价出口无异于白白送给人家东西,其实际是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来养着别国人,用中国的税收来补贴别国人。由于中美贸易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极大,因此,美国是这一割肉喂鹰式的外贸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实有约1.5万亿美元,就算其中1万亿是和美国贸易所得,由于这1万亿的产品其正常市场价当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这1万亿美元的产品实际价值当为5万亿,就是说,为了积累这1万亿,中国白白送了美国4万亿美元。这4万亿全是中国的税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着的。美国有了这4万亿后,原来用于生产这些产值的资本就必然转而之他,不再投资于生产这些产品了。到哪里去了呢?投资或投机了。投资或投机的去处,主要是房地产。所以这些年美国的房地产异常火爆,带动相关的金融服务业也异常增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就是这种格局和发展状况。但是现在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化的起点在于中国以人为本新政的实行。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在长期的放血式发展后,终于被迫回头解决积累下的虚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社会保障扩大,出口退税大幅减少,出口补贴被逐步取消,环境保护日益增强,资源节约控制不断严厉。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切产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成本直线上升了。结果,出品商不能再继续过去那样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说,中国不再这样大手笔地几万亿美元送人了,同样,美国也就不再能享受这样免费的大餐了。这样的一个转变,即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急升,在美国会激起什么后果?这数以万亿计的产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美国人不能说不要就不要,美国人节衣缩食也没法避免不买。买就得承担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钱。而美国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入是相对固定的。美国人有两条路,一是多发美元,但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这一招也试过了,美国人显然不能承受这一后果,目前尚处于有限的放弃中。二是削减开支。美国人必须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填补这一方面开支的增加。现在主要是这一招。但这会使美国人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急剧收缩,这必然带来其他消费和投资或投机的减少,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因为,这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从实际来看,首先削减的,必然是过去普遍高消费的领域。房地产正是美国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普遍高消费的领域,这一领域的投机与投资的异常火爆有目共睹。削减这方面的开支的方式,主要是放弃这方面的开支,这就意味着购房付款的资金链的断裂。这直接导致美国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证。这就是为什么衰退会首先出现在房地产业的原因所在。而这又直接拖累到依靠美国房市投机与投资大发其财的美国金融业,使其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不断沉没的金融航母就是明证。由于金融航母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又将引起其他领域新一轮的沉船事件发生,直到蔓延到整个经济领域,形成美国的经济危机。
公司债,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体是公司。企业债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适用的主体是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境内发行的债券。从分析角度看,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行主体的差别。公司债券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非公司制企业不得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为中央政府部门所处机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第二,发行条件方面。公司债发行条件相对比较宽松。第三,担保上,公司债采取无担保形式,而企业债要求由银行或集团担保。第四,两者在发行定价上也有显著的区别。公司债的最终定价由发行人和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而企业债的利率限制要求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第五,发行状况方面,公司债可采取一次核准,多次发行。企业债一般要求在通过审批后一年内发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本法所称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境内发行的债券。但是,金融债券和外币债券除外。除前款规定的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企业债券。第五条本条例所称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国研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会有哪些影响?尤其是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陈道富:从危机的结果来看,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是带有全球性的。危机不仅仅表现在美国本土,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美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金融资产被全世界持有,不仅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各国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经济、金融联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这么大的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不可能不波及美国以外,世界各国受到牵连在所难免。目前,危机还在扩散,已从单纯的次贷危机向其他消费贷款蔓延。由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压力,股票、债券市场也面临危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资本金受到侵蚀,贷款会更加谨慎,也会有所收缩,加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金融危机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递的危险,进而再加剧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当前的情景看,危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结束。危机的影响,既取决于危机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危机的处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应对策略。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美国此次危机是一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损失肯定不低于其八十年代发生的储贷危机,是否会达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谈到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机进一步恶化是有可能的。美国的这一次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从金融的角度看,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两房”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账面上蒙受了损失。从总体上看,量还不是特别大,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亏损在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金融机构的压力较大,需关注。此外,中国政府持有大量“两房债券”和美国国债,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会有一定影响。但美国政府介入“两房”,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我们仍需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毕竟美国政府没有做出明确的承诺。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使得全球资金的移动出现变化,中国可能面临跨国资金的大进大出,这需要重点关注。从实体经济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不完全都是负面影响。在危机恶化之前,世界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下行的滞胀风险。与此相一致,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通货膨胀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居高不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调整,缓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严重打击了国际投机势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机因素大大降低,价格快速下降。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通胀的压力,舒缓了中国宏观政策方面面临的困境,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上。国研网:您如何评价美国政府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策略?陈道富:首先应该看到,美国面对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还能够把危机的影响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确实让各国见识到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以及美国在处理危机时表现出的务实,既体现出原则性,也体现了艺术性,更不同于美国开给其他国家的治理危机处方。危机若发生在其它国家,肯定就不是目前这个样子了。当然,美国金融体系也有不完善、不安全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漏洞,否则不会发生此次危机。国研网:中国央行于9月15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是否是针对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救市措施?陈道富: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各国央行都在积极救市。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金融危机,在处理危机方面比较有经验。此次救市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危机带来的过于剧烈的伤害。尽管央行此次发布调低“双率”的政策,时间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给市场造成中国参与救市计划的联想。但从目前来看,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大可能纯粹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救市计划。调低“双率”的政策,是经过研究并在事前提出的,绝对不是随便出台的偶然政策。央行调低“双率”的政策,在保持对国内通胀可能反弹的控制的基础上,更重视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尤其关注中小企业。当然,美国金融危机的恶化,消除了原有的某些不确定性,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助于中国政府果断作出决策。同时,这个政策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前瞻性的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国研网: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从此次危机得到哪些启示?陈道富:危机远没有结束,现在谈启示有些为时过早。而且不同的人,视角不同,得出的启示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我相信,这次危机过后,不仅仅美国,世界各国都会从各方面进行深刻的反省,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都会有所突破。一是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加上政府信用介入等引起市场激励机制的扭曲,容易引起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最终都是要破的。或者说,金融的根在经济,过分脱离经济发展金融,最终是要发生危机的。但金融发展具有自我膨胀倾向。二是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在带来流动性等好处的同时,也引起市场风险的承担主体和风险控制主体严重分离,不利于对风险的评估、控制。更重要的是,衍生工具大量表现为表外业务,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还无法有效应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当脆弱,尤其在高杠杆的环境中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更是如此。进一步研究并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三是金融机构的损失与实体经济的损失,其宏观影响差距极大。金融机构发生损失,将引起金融机构不得不多倍收缩资产,进而引起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进一步恶化金融机构的损失。尽快将损失剥离出金融机构,有利于控制损失的传递和多倍收缩效应。四是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受现有规则限制,该改规则的时候就要改规则,该注入流动性的时候就应该注入。在处理这次危机时,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去解决问题,行政力量也很强大,该出手时毫不手软。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存在大量正反馈机制,或者说市场高度相关,并且恶化速度很快。保持市场必要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否则大量干预措施都会失去效果。因此,把握干预的时机,果断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时期,对部分金融机构的保护是必要的,必须保证有金融机构来实现必要的金融功能。国研网:反思美国的此次危机,中国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哪些更基本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应对措施?陈道富:我们除了可以就事论事的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机制以及政府应对策略等方面,反思美国的这次危机,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些更基本的问题,如重新思考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思考金融的内在不稳定等理论问题。谈到应对措施,我想危机已经发生了,我国也已经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国研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对于中国构建金融安全体系有哪些借鉴意义?陈道富: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陷于“主管部门”,同时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更多的从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户和储户的角度加强监管。再次,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金融安全网。我国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避免将其简单的作为救助金融机构的工具。最后,还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美国在这方面的协调响应机制值得中国借鉴。虽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之间也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能达成共识。当前,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应严格资本账户管制,密切关注各类资本的跨国流动,防止由于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协调好汇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维持经济增长。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金融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