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用美元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目的是什么

龙嬿羽 2019-12-21 20:03:00

推荐回答

国债说白了,就是国家向社会的企业和老百姓借钱,并约定还款期限,到期后返还本金,并且每年支付利息。国债是以国家信用发行的债券,反正不会赔的;就跟存银行一样。现在可以买储蓄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买国债跟存银行是一样,也不会受什么危机的影响。例如美国金融危机,也是银行先垮,小银行被大银行收购,或者被政府收购,到最后,政府会出面担保储户的存款。国债安全性高,所以收益低但稳定;可以替代银行存款。关于国债的涨和跌,主要是记账式国债的市场价格,它的价格是随市场因素而浮动,但到期后仍然是按面值赎回。通常个人投资者一般买储蓄式国债,中途也可以提前赎回,支付本金0.1%的手续费,按持有时间分段计算利息,如果你存银行定期,中途取现,是按活期利率计算。
黄睿多2019-12-21 20:37: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而不可能大量抛售手上的美国国债,股市的风险仍然很大,而目前的情况不是很明朗,就中短期而言,美国的国债持有者们很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目标市场只有那么几块,如果美圆大举流出美国,将推升美圆利率,从而严重打击世界经济,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也会减少,巴西的底子太薄,找不到美圆的合适替代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于象中国这样的债主已经被拴在美国的利益链上了,任何对美国不利的经济举动都将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渠道反过来伤害中国的经济。中国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今后少买美国国债。而对于美国的债主来说,是极不情愿看到美联储靠印钞票的方式来购买美国国债的,因为这意味着债主们的权益将在必然到来的通货膨胀中减少。看低美圆是个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但这决不意味着股市是一个胜过国债的好去处,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不定时炸弹还随时可能爆炸。如果还有疑问,请留言。关于美国国内投资者的选择问题,这是个难题。从长期看,向中国的转移已经将国内制造业掏空,长期的财政赤字和0利率政策使得日本经济弱不经风。金砖四国,正如前说的,第二句则是不能随意下断语的一个疑问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将导致国债价格上升。如上说述,那些风险偏好稳健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国债。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在各个公司破产频现的今天有几个投资者愿意买公司债。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它无法撼动国债市场的资金。最后只剩下国外市场了,并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影响到中国的经济,从而也会影响美圆的流入!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而敏感的,任何异动都可能改变整个资金的走向。外汇市场也是个投机市场,它能吸引的资金是有限的?相对而言,国债的风险要小的多。对于股票市场,美联储的做法已经改变了长期国债的的既期利率,赶在通胀之前抛售美圆及美国国债是理性的选择,但为什么还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债主们没有其他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能长期的改变长期国债的利率。如果象中国、日本等持有巨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美国长期利率的飙升仅仅是个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中我们不会看到这个现象,在中国的带动下,中国是外资的最好去处。但是。美股走出了一波比较大的反弹,欧洲?不行,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本来就与国债市场离的比较远,又经历了货币的大幅震荡。看来看去只有中国才是“救市主”财政赢余+外汇赢余+外贸赢余+汇率升值预期+金融业没有开放+高储蓄+医疗改革+开发农村市场。美圆资产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名义利息是不变的,因此国债的既期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你问题中第一句是对的,印度还不错可是市场还太小容不下太多的资金。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美圆、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国外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因为国债的既期利率等于国债的名义利息/既期价格,看一下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就知道了,而且容量太小,如果没有出现好的机会?可能唯一的希望也只有这了,但是俄罗斯的石油依赖症很严重。美联储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问题。日本?不行严重依赖出口,衰退的比美国更严重。对于期货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他吸引的是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那么当然有可能使美国国债重新走低,从而使美国的实际利率抬升。
    龙小素2019-12-21 23:54:55
  •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极影响1、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整体大幅度下挫,让大多数中国百姓切身感受到大洋彼岸金融飓风的杀伤力。先是美国房地产按揭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困境,被政府接管,加剧了对国内地产股的担忧,导致地产股大跌。然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股跳水。2019年9月16日,上证指数收盘跌破了2000点,跌幅为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月17日,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股再次跌停。9月19日受利好消息刺激,指数开始回升,9月25日最高到达2333点,之后又一路下跌,最后到了1664点。但中国的银行所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并不大,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有限。银行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得益于监管者适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2019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片繁荣,但银行业监管机构已经察觉到经济过热迹象,及时地出台措施,控制了风险在银行系统蔓延。同时,中国一直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的分离,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蔓延。2、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国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欧盟和美国是我国前两大出口市场,它们的经济低迷直接影响我国出口。2019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2019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外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基础较难保证。随着势态的演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使我国出口增速、工业生产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明显下滑。3、金融危机对我国部分商品和行业的影响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和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与扩散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上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剧烈的过山车式波动。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与2019年上半年的高位水平相比,跌幅均超过60%以上。这种价格震荡严重冲击了我国生产企业特别是钢材、化工等上游龙头企业。由于高价购进的原材料需要消化,而自己的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生产成本相对大幅上升,产品销路明显萎缩,不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预期不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企业经营困难和观望等形成连锁反应,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中国装备制造业2019年1月至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整车出口出现同比和环比双下滑局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后续订单近来也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金融危机还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由于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受产品价格下跌和消化高价库存原材料的双重压力影响,企业利润普遍下降。4、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民生之本。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加剧了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压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19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连书纳2019-12-21 20:55:11
  • 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扩展、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来,引领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新潮流。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即将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势所趋。一、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现状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展都是以一个健全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或称掉期。其中远期和期权被视为基础模块,互换及其他复杂工具被视为合成证券。他们最终都能被分解为远期和期权的组合。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对金融资产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或捆绑,形成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新搭配方式的过程。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看作是以风险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如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交易风险、金融衍生市场为什么产生和迅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但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2.风险特征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结果的任何变化。而结果包括了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包括了不希望的结果。结果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使个体具有获利的可能;结果是个体所不希望的结果,它使个体存在损失的可能。因此,本文认为风险的全面特征应包括下述方面:2.1不确定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最本质的特征。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对风险主体来说,风险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由可能变为现实是不肯定的。这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使得人们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以往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经过分析,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作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正确鉴别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以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尽可能去获得风险收益。2.2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不能拒绝与否定的。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而使结果有多种可能性。它们可能使人们遭受损失,也可能使人们获得额外收益,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性,因此风险也必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2.3二重性风险的二重性是指风险结果的发生会带来或是损失、或是收益,也可以认为损失与收益是机会共存。收益、损失都是风险的基本因素,并且个体在面临风险事件时,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而且收益的高低和损失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正相关性。不过,通常我们将之概括为:“高风险,高回报”。风险结果的双重性表明,对待风险不应仅仅是消极对待其损失一面,也应将风险当作是一种经营机会,通过风险管理尽量获得风险收益。2.4差异性由于个体的自有资本、认识和驾驭风险的水平、风险偏好、利益愿望、利益需要、经验等的不同。个体对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对风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我们将这称为风险的差异性。3.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效应与风险评价为分析方便,我们首先引进风险效应的概念。所谓风险效应就是风险事件对个体所产生的效果。认识风险效应是个体对风险进行评价的重要条件。前面部分对风险特征的全面分析为认识和描述风险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任何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都会有一定的预期,而经济活动往往会涉及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前面已指出风险是指结果的任何变化,因此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不可避免地与个体的预期会产生偏离。这种偏离通常由两类参数描述:一是偏离的方向与大小;二是各种偏离的可能程度。可能的结果与目标发生的偏离是多种多样的,偏离程度也不同。正偏离导致人们获得超额利润,负偏离导致人们遭受损失。因此,正偏离是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体希望发生的结果,它激励人们勇于承担和驾驭风险,获取风险报酬。负偏离是人们所厌恶并力求避免的,它对于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约束作用。由此,风险对个体同时产生的效应具有两个方面,它产生了两个效应: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3.1激励效应所谓风险激励效应是指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使人们萌发了某种动机,进而作出某种选择并导致行为的发生。当然风险利益是一种综合性的利益,它并不是确定的利益,而是一种可能的利益、未来的利益,只有在风险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是否真正获得这种利益。这种似乎看得见而又未到手的利益对任何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激励。风险激励效应程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许多主、客观激励因素。例如,风险事件带来的潜在发展机会或赢利机会;风险成本小于风险利益的机会与大小;风险被发现和识别的难度与程度;风险事件激发决策者的潜能、创造性和成功欲望的强度等。3.2风险约束效应风险约束效应可以被定义为:当人们对于风险事件可能的损失所做出的为了回避或抵抗损失的选择以及进而采取的回避行为。一般地说,风险事件所产生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就是风险的约束效应。构成风险约束效应的阻碍因素可能来自主体的外部,即外部约束,如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等;而有些阻碍因素则可能来自于主体内部,即内部约束,如管理失误、决策失误、职工情绪波动等。正确认识风险约束效应,可以避免在投资决策活动中的盲目性,促使人们在投资时能对投资的风险做出一正确,客观的评价,促使他们充分考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和负面结果,不只凭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去冒险和蛮干,而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注意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强调风险的约束效应不应一味产生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只看到风险的损失一面,会使人们只注重风险的负面效应而被动避免,从而失掉某些机会与利益,抑制人和社会的能量释放。3.3风险评价上面的分析指出,在个体面临风险事件时,风险一方面对其具有激励效应,驱使他为了获取潜在的风险利益而做出某种风险选择;另一方面风险对其又具有约束效应,对他的选择和行为产生某种威摄和抑制作用。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作用,而且相互冲突、相互抵消。如果激励效应大于约束效应,则该个体会接受这一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接受这一风险状态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将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等的风险状态称为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如果风险激励效应小于约束效应,则个体不会接受此风险状态,并且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差距越大,个体对这一风险状态就越厌恶。风险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激励与约束两种效应进行认识、比较、权衡的过程,即是一个对资产、风险作出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结合自己的主、客观状况如自有资本量、经验、个人的偏好、价值观和背景等,根据客观存在的特定风险,对风险损失和收益进行评估。因此,同一风险事件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不同,不同个体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状态是不一致的,即个体对于风险事件的评价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改变同一个体对于同一风险事件的评价可能会发生变化。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各个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地增加自己利益的愿望和行为,被喻为经济学不言而喻的公理。在市场经济下,商品交换本质上是在当事人之间一组权利的相互让渡或交换。按照一般的交易理论,在交易中当交换自愿发生时,活动者获得了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交易中的“剩余”。剩余的产生是因为消费或生产活动者的两种商品或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或边际转换率不相等。交易能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双方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同一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看法、预期,即对于交易对象有着不同的评价,交易双方都认为能通过交易而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前面的分析表明,在金融活动中,由于不同个体的主客观情况不同,同一风险事件不仅对于不同个体产生的风险效应是不相同的,而且同一风险事件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效应也可能会不同,个体对于金融资产可以认为金融资产也就是风险资产,下面将之简称为“资产”的评价具有差异性。故可能有投资者在第一时刻对于某风险事件具有较高的评价去投资拥有它,但可能随着自身情况的变化在第二时刻因对其评价较以前降低而出售它;并且,完全有可能有另一投资者同他的情况恰恰相反,以前评价低而在一段时间后对该资产评价变高而欲拥有它。他们之间就存在进行交换的可能性。所以,个体之间存在这样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一种途径形成契约而进行资产交换,以重新配置他们的资产而使他们的状况得到改善。由于拥有资产或投资本质上是投资者拥有将来的收益索取权。因此,资产间的交换是个体间就未来收益的交换,或者说是风险的转移。这种个体间风险资产的交换与消费商品的交换十分相似,个体对不同资产评价不同的交换有可能增加各自的效用。所以,评价的不同或者会直接导致不同投资者投资于同一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或者使得投资者投资于不同资产得到不同的边际效用。在有多种可能状态的不确定世界里存在着多种资产,不同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做出的评价会具有差异性,这意味着他拥有不同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不同。这说明,如果他可以在不同的资产间适当交换,他就可以增加自己的期望效用。比如,现假定存在两种资产,某个体拥有两种资产,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他对其中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低,他在这种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低;而他对另一种资产的评价变得较高,他在这个资产的边际效用也必然较高。可能有其他投资者和他的情况相反。那么他们之间将这两种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收益和风险进行交换就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交换契约可以表现为金融衍生工具。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工具能对基础金融工具所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解捆”、分解,将基础金融工具中的各种风险分离开来,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将这一些风险”捆扎”在一起,将一资产复制为其他资产组合,构成新的金融工具,使得风险、收益在交易个体之间进行转移而满足个体的这种需求。例如货币期权和利率期权,借助于转移风险的功能,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交易契约中的市场风险抵补掉,使契约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分离。5.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前景2019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面市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是央行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随着人民币债券远期产品正式开始交易,我国金融市场掀开了期盼已久的衍生产品交易大戏序幕,其顺利推出也昭示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雏形初具,同时,预示着我国债券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步伐的再一次加速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还有1家证券公司。首日交易活跃程度比起一年前推出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明显上升。债券远期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型盈利模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反向套作,创造出各种利率免疫的投资组合,降低利率风险,获得利润。此外,作为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交易工具,远期交易业务有利于培养债券衍生品市场氛围,促使投资者增加对衍生工具风险和功能的理解,从而为日后央行推出更为复杂衍生产品工具创造条件,最终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意义非同寻常人民币债券远期这一新品种,虽然从定价原理上看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债券的远期价格变化将受到人民币现券、资金拆放、债券回购等各个市场的不同影响,因此综合体现出不同交易商、投资者的不同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所以债券远期产品将被动于其他产品的市场变化。随着市场成员对该产品的了解和使用,债券远期市场波动将会反过来作用到现券市场各期限上的交易债券价格、封闭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拆放利率等基础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这一过程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完善各类产品结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作为各类市场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债券进行投资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风险控制有效工具的情况下,债券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不仅扩大了市场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而且有效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使投资者对未来的利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同时,通过债券远期交易逐渐形成的套利机制对于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利率过度波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就商业银行而言,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主动性债券资产投资,增强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消极承受利率风险到主动对冲利率风险的转变。可以说,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在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是实现管理手段的较大突破。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现券市场收益率又不断创下新低,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增持阶段,而多头的堆积必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现在债券远期交易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现券市场与远期市场持有相反的头寸来规避风险,在为商业银行提供锁定债券投资收益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展望前景形成衍生产品市场我国债券市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上涨之后,投资者的分歧正逐步加大,远期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避险和对冲工具,从而保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避免2004年上半年非理性下跌行情的重演。从推出时机来看,应该说远期交易适逢其时。当然,在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初期,由于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账户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远期交易可能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缺乏内部管理配套制度而暂受冷落。在远期交易推出之前,就有部分机构认为,远期交易开始时不会很活跃。但首日交易的热闹,令市场振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远期交易将和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等交易工具一样,最终成为市场参与者手中的投资“利器”,并由此促进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短期来看,远期交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遇。尤其在业务开展初期,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现货和远期的反向操作,以及延伸到多券种的对冲操作,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还有利于现行市场“换券套利”、“蝶型套利”等交易行为的实施。如现在部分5年期和7年期国债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现象是难以持续的,但由于目前买断式回购市场不发达,借券较难,往往看到了机会却没有实施的条件,远期交易业务的诞生,加大了这些交易业务实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远期交易有利于跨市场套利。目前跨市场转托管需要2至3天的时间,通过远期交易,可以消除因时间差所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客观上也有利于两个市场定价的统一。如果商业银行能合理地利用该项业务,还可以起到融通资金和平衡税赋的作用。在首日的债券远期成交中,虽然参与者大多明显以尝试为目的,成交期限偏短,成交量也较小,但随着市场成员对该项业务认识的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者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相信远期交易是具备良好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成员应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评估与预测,从债券远期交易中充分实现投资目标。作为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的资金专营机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早在远期交易产品创意之初,就开始了对该交易模式的研究分析,并且在内控制度和外部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因此在结合自身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该行与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市场首笔交易。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高级副理李坚宝认为,无风险套利和远期交易单向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远期交易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发现真实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之,远期交易将推动市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为不同需求的机构提供不同的舞台,并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基础。6.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金融金融工具是一柄“双刃剑”。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避险手段,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起到了发现幷传播市场价格,提高金融市场进行宏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1994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会员会组织就层联合合发表一份对金融工具交易进行监管的建议性文件,要求这一市场的参与者重视所从事的交易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总结,总体来看金融衍生工具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一方面要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
    粱利伟2019-12-21 20:20:13
  • 发生危机有一个原因是市场的流动性减少了,说白一点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少了,为了刺激内需,所以政府就开始用美元买国债之类的金融资产,把大量的流动性流放到市场已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从而度过危机。但这也是其中一方面,也是本人的一个见解。
    齐晓姝2019-12-21 20:06:22

相关问答

美国发行废纸,向全世界购买商品资源能源,然后贬值,从中获益,发行国债,输出美元是美国的霸权基石。全世界都在为美国输血买单....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建立起的美元本位制就是美国靠着运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建立起的一整套货币博弈规则。特里芬悖论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如果美元要成为世界货币,那么就必须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让美元流出美国,使其他国家能够获得足够的美元;但是,随着美元的流出和赤字的持续增长,美元持有国对美元能否稳定的信心会产生动摇,一旦有波动,就会恐慌性抛售美元换取黄金。这一“信心与清偿力”的两难命题,就是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其后十几年间发生的10次美元危机,证实了特里芬论断的正确性。一般认为,战后美国凭借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圆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因此,美国能够开动印钞机生产出大量美圆,并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商品与服务。而其他国家需要通过出口换得美圆以进行对外支付,因许多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他们必须从辛辛苦苦建立的外汇储备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支付给海湾国家等石油输出国。而石油输出国剩余的"石油美元"需要寻找投资渠道,又因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石油美圆”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银行存款以及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从而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以其特殊的经济金融地位,维持着石油美圆环流,使美国长期呈现消费膨胀外贸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资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亦得以在这种特殊的格局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