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摊销?

辛宗成 2019-12-21 20:34:00

推荐回答

为什么要摊销呀,是实际利率法的适用。实际利率法什么是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实际利率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注意: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实际利率法的特点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管爱国2019-12-21 23:56:1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实际利率只是这一笔投资的内含收益率而已,反应的是这一笔投资相对于摊余成本分摊在每一期上的真实利润水平。本质上就是将收益形式各有不同的投资换算为一个统一标准形式的投资之后所具有的代表真实收益水平的利率。实际利率代表的是这一笔投资的利润水平,只要实际利率超过了投资的最低要求报酬率,多出来的部分不就是赚到了么。
    黄盛怒2019-12-22 00:37:55
  • 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就不再编故事了。
    连丽艳2019-12-22 00:21:19
  • 1实际利率法是为了分清:究竟第期定额所付款中,多少是本金产生的利息,又有多少是本金的部分。2摊销是为了更精确计量当期损益。
    赵首智2019-12-22 00:07:43
  • 你说的是长期债券投资,而且是折价或是溢价,不是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不用摊销。举例,一张债券面值1000元,你买的时候900元,票面利率是5%,市场利率6%持有期间借应收利息1000*0.05=50长期债券投资-利息调整100贷投资收益最后对方要按面值1000元还本借银行存款1000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1000只有这样长期债券投资的科目才会借方贷方平衡。
    龚尧莞2019-12-21 21:20:32
  •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认为你做一遍会计分录就可以理解了,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因为在资产负债表日,你是真实的收到利息,你不能拿这个利息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摊余成本,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应计利息295。
    齐新林2019-12-21 21:02:11
  •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连传庆2019-12-21 20:57:32
  •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即取得的利息收益是以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不同于票面利息。溢价购入时因为实际支付金额大于票面金额,所以取得的收益会低于票面利息。在债券到期时,除了取得的利息剩余部分就是债券的本金,如果最后摊余成本不等于面值,那么最后偿还的本金数额会不等于面值,当然会出现问题。
    黄皓翔2019-12-21 20:40:25

相关问答

按题来理解就是每次账务处理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到此为止的余额,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过这类,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贴子,非常形象的解答了何为摊余成本,你看一下: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就不再编故事了。作者:CaptainJack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会计入了资本公积的。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因为目的是持有至到期。只有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资本公积,从记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的,但新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规定,有的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的计入资本公积,是从不同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从所有者、经营者、管理层各自的利益分配格局综合考虑的结果。2、会计新准则对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基本完全借鉴了国际国会计准则。国计准则中对于各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各项金融资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收利息贷银行存款扩展资料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处置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累积公允价值变动。若存在原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一并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