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持有收益

赵龙阳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你搞清楚一个问题就简单了:为什么持有至到期投资要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你是准备拿到死的,所以它给你带来的收益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减去投资成本。那这个增值率就是实际利率。每期期初都会有一个摊余成本余额,这个很容易理解吧?当年的投资收益就是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你可以参考一下,解释的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怎么说呢,很幽默……http://baike.baidu.com/view/581602.htm。
龚小章2019-12-21 20:19: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摊余成本,要考虑资产减值损失,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摊余成本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例如,企业投资三年期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10%,支付90万,实际利率i.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购买这个债券,三年的现金流入是第一年利息收入,第二年利息收入,第三年利息收入+本金收回.企业做出这个投资,实际的收益收回的钱是1第一年末利息,账面价值随之减少。但是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少,并不一定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所以摊余成本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稻丁特训804401818。
    龚家骧2019-12-21 20:54:54
  • 按题来理解就是每次账务处理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到此为止的余额,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过这类,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贴子,非常形象的解答了何为摊余成本,你看一下: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就不再编故事了。作者:CaptainJack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辛国清2019-12-21 20:37:26
  •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比如: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5=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连乃祥2019-12-21 20:05:47
  •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当期确认当期付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只有到期一次付息会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齐景发2019-12-21 19:56:10

相关问答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同时,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例:某公司2019年1月3日购入新钢股份公司2019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面值100元,某公司按105元的价格购入800张,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会计处理如下:1.2019年1月3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8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000贷:银行存款840002.2019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收取利息,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应当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10.66%,具体每年末计算利息摊销溢价金额见债券溢折价摊销表。201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溢价为:借:应收利息9600贷:投资收益895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462019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溢价核算方法同上。3.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借:银行存款896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80000应收利息9600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纳税只考虑按照债券票面金额、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不考虑折溢价因素,因此也不存在摊销问题,如果是投资国债则利息收入免税;因此在债券折溢价摊销、在中途转让以及到期收回投资时因为折溢价原因会涉及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结合本案例,公司2019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是8954,但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是利息收入为9600,因此需要纳税调增646元,其他年份同理。到期收回投资时还需要进行4000元溢价的纳税调减。
按题来理解就是每次账务处理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到此为止的余额,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过这类,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贴子,非常形象的解答了何为摊余成本,你看一下: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就不再编故事了。作者:CaptainJack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