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

黄玲娟 2019-12-21 21:01:00

推荐回答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绝对规模持续增长,且呈先慢后快的阶段性特征。1979-1992年,全国财政收入从1146亿元增加到3483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为17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4%;1992-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从3483亿元增加到38730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为251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79-1995年比重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阶段,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8.2%下降到10.3%。1996-2019年是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阶段,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0.4%上升到1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与我国财税改革总体策略紧密相关的。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明确地提出了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进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规范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连个积极性,建立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强化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稳定提高。
简盖元2019-12-21 21:21:4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先理解财政收入的基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评价中国现存的财政支出结构态势,是在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基本上还反映着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的特征,它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各项公共需要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协调。从财政支出的宏观结构来看,存在着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长期过低的问题;从财政支出的横向结构来看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满足不了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需政府举办的诸多事物仍然进行着大量供给;从财政支出的纵向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也是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实财政支出结构中的这些问题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日趋尖锐,赤字连年有增无减,债务岁岁膨胀,风险不断加大,极大地制约着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4.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改革方向: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进一步改善民生。3积极稳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4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5努力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逐步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严格控制机关的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行政性经费支出。6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增强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要把日常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1.《金融时报》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3.:财政支出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网站本原理,主观回答的。
    米国超2019-12-21 23:56:58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税收,其次是国家入股分红收入,再次是罚没收入。这是正常渠道的财政收入途径。当然,近年来各地以出卖土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做法是十分不正常的,土地是有限的,总有出卖完的时候,所以不能算主要途径。
    黄皓炜2019-12-21 22:02:13
  •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所形成的各种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作为一个过程,它组织收入、筹集资金;作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处理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上,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而使工资长期冻结,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国家财力的制约而任意提高工资,而是必须把财政收支的安排同工资增长的幅度密切结合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好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证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生产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同样影响财政的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收入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创造的;第三产业主要指除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财政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信息、购销存储、交通运输以及融资服务等。
    赵颖萍2019-12-21 21:38:02
  • ①财政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关健是增加财政收入,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增长,是财政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我国当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也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①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则支出越多,越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长远看,对企业和个人也有利。②但是,国家财政收入一直增加,占社会财富过大,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妨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国家财政涉及国家分配应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要综合考虑,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两大影响因素。GDP总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也反映出在分配制度方面有待调整。
    齐晓字2019-12-21 21:08:29

相关问答

1994年到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原因,与1994年开始进行分税制试点有关。分税制全面实施后,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国内营业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等流转税构成了中国税制的主体,形成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国内流转税一直占税收总额的70%左右。而流转税的增长率又快于GDP的增长率,这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关键所在。而该时期,也是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以2019-2019年为例,我国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2%,国内的基础工业产品和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少则20%,多则高达80%,相当数量的品种占比超过50%。如此强大而惊人的生产能力,在税基上就表现为天量的流转额,有较强的供税能力。随着财政收入基数的不断扩大,由于增长率和收入基数成反比关系,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而与此同时,国内在2105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等去产能力度加大,制造业一块的税基受到一定影响。而实施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也意味着同等规模经济财政收入的下滑。不得不提的还有支撑很多地方财政收入的地方房地产经济,由于2019年开始强力实施房地产调控,来自土地的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环节的税费被压下,这块含“税”量很高的领域可以说极大的影响了含税经济的结构。也就是说,三去一降、减税降费、制造业税基的变化、房地产调控等各种因素交织,导致了2019-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一定的财政与货币扩张或收缩政策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增加或减少的大小。增加或减少得大,其效力就强;反之,其效力就弱。1、一般线性IS―LM模型对于既定的正常LM曲线,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IS曲线,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LM曲线,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强;反之,越弱。对于既定的正常IS曲线,LM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弱;反之,越强。2、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一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凯恩斯陷阱。LM曲线为水平的,表示当利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人们的货币需求为无限大。由于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好。货币政策无效。二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或者很小。IS曲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此时表示私人投资对利率的变化非常不敏感,也就是说,私人投资者的投资与利率变化几乎没有关系,这时,政府直接扩大投资当然不存在挤出效应了,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则非常好。3、古典主义情形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古典主义情形是指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的情况,此时货币政策有效果而财政政策无效。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而人们对货币没有投机需求,货币政策完全有效。4、一般非线性IS―LM模型一般的,IS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平缓,LM曲线的斜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而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而在收入水平较高的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好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小;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促进经济稳定的效力,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而作出相应调整。扩展资料: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3、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4、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税收增加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减少,税收减少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增加。因此,税收增加会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税收乘数与税收变动量之积,即kt△t。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IS―LM模型。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深层政治经济体制的一个系统工程,然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这个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当前,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新形势下城乡改革不配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显突出。一方面,农民不仅以自己的产品贡献保证了社会稳定,而且以要素贡献、市场贡献支撑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付出的成本很高,但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所以关注低收入阶层和群体,也就必须关注农村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否则,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强调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农村党支部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历史经验证明,必须承认并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利益在经济上表现为增加农民收入,在政治上表现为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经济上增加收入,则是农民利益结构中最基础、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因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代表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必须对增加农民收入给予更高的重视。特别是在当前,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加缓慢,是农村和农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基层干群矛盾突出。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党政部门要从全局的、政治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总之,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与增加农民收入,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只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切实保护和充分发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就一定会出现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农民收入就会有一个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