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9年工作回顾

窦雪丽 2019-12-21 12:59:00

推荐回答

2019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极为严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七届四次、六次全委会的部署,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着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经济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克服拉萨“3·14”事件的后续影响,努力抗击干旱、暴雨、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一、多措并举保增长,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增长、促跨越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加快产业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持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实现了12%以上的经济增长。我们认真落实刺激增长、恢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发挥投资财政金融调控作用,全区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全年共落实中央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31.3%,这是中央投资到位最好的一年;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及时出台了185亿元总盘子的两年刺激计划,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现已完成110多亿元,占计划的6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48.3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24%,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预计全区GDP完成437亿元,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0%、18.3%和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以上;共组织各项收入34亿多元,同比增长15.2%。农牧业的稳步发展,“三农”工作的不断加强,为全区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对西藏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在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中迈出了更加稳健的步伐。这充分说明我们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坚决有力的,自治区各项调控措施是扎实有效的。扩大有效需求,投资消费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我们进一步加大投资落实力度,大力刺激城乡消费,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扩大投资,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70亿元,增长20%以上。180项目”中已有125个项目资金全部安排到位。落实援藏资金20亿元,增长21.4%。民间投资信心逐步恢复,预计完成105亿元,增长23%。城乡消费持续活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5亿元,增长20.1%,城市和农牧区消费市场呈现出齐头并进、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积极推动“家电、家具、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贴幅度,全年共安排补贴资金4077万元,有力刺激了消费的较快增长。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应急和储备制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400家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碘盐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顺利启动,拉萨配送中心建成使用。住房消费逐步回暖,旅游、汽车消费旺盛。及时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及时组织旁多水利枢纽、国省干线公路整治改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除拉日铁路已报国家待批、藏中抽水蓄能电站调整外,实现了“180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目前已有100个项目竣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墨脱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进展顺利,共有49个县通油路。阿里昆莎机场校飞成功,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老虎嘴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巴河雪卡水电站投产运营,实现了林芝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提前安排、精心组织,藏中电网过渡电源加紧实施,藏历新年前可实现全部机组发电。阿里光伏并网电站开工建设,狮泉河应急电源建成投运。满拉、墨达两大灌区主体工程完工。与全国同步开通了3G业务。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竣工。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加强重点项目的审计、监察和稽查,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突出重点领域,工业经济和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注重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重点领域企业强强联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第一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完成增加值64亿元。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92万吨左右;畜牧业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坚持做大做强,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工业产销两旺,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30%。自治区安排5亿元产业发展与国有企业发展资金,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努力渡过难关,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继续落实去年安排的200多亿元,开展青稞啤酒、甲玛铜矿、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工集团、建材集团和矿业集团挂牌成立。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勘查开发管理进一步规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1.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56万,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分别增长1.47倍和1.32倍,实现了历史新高。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一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我们注重健全优化体制机制,锐意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活力、更具效率。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自治区扶持企业发展激励办法和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办法。推进了电价改革。资本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奇正藏药成功上市,雅砻上市公司顺利重组。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盐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与华能、华电、国电等三大电力集团和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创造就业岗位32.1万个,上缴税收达25亿元,占全区各项税收总额的73%,为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到位资金59亿元,增长23%。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工作加快。边境贸易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亿美元。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西藏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二、千方百计保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跨越奔小康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幅提高民生投入,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安居工程规划目标。我们始终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到目前已解决了23万户、120万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去年又投资2.9亿元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累计解决了12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共有668个乡镇、4222个行政村通了公路,提前一年实现了80%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新增和改善用电人口11万人,现在已有150多万农牧民用上了电;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5%、乡镇通邮率达到80%;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都配备了标准医疗设备;做到了白内障成熟一例、治愈一例。薪柴替代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完成11.4万户沼气池建设、向39.5万户农牧民家庭发放了太阳能灶。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充分发挥政策增收作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的增长。我们按照“打牢一个基础,转好两个轮子,搭建一个平台”的工作要求,通过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科技推广、加大信贷投入和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增长13%,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全年累计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化肥补贴、牲畜出栏补贴等各项补贴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涉农信贷余额51亿元;商业保险面不断扩大,在30个县开展农牧业商业保险,有效降低了灾害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整合资金8.3亿元,实施了65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增收。以科学文明进步为导向,大力实施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安排培训资金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28万人次,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投入增长22%,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再次提高了“三包”经费标准,年生均达到1800元,受益学生27万人。免除了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受益学生2.9万人。对高校师范、地矿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内地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得到优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骨节病区学生搬离病区就学任务完成,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和中学改造、小学规范化和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双语”教育和学前教育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改善。启动了3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53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了4个县疾控中心,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和藏医院开工建设。加大村医补贴与奖励力度,人均每年可达3200元以上。实施了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免费的同时,实施了城镇孕产妇补助政策。传染病、地方病防控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联防联控,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取得新进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金牦牛、金太阳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加强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工作,科技特派员增加到2112人,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163人。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农牧区基层文化工作稳步推进,建设了13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1个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80个农家书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大力实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90.4%。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创造和推出了《扎西岗》等一批优秀剧节目。藏戏和“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顺利推进。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建了290个村级体育健身场地,西藏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已落实投资17.5亿元。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率先在西藏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落实。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节能减排、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农牧区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区新增就业2万人。我们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残疾人就业得到重视。开发安置了13989个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职业培训力度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规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开展了7个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实现了地市级统筹。通过提高补助标准、改革支付办法,大幅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定专门政策,确保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区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到72.1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再次提高了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们始终将扶贫济困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责任,不断加大救济救助力度,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城镇和农牧区低保标准再次得到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增加到1800元。向全区城乡低保人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优抚对象和“三老”人员发放了购物券。
龚岳明2019-12-21 13:56:3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2019年是我们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前列,紧紧围绕区委“一三六五”总体工作思路,全速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方位加强环境建设,全身心改善民计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6亿元,同比增长28.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348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7.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4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16元,同比增长12.5%,各项指标继续走在区县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了三年倍增的良好开局。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成效显著。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210名机关干部、30个工作组深入全区107个重大项目和459家重点企业解难题、办实事320多件。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12条政策措施和8项实施细则。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700余个。行政审批大提速,合并、清理20个审批事项,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提振了全区上下化危为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设施农业方兴未艾,全年新建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园区13个,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示范园区9个,新增种植业设施面积7500亩,累计达到7.5万亩,已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全年区属工业实现产值910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同比增长40%;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长飞鑫茂光纤光缆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逐步形成我区新的优势产业;一汽夏利汽车内燃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达产见效,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投资44.4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66个,全年申请专利1600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30%和51.5%,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普青物流园、红旗农贸市场竣工见效,名众假日广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建成中北冰雕园、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一期,以民俗为龙头,崇文尚武为两翼的五大旅游板块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34%。项目引进难中突破。面对严峻的引资形势,我们主动出击,大力拓宽引资渠道,对内对外合作空前活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举办了西青区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吸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5家知名企业参会,成功签约6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用心把握先进地区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全力吸引外来投资,引进了中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建龙集团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全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营造优质环境,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区兴业发展,全年到我区考察的国内外商团达189个、1100人次,较上年大幅提高。全年实现外资到位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内资到位额151.6亿元,同比增长44.5%,内外资指标均在高基数上实现了新的跃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想认识更高,全区上下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跃上新高度,形成了“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生命线”的广泛共识;工作招法更新,召开了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大会,集中推出总投资834亿元的三级五类175个重点项目;着力方向更准,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努力促进在谈项目早日开工,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充实项目库;保障措施更硬,建立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截至09年底,17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42个竣工,27个部分投产,38个主体完工,55个正在进行基本建设,13个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全面开工。列入全市前四批区县重大项目的47个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积蓄了强大后劲。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按照“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调整完善和制定出台了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服务业升级、支持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以及扶持街镇工业园、鼓励科技创新、支持节能降耗等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影响全区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积极完善投融资体系,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内有效资源,组建了注册资本金15亿元的天津环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特定目的公司。成立了天津市汇青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赛达恒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坚持银政联席会议制度,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和项目,为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搭建了平台。引进韩国企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区开设分支机构,金融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整合提升示范工业区,载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申报并获批中北、杨柳青和张家窝汽车,王稳庄高端金属制品,精武学府三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起步区累计投入6.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47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园区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进一步增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以争创国家卫生区、国家园林城区和国家生态区为引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城镇绿地13万平方米,造林1.1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全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0.3%和17.9%。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大沽排污河、程村排河、津港运河等74.4公里河道清淤和大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改造,新铺污水主干管道15公里。减排治理得到加强,查处76家违法排污企业,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66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40吨,18项标准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区要求。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了《城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和《农村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实施“以奖代补”。深入开展“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22条主次干道路、10条穿区过境道路、8个老旧居民区及重点窗口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形象。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全年编制规划20项,完成《西青区总体规划和西青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善了各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开展了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津涞、津淄和津港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实施了柳口路改造提升工程,全年新修改造道路73公里。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张家窝镇建设农民安置住房30万平方米,2600户农民迁入新居,积极组织中北镇、精武镇和王稳庄镇申报全市新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区劳动力培训中心和19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全年完成培训5232人次,新增就业1.51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23名,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70元,增速创新高,居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达到35.6%。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年财政出资2.7亿元用于改善民计民生,发放设施农业扶持资金9530万元,老年农民生活补贴3724万元,村干部补助1697万元,种粮、农机等各种补贴1906万元,各类保障金4000余万元,报销农民住院医药费4838万元。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农民住宅和商品房各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均等化。建成2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开展了“雷霆”专项行动,全区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打击了非法传销、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等违法犯罪行为。荣膺“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再次捧得中央综治委颁发的“长安杯”。食品药品、农产品、建材市场等监管更加严格。圆满完成为残疾人办的十件实事,十项民心工程基本完成。特别是投入7621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又解决了51个村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区农村、全体农民,全部饮用上卫生、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彻底结束了西青农民饮水不安全的历史!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王稳庄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所有校舍安全鉴定和4所学校维修加固,中北中学等11所中小学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全年向中小学配送图书8万册,培训骨干教师700人次,高考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到70%,一批上线率增幅高达30.5%,成职教育稳步提升,荣获“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基层卫生服务不断健全,街镇医院、卫生院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建成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社区18项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成功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建成农家书屋22个,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了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区”称号。被命名为“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和“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双拥共建活动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审计、物价、体育、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组织全区政府系统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推动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全市、全国前列”的主题,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对政府系统学习实践活动评价为“好”和“较好”的达到100%,其中认为“好”的占98%。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件、政协提案70件,满意率达到100%。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入,全年公开政府信息626件,解答“政民零距离”群众网上留言228件,“公仆电话接待日”、“区长信箱”制度不断完善,全年受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521件。着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制定出台了《西青区2019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全年节约资金221万元。积极完善应急管理,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四进”试点和地震预案综合演练。政风行风建设持续深入,召开了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开展了“强能力、树新风、帮企业、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完善修订了《西青区政风行风建设考核办法》,全区行政机关廉洁从政、为民施政、务实勤政蔚然成风。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中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西青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高端高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城镇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地区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个别干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黄益群2019-12-21 15:20:05
  • 一保增长主要任务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研判,进一步落实了强化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推进产业项目落地等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全区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可比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23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5亿元,同比增长40.6%。引进合同外资8.5亿美元,到位资金6.4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推动科研院所总部回归扩容,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签订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框架协议,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中科院硅酸盐所、光机所、微系统所、应用物理所等产业化项目全面开工,华东计算所总部及产业基地签约落地,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先后入驻。上海物联网中心、上海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基础软件基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落户嘉定。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网宿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实现首批上市。小巨人计划深入实施,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占全市总量的50%,5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集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揭牌成立,环同济产业园和嘉定工业区创业创新园等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一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企业相继入驻,郊区首条使用新能源电动车的公交线路正式运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着力推进上海文化信息产业园、中国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等集聚区建设,京东商城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文化信息产业形成集聚态势。西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南翔智地中小企业总部园被评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金沙3131创意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总部经济招商成效显著,引进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共10家,占全市引进总量的13.8%。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面积27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3%。旅游业快速发展,州桥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和华亭人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2019上海汽车文化节和上海旅游节嘉定系列活动顺利举办。农业布局规划基本完成,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新增市著名商标3个,嘉定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基地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劣势企业淘汰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成片淘汰、重点项目淘汰、与周边省市联动合作等方式,淘汰劣势企业392家,盘活土地5221亩,节约标准煤14.5万吨。二有序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作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围绕“迎世博盛会,展嘉定风采”主题,加大迎世博各项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嘉定新城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心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规划覆盖面不断扩大,伊宁路以北骨干道路体系基本形成,新增绿化水系面积38万平方米。新城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瑞金医院、新城图书馆等公益性项目开工建设,交大附中签约落户。老城改造不断深入,州桥老街业态加快调整,西门地区保护性改造规划进一步深化,一批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南门商务圈和北水湾建设加快推进。汽车城核心区25平方公里的控详规划修编工作不断加快,轨道交通11号线墨玉路站商业平台等项目启动建设。南翔大型居住社区控详规划编制完成,首期建设地块动迁和土地出让全面完成,古镇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削减,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整治铁路、国省道沿线158公里、主要河道198公里、黑臭河道142公里、店招店牌和广告牌1.7万块,世博会定点接待酒店、景点以及公交枢纽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案件处置效率显著提高。以窗口服务日、立功竞赛、志愿者行动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优化窗口行业服务环境,行业面貌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坚持宣传教育与管理执法相结合,迎世博志愿服务、市民礼仪教育和世博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成功创建,嘉定成为全市唯一的城乡互动世博之旅示范区。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段通车试运营,9个站点的综合开发地块全部出让。长途客运站开工建设,新辟和调整32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11号线沿线站点配套衔接。轨道交通13号线嘉定段启动建设。与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建设同步实施道路穿越工程,金昌路、嘉盛西路等道路启动建设。新城燃气门站建设完成,嘉北自来水厂基本建成,新增污水管网61.7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徐行、华亭等新市镇镇区中心控详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外冈镇宅基地置换一期全面完成。2072户村宅改造工程和54个重点整治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竣工,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经济薄弱村路、桥改造进一步推进,翻建、维修危桥65座,改造路面7万平方米。大裕村文化艺术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6个著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签约入驻,艺术家工作室加快建设。三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民生工作不断推进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就业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工作切实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创业就业等政策相继出台,促进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共赢格局进一步形成。构建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和职业培训活动,促进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988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73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7540人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征、用地人员出劳办法和“镇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和遗属生活困难补贴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健全农村养老金发放与财力增长匹配机制,“农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加上户籍性质不变的土地流转,每月再补贴160元。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发放各类救助金1.8亿元。住房保障进一步加强。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50万平方米,廉租房受益面扩大到387户。动迁配套商品房加快建设,新开工基地9个,交付使用基地7个。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启动实施。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新建和新开办学校9所,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比例提高到80%。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发挥。南翔医院和区妇幼保健医院迁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建设有序推进,15个市级标准化村卫生室成功创建。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传染病,区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不断加强。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深入实施,药品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卫生创建有力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建成一批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民健身点、农家书屋等文化体育设施,嘉定区第四届运动会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此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残疾人工作有序推进,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四加强社会综合管理,社会稳定基础不断巩固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社会综合管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机制,整合资源,扎实推进矛盾化解、综合治理和社区管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构建全区大调解工作格局,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运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功能不断强化。开展信访突出矛盾调处工作,领导接访活动有序推进,信访矛盾化解力度不断加大。充分依托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等载体,深入推进电话信访和网上信访工作,信访受理和办理渠道进一步畅通。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对治安复杂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110”报警类案件接报数持续下降。来沪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基本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管得到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社区管理不断强化。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打造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直选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社区“睦邻点”1071个,进一步融洽社区人际关系,激发基层社会活力。我区成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之一,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镇、示范居委会创建率均达100%。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四个确保”夯实基础。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政府工作部门由30个精简到28个,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精简行政审批流程,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不断强化,推行公务卡制度试点,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工作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形成了“以政府审计为主导、审计中心为骨干、社会审计为辅助”的监管机制,基本实现对区级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全年公开信息1228条。切实做好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书面意见77件、政协提案180件,办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在大步向前。在产业发展上,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文化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城市建设上,“聚焦一个核心、延伸两翼”的发展战略得到确立,新城建设有力推进,安亭、南翔地区快速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在改善民生上,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建设,瑞金医院、交大附中等优质社会事业资源纷纷落户,倍受瞩目的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段通车试运营,嘉定市民就医、就学、出行等民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大了力度。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加强了资源整合、明晰了权责分配、形成了工作合力。实施安亭镇、黄渡镇行政区划“撤二建一”,成立汽车城管委会和汽车城集团公司,为汽车城发展增添了活力。建立由城投公司、新城公司等五大区属企业共同参与老城改造的工作机制,加快老城改造步伐。二是在突破发展瓶颈上加大了力度。针对开发建设任务重、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加快动迁。全年动迁农户5151户、企业527家,腾空各类基地79个,为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快农民宅基地置换探索和实践步伐,为实现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闯出了新路。此外,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明确新增用地指标除保证市级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以外,全部向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倾斜。三是在政策措施聚焦上加大了力度。根据嘉定实际,围绕产业发展、新城建设、促进就业、引进人才等工作,先后制定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和文化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促进五星级酒店项目引进扶持办法和促进嘉定区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针对嘉定新一轮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制定了优秀人才住房保障等政策,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优秀人才的住房问题,为人才的集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上海国际汽车城还被授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既凝聚了力量,战胜了困难,全面完成了“四个确保”的各项任务,又抓住了机遇,理清了思路,为今年大发展的全面发力奠定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我们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决策与部署,不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嘉定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嘉定地区的部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嘉定建设并为之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经济逐步回升,但调结构、促转型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市化、产业化融合度还不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改善民生的力度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社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予以解决。
    粱光强2019-12-21 13:39:12
  • 2019年,是新世纪以来上犹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上犹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和实效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县政府在上级党政和中共上犹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据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82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15.5%;县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增长2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9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增长4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4亿元,增长20.84%;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增长102.45%,增幅列全市第一;存贷比达5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增长18.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53元,价值2045万元,填补了我县医疗设备11项空白。人口出生率13.89‰,自然增长率7.82‰,符合政策生育率89.07%,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市综合先进县。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启动了“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圈建设,对污染严重的赣富纸业、新兴造粒厂等企业依法实行关停破产,在全市率先完成节能灯安装任务。进一步完善了老年人优待政策,将百岁老人长寿补贴从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率先对90至99岁老人给予每月100元的长寿补贴。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学生参军、复员安置工作规定,征兵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此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外侨、人防、对台、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投入保增长,扩大内需促发展,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并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群众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参与上犹发展的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快;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支出快速增长,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政府少数工作部门执行意识和落实能力不够,机关效能建设还需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龙小群2019-12-21 13:21:43
  •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逆势而上、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有新提升,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崛起信心。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收入1551.2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收入863.9亿元,增长19.2%。粮食总产量61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7.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3.2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7.8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下降22.5%,较上半年降幅收窄1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增长7.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9%。城镇新增就业5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强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举措,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积极跟踪政策走向,主动作为,果断决策,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先后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牢牢把握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机遇,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干了一批我们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安徽段、九华山机场、宣绩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马钢车轮扩能改造、新桥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江淮汽车年产20万辆乘用车、铜陵锐展发动机、国电蚌埠电厂二号机组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经过多年建设,总投资183.4亿元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淮河中游骨干防洪体系基本建成。六潜高速、六武高速安徽段、阜周高速北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02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2800公里。千方百计保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和金融支持小企业的多项举措,全年减免缓税费312亿元,在关键时刻提振了企业信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中部第一、全国前列。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销售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等231.5万台辆,销售额108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量居全国前列,补贴兑付率全国第一,200多万农户受益,同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开展地产品销售对接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把保市场、保份额作为外贸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有效遏制了进出口急速下滑的态势。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信贷投放,新增本外币贷款2406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63亿元,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共234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我省地方政府债券77亿元。大力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部完成,新组建开业农村银行13家,新增担保机构25家,获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23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17个市,中国进出口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14家境内外银行在我省新设23家分支行。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眼增强创新能力,重点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技术研发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呈现出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我省被批准为首批三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6386件和8594件,在全国位次分别提升2位和6位;1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6家、试点企业10家,增量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2家,总量达到9个,居中部地区首位;新增两院院士4名。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核心区域、核心企业和核心项目,狠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科技、产业、改革和人才成果加速涌现,试验区建设进入国家层面。科技研发实现新突破,建成世界首个量子通信网络,奇瑞混合动力轿车、科大讯飞畅言教学产品等成功面市。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高新技术领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9户。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启动建设合肥创新服务平台,省及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顺利运行,招募风险投资机构10家,募集资金30亿元以上。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新进展,与国家外专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引智项目237项,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落户合肥,中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和奇瑞公司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制定实施钢铁、汽车等9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文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重点产业技改投资1800亿元,工业化率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值增幅达30%以上,皖新传媒成功上市,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落实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选择150个实力较强的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县域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建设,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继续深化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皖北地区呈现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结对合作进展顺利。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环境整治,所有市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01.5万吨,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设施496万千瓦,“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加强“三农”工作,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小麦、水稻等最低收购价,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20.7亿元,比上年增加11.7亿元。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战胜皖北地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夺得粮食丰收。扎实开展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82.5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15家、增加74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7个,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9.8万人。成功举办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第十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网工程”网点达3.8万个,比上年增加3296个。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708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1.8万千瓦,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0万亩、除涝面积80万亩,投入16.6亿元、新开工建设4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营造林19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近10万户,解决了31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扩大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基本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发证任务并开展配套改革试点。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502户,增长23.8%。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地方税制改革继续深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经过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稳妥解决了工商系统市场办管脱钩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筹备组建省演艺集团、省广电传媒产业集团,172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选择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受到广泛认可,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配合国家部委编制示范区规划,边规划边建设,边申报边推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为加速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区域分工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交通、能源、科技、金融、旅游、质监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谋划并大力推进与央企调整结构合作发展,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签订合同项目77个、总投资1840.8亿元,已开工项目35个、投资额975.1亿元,开创了与央企战略合作的新局面,对推动我省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并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了丰硕的经贸与合作成果,彰显了安徽优势,扩大了对外影响,提振了崛起信心。黄山航空口岸和马鞍山、池州水运口岸对外开放,全省口岸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对台经济合作加强,合肥至台北直航开通。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640亿元、增长43.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8亿美元、增长11.3%,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6.2万人次,增长18.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3.4%,对外投资拓展到4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源开发勘探迈出新步伐。国际友好城市新增3对,达到69对。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民生为第一目标,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实施项目由上年的18项拓展到28项,投入由176亿元增加到254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建成和在建农民工创业园253个,培训农民工52.8万人,返乡农民工中98%返城就业,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6.8万人、1447万人和37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2.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廉租房保障。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首批项目进展顺利。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全面排查鉴定中小学校舍,制定实施3年消除安全隐患工作方案,完成加固改造年度任务,努力将中小学校建成质量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话剧《万世根本》、黄梅戏《雷雨》等一批精品佳作获国家级奖项,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项目获第三届文化部科技创新奖唯一特等奖。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婚前医学检查和农村孕产妇保健,启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社区卫生覆盖率达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全国领先。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蓬勃开展,我省健儿在全运会上取得13金、12.5银、9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马鞍山市荣获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外事、侨务、港澳、统计、文物、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地质、测绘、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继续巩固。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安保任务,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加强信访工作创新,建立下行接访、涉访特困救助、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加强积案化解,信访总量稳中有降。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顿,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全省已建法律援助中心12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060个。对口支援松潘县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已完工和在建项目37个,占项目总数的80.5%,受到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进步,驻皖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抗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的一年,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施政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我们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5件、政协委员提案815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2件,制定、发布省政府规章8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启动实施新科技成果、招商项目和就业劳务信息发布“三个窗口”建设,继续深化“一站式”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八项要求,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37.5%和20.6%,“小金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有新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居民消费后劲不足,外贸下降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一些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城镇化进程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连俊宏2019-12-21 13:09:05

相关问答

展览时间:2019年3月9日11日展览地点: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主办单位:西北国际创业加盟展组委会承办单位:北京华展天下展览有限公司协办单位:连锁网特邀机构:中国银行支持机构:中国特许经营协会、北京餐饮行业协会、台湾连锁经营协会、香港特许经营协会、韩国连锁经营协会、陕西省连锁品牌联盟、中国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等合作媒体:陕西卫视、西安交通广播、西部网、华商网、新浪网、商界、搜房网、链家、腾讯创业频道、U88招商加盟网、3158招商网、5988创业商机网、全球加盟网、中国创业项目网、创业网、致富网、我要加盟网、开店邦等。展会背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新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国民创业热情,中央也因此推出更强劲的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全民的“创新创业”之路。十三五”期间,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包括工资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机制的改善;同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导向将促使更多流通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必将有力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日益增多,连锁经营行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西安连锁加盟创业投资博览会将打造成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年度招商盛会。为继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致富,搭建项目发布、信息交流、加盟推介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将于2019年3月9-1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9中国并加盖公章,传真或扫描至组委会。参展企业于两个工作日内支付参展费,并将电汇凭证传真至组委会,否则组委会不予保留原展位,原交订金不予退还。组委会在2019年2月10日前提供《参展指南》协助参展单位做好展前准备工作。
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应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长久以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是职责所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以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使命在肩,任务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用创新拥抱新时代,以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中公教育总结,首先需要理念和认识的提升。要从教育公平的高度和广度来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要因人施教,要有针对性,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潜能、个性、志向等各个方面有独有的特征,对他们施以合适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更广义的教育公平。从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其背后往往都有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另外,需要机制上的创新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环境,更需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应只是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任务,而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通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大学、科研院所到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几级教育要形成联动,形成一个对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保护、激励、科学引导的机制。来源:人民日报: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作者刘彭芝。
有人说她像一本书,越读越精彩。她持家与办企业时总是不停地问自己:钱从哪里来,能花多久?全球最大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一名出生在重庆的女强人,18日将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昨日,本报记者对这位“重庆女强人”进行了独家专访。惟一的中国网络发言人18日,年轻的当当网将与世界500强相邻而坐。面对台下各大跨国企业CEO,俞渝将平静地讲述当当网从零到拥有价值7000万美元资产的创业历程,俞渝说她没有准备专门的讲稿,虽然她是论坛上惟一的中国网络发言人。当天和俞渝同台发言的嘉宾有著名互联网分析师Marymeeker马里·米克、TCL的掌门人李东升等。很多人都问,财富论坛为什么会选中我发言。俞渝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声明一点,我绝对没有拉过选票、拉过关系,当当网的创业历程是个最好的理由。月光族”成就了当当网当当网上书店,成立于1999年11月,是一个从零开始、专注网上购物的高增长的公司。由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日本软库Softbank和中国科文公司共同投资,目前拥有的消费群数目已突破几百万。能够作为本次财富论坛的嘉宾发表演讲,正是因为这几百万消费群的独特性”,俞渝说,尽管参会的多数企业销售额都是当当网的N倍规模,但当当网吸引他们的,是它所扮演的“中国新消费经济产物”的角色。原来一代人是挣了钱攒着,现在一代是挣了钱就要花出去,他们把自己称为‘月光族’月月光”,俞渝说,以他们为主,中国老百姓花钱的目的从必需品向消费品转化,这是消费习惯的一种巨大转型。当当网瞄准的就是“月光族”,他们年轻、高薪、舍得花钱。英语职业、计算机、生活、旅游、育儿、电视剧等产品,销售比重每年都在递增,并且有持续递增的无限可能性,当当网业绩因此急速增长。低价低价再低价为吸引更多的顾客更频繁的回头,当当网把低价作为长期的定位。折扣在中国图书、音像领域较少使用,但“有折扣给实惠”却是当当网的准则。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富豪之一,俞渝说,自己的心得就是用消费者身份创业。女人天生就会买东西、有精打细算的优势,更能从花钱的角度体会顾客的心情。她说,“达芬奇密码”在商店28元,在当当网19元,这就能带来薄利多销。我自己的消费者体验在当当网的策略实现就是低价、天天低价,这对当当网的定位很有意义。相关链接生活中的俞渝:单纯并小资着生活中的俞渝很小资。她的论调是,人要想做事,成功不成功先放一边,想做事就要有韧性,我相信无欲则刚,欲望少,要求就少,生活很单纯,面对问题就能坚韧。我不梦想公司蓬勃发展,自己还能天天呼朋唤友、大宴宾客,我关心的事情很少,就是当当网的工作,对孩子就是希望他健康、性格好,希望丈夫李国庆吃好、睡好。人“带宽”精力有限,我就减少占用。俞渝小档案1965年5月,出生于重庆。198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1987年在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北京分公司任美方总经理翻译兼秘书;1992年获得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及国际商务MBA学位;1992~1997年在美国纽约创办TRIPOD国际公司;1999年,参与创办当当网上书店;1996年,她放弃自己在纽约的事业回国随丈夫创办当当网,并为当当网引进第一笔风险投资,共计800万美元。不到4年的时间她将一个网上书店做到价值7000万美元。2004年,国际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出价1.5亿美金欲收购当当网,被俞渝拒绝。
理财如做人,在现代社会,房子、车子,压得大家都喘不过气来,如果财理不好,就代表着做人失败。你不理财,财就不会理你。正确的理财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他可以让你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财产,做到既安全又最大程度的让你的这些资金、财产稳定增值。理财,虽然同样是让自己的资产增值,但是不代表着单纯的进行投资,理财不同于投资,投资只是理财的一个方面,要做好理财。你得做好几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明确自己的总的收入来源,到底自己有多少收入,或许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也不能正确的定性什么代表着自己的收入,单纯的将收入等同于工资,工资只是收入的占比重很大的一部份,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福利,意外所得等,不要小看这很少的一部份,如果你不将它利用起来,你就浪费掉了这部份资源,长期积累,你的收益就减少了很多,所以,明确自己的收入来源非常重要,只有明白了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才能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理财计划。其次,明白自己的收入,只是理财的一个前提,只是为理财作准备的,理财,最重要的一部,就是对自己财产的合理配置,让每一部份财产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让任何的财产浪费,根据你个人财产的多少,你可以将每月的收入分为几部份,首先,你得拿出一部份来保障必要的生活,其次,你得准备一部份救急的资金,遇到任何意外的情况,比如突然生病,突然要外出一类的,这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到时候事情来了,你就焦头烂额了,除去这些,你或许会想,你是不是应该将剩下的资金存入银行?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的认识是肤浅的,现在通货膨胀,就靠银行的一点点利息,怎么能够达到资金的增值,或许,你的资金不会贬值,试想,现在土豆,10元/斤,你有10000元,能够买1000斤,通货膨胀率10%,银行利率5%,存入一年,你10000本金和可以得10500元,这里由于通货膨胀,土豆11元/斤,你用10500元就只能买954.54斤土豆了,能够买的土豆反而变少了,所以,代表你的钱实际上是减少了。所以,个人建议,你可以将这部份闲置不用的资金分成三个部份,第一个部份,买一些低风险的债券,收益肯定比存银行高,最明显的就是国债,他的年收益肯定是高于银行存款的,这样,这一部份就可以起到保值的目的,第二部份,你可以将其买一些长期性的风险资产,就从长期来说,这一部份资产增值空间很大,平均收益是要高于债券的,最明显的就是股票和基金,或许,你会说,你总看见社会上大部份人买股票都亏得不行,尤其是近两年,那么,我告诉你,你又错了,他们亏,是因为当股票一旦下跌时,他们就忍不住抛了,这样就一定会亏损,而你是长期的投资于里面,你代表的是公司的股东,股东怎么样可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长期来说,股票肯定是要增值的,短期嘛,由于市场因素,肯定是涨涨跌跌了,所以,你这部份资金就被套住了,短期内不能动用,那么,你想要在短期内动用资金怎么办?这就要说到第三部份了,这就是进行一些短期性的投资。短期的,一般包括外汇、黄金和大宗现货。外汇、黄金风险比较高,你已经买了风险比较高的股票了,所以,不建议你买,这部份买风险适中,收益可观,而且资金流动性比较强的理财产品就可以了。那么,现货就是不二的选择了,现货集合了股票和债券的特点,风险居中,收益可观,如果操作得当,长期收益还要高于股票,同时,其双向操作机制是股票和债券所不具备的,不管涨跌,你都可以赚钱,而且它只进行短线操作,不用观察市场行情,尤其适合上班族,因为它有夜间盘,晚上6:00-9:00也可操作,而且,你还可以请救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最后,你将自己的财产合理分配了,这还不够,你还得在每月月末进行一个收支的核算,必须清楚明白本月到底有哪些花费,理财,并不是收入来源多就行,还得看你的花向,如果支出总高于收入,最后,你只能把你所拥有的资产全部给花掉。这样还谈什么理财,所以,每月月末,你必须对你本月的花消进行核算,同时总结什么地方必须花掉,什么地方可以节约下来用于新的投资,最后,你根据本月的的花消情况,还得作个下月的预算,下月又是新的开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一下你的资产配置。如果觉得我的提议不错,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实行的话可以找我---那么多字要是觉得可以就给选满意答案。
根据12月22日,深圳市政府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提交的《深圳市200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自1982年至2003年,深圳特区内共下达四座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计划15.59亿元。截至2003年6月,完成计划投资13.80亿元,建成滨河、罗芳、盐田、南山四座污水处理厂,形成日处理112.2万吨的规模,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目前污水处理厂资产使用和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处理污水排放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对改善深圳市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发现,特区内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污水处理量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规模效益。特区内由政府投资建设形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为日处理112.2万吨,但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明显滞后,排水管理存在较多盲点,导致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量明显不足。2002年特区内实际污水处理量每天仅有66.9万吨,设施利用率仅为59.6%,每天仍有54.9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率偏低,城市污水处理深度不足,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未能实现改善深圳市水环境的总体目标。2002年特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60%,但特区外污水处理率不足10%,使污染负荷总量大大超过了水环境容量。特区内南山厂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后,磷、氮等污染物总量仍超标;滨河厂臭气浓度较高,长期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三是办公楼、食堂等设施配置过多造成闲置浪费,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搭车超额建设职工宿舍,影响政府投资效益。如滨河厂共投资建设三座办公楼,厂方仅使用其中一座办公楼的5层;罗芳厂项目配套建设职工宿舍126套,该厂现有职工55人;滨河厂建设员工宿舍228套,该厂现有正式职工108人。四是部分生产设施闲置,使用效率低。截至2003年6月,闲置未使用部分的投资额为2.13亿元,占总投资额15.39%。五是部分工程工期延长致使投资加大。滨河厂三期工程最初的投资计划为1.80亿元,建设工期安排至1995年,后来延长至1999年,工程实际投资达3.20亿元,超过最初投资计划67%。六是建设项目管理费1429万元被挪用购买土地使用权、兴办公司、兴建办公用房等,其中有182万元未收回。七是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提供污水处理经营服务的成本标准尚未制定;对转制中政府投资资产的保值缺乏有效监管;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不畅,缺乏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