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推荐回答
佛有三身,应身、报身、法身。应身如释迦牟尼佛,我们可以看见,地藏经中的也是如此。而金刚经指的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是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遍满法界之理体。是没有形象的。只有见性才能证得。
辛国斌2019-12-21 13:56: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摘录两段佛经看看:第一段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说的:“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第二段是《佛藏经》中的一段:“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若真明心见性,真知道什么是佛,念佛、持咒、参禅等等,无不是进修的妙法,就算不念佛不持咒,若真见性,也照样成就。真实义上,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赵高印2019-12-21 15:20:10
-
金刚经上的一首四句偈颂,目的在于破除众生在相上的执着。佛祖于菩提树下证道时,说了一句话道破天机:怪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只要放下妄想执着,背尘合觉,就能回归本来面貌,本来就是佛啊。所以说在六识的范畴寻求成就佛道,执着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成就的。学佛就是修心,佛法需向心内求。
宇文献花2019-12-21 13:39:21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含义是妄想执著想要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的声音,这是世人错误的法门,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真正见到佛的。只有放下妄想执著,向内心求佛法,才能明心见性,终成正果。这段经文看似有些深奥,实则包含了简单的修佛修心的法门,给我们的启示如下: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意思是有利于别人,与舍己为人有些许相像的地方。金刚经。
连丽艳2019-12-21 13:21:54
-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的见如来,不是肉眼见到如来。见,并非是看见,而是通过修行达到佛的境界。意为:一切有所求都达不到佛的境界。唯放下心里一切,不执不迷,清净,才能“见如来”,才能达到佛的境界。同时亦是说一切有所求、有所执都是背佛而驰。这里的背佛而驰是离佛的境界越来越远的意思,佛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
赵香粉2019-12-21 13:09:17
相关问答
4:5差遣先知以利亚:紧接着摩西出现的是以利亚,这使我们联想在耶稣登山变像时,一同出现的摩西与以利亚太17:3;可9:4。这是在预言,弥赛亚的先驱施洗约翰的出现,他拥有与以利亚相仿的心志和能力路1:17;约1:21,25。因律法与先知的话成就在耶稣身上太5:17,18,本节也是在督促以色列,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临到之前珥2:15,应当谨守遵行律法与先知的话,以预备迎接弥赛亚的降临。4:6表明施洗约翰太11;10;可1:2-5的事工,就是使以色列儿女回转,使他们效法先祖的敬虔与信仰路1:16。因此,施洗约翰所发的呐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是免受神咒诅的唯一解决之道。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