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局是政府单位吗

樊技飞 2019-12-21 12:59:00

推荐回答

政府部门。
赵骥万2019-12-21 15:20: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电子财政管理系统。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扩展资料:政府信息化规范管理:以数字化管理为突破口,力促城市管理能力提升电子政务与政府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使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让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更有效率,并且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大增强管理者的核对、监管能力,大大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体现得最直观、最直接、最有力的就是城市管理。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应首先从城市管理做起。政府信息化。
    连俸平2019-12-21 13:56:34
  • 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就是负责政府信息化正常运转的政府职能机构。政府信息化是指主要为了迎接信息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对传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革。主要是相对于商务信息技术。县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齐晋杰2019-12-21 13:39:06
  • 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省一级政府的对应职能机构。二、机构职责: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龙小红2019-12-21 13:21:37
  • 比较两个部门的好坏,得综合评价,从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福利待遇、岗位性质等多方面评价。一般而言,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审批权力较多,对经济的涉猎程度较广,地位也较统计局为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主要职责是: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龚宏龄2019-12-21 13:08:57

相关问答

扶持的创业项目:养殖沧山黑山羊农村创业非常适合养殖项目,该项目前景不错。随着健康消费的日益盛行,人们对于绿色肉食尤为重视,特别是以草食为主的牲畜肉食比较受我国沿海、港澳地区的欢迎,农村发展绿色型经济养殖比较看好。如沧山黑山羊养殖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养殖项目,它生长周期短、抗病力强,其肉质细嫩、膻味低,而且肉质营养价值较高,目前市场供应紧缺。根据农村的养殖环境,荒山、田地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利用起来进行养殖。扶持的创业项目:货卡车租赁在日新月异的农村,运输业也在逐渐的发展,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日益更新。农村道路建设、房屋建设等都离不开汽车的运输,而且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运输,如家用日常货物的运输、婚丧之事的运输等等。在农村购置一辆中小货卡来开展业务是很有市场的。扶持的创业项目:鱼塘开发鱼塘开发主要是通过地势环境,如山地土坑、荒废的旱田等进行开发鱼塘养鱼,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配套开发,如建休闲农庄钓鱼休闲、住宿、餐饮等。以前农村养鱼较为普遍,但目前由于农田的开发、房屋建设用地的开发,农村的养鱼资源是越来越少。扶持的创业项目:开幼儿园农村越来越重视早教,但由于农村务工人员比较多,造成年迈的父母孤苦伶仃和幼小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人现在也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幼儿园的主要投资是购置玩具。每名幼儿每月学费20元计算,一年10个月约为200元,招收30名幼儿的年收入约为6000元。你在农村创业何尝不试试这个项目,培养留在家乡的儿童,着重素质教育,如电脑学习,体育培训等。同时给年迈的父母提供散心的场所。此二者皆可以为您自己日子滋润,同时又可以造福于乡亲。扶持的创业项目:预售当年的果树产权预售当年的果树产权该项目可以说是比较新颖的创业类型。日本东京郊区农民与市内超级市场联营,开办了“果树当年产权预售”活动。如一棵苹果树叫价2500日元,该树当年产量的所有权即归买主,买主可随时去果园采摘苹果。如果买主不愿下乡,果农们也可将苹果摘下包装好,送货上门,但买主要另付劳务费和运输费。当然,果农要保证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农村创业在扶持下,创业路会走的更加顺利。如果您一旦有了创业的想法,就要用语面对,在创业路上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是非常大的损失,即便失败,这些经历带给你更多的则是经验。扩展资料:国家扶持农村项目内容:扶持内容主要围绕完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展开,具体包括:种植业涉及的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农产品储藏保鲜、废弃物加工利用等;养殖业涉及的种畜禽交易场所、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加工等;加工及流通业涉及的加工基地、原料仓储、成品储藏保鲜、冷链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019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极为严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七届四次、六次全委会的部署,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着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经济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克服拉萨“3·14”事件的后续影响,努力抗击干旱、暴雨、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一、多措并举保增长,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增长、促跨越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加快产业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持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实现了12%以上的经济增长。我们认真落实刺激增长、恢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发挥投资财政金融调控作用,全区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全年共落实中央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31.3%,这是中央投资到位最好的一年;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及时出台了185亿元总盘子的两年刺激计划,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现已完成110多亿元,占计划的6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48.3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24%,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预计全区GDP完成437亿元,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0%、18.3%和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以上;共组织各项收入34亿多元,同比增长15.2%。农牧业的稳步发展,“三农”工作的不断加强,为全区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对西藏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在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中迈出了更加稳健的步伐。这充分说明我们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坚决有力的,自治区各项调控措施是扎实有效的。扩大有效需求,投资消费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我们进一步加大投资落实力度,大力刺激城乡消费,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扩大投资,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70亿元,增长20%以上。180项目”中已有125个项目资金全部安排到位。落实援藏资金20亿元,增长21.4%。民间投资信心逐步恢复,预计完成105亿元,增长23%。城乡消费持续活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5亿元,增长20.1%,城市和农牧区消费市场呈现出齐头并进、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积极推动“家电、家具、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贴幅度,全年共安排补贴资金4077万元,有力刺激了消费的较快增长。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应急和储备制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400家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碘盐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顺利启动,拉萨配送中心建成使用。住房消费逐步回暖,旅游、汽车消费旺盛。及时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及时组织旁多水利枢纽、国省干线公路整治改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除拉日铁路已报国家待批、藏中抽水蓄能电站调整外,实现了“180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目前已有100个项目竣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墨脱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进展顺利,共有49个县通油路。阿里昆莎机场校飞成功,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老虎嘴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巴河雪卡水电站投产运营,实现了林芝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提前安排、精心组织,藏中电网过渡电源加紧实施,藏历新年前可实现全部机组发电。阿里光伏并网电站开工建设,狮泉河应急电源建成投运。满拉、墨达两大灌区主体工程完工。与全国同步开通了3G业务。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竣工。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加强重点项目的审计、监察和稽查,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突出重点领域,工业经济和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注重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重点领域企业强强联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第一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完成增加值64亿元。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92万吨左右;畜牧业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坚持做大做强,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工业产销两旺,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30%。自治区安排5亿元产业发展与国有企业发展资金,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努力渡过难关,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继续落实去年安排的200多亿元,开展青稞啤酒、甲玛铜矿、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工集团、建材集团和矿业集团挂牌成立。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勘查开发管理进一步规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1.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56万,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分别增长1.47倍和1.32倍,实现了历史新高。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一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我们注重健全优化体制机制,锐意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活力、更具效率。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自治区扶持企业发展激励办法和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办法。推进了电价改革。资本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奇正藏药成功上市,雅砻上市公司顺利重组。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盐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与华能、华电、国电等三大电力集团和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创造就业岗位32.1万个,上缴税收达25亿元,占全区各项税收总额的73%,为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到位资金59亿元,增长23%。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工作加快。边境贸易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亿美元。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西藏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二、千方百计保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跨越奔小康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幅提高民生投入,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安居工程规划目标。我们始终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到目前已解决了23万户、120万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去年又投资2.9亿元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累计解决了12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共有668个乡镇、4222个行政村通了公路,提前一年实现了80%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新增和改善用电人口11万人,现在已有150多万农牧民用上了电;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5%、乡镇通邮率达到80%;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都配备了标准医疗设备;做到了白内障成熟一例、治愈一例。薪柴替代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完成11.4万户沼气池建设、向39.5万户农牧民家庭发放了太阳能灶。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充分发挥政策增收作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的增长。我们按照“打牢一个基础,转好两个轮子,搭建一个平台”的工作要求,通过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科技推广、加大信贷投入和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增长13%,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全年累计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化肥补贴、牲畜出栏补贴等各项补贴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涉农信贷余额51亿元;商业保险面不断扩大,在30个县开展农牧业商业保险,有效降低了灾害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整合资金8.3亿元,实施了65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增收。以科学文明进步为导向,大力实施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安排培训资金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28万人次,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投入增长22%,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再次提高了“三包”经费标准,年生均达到1800元,受益学生27万人。免除了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受益学生2.9万人。对高校师范、地矿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内地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得到优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骨节病区学生搬离病区就学任务完成,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和中学改造、小学规范化和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双语”教育和学前教育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改善。启动了3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53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了4个县疾控中心,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和藏医院开工建设。加大村医补贴与奖励力度,人均每年可达3200元以上。实施了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免费的同时,实施了城镇孕产妇补助政策。传染病、地方病防控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联防联控,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取得新进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金牦牛、金太阳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加强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工作,科技特派员增加到2112人,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163人。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农牧区基层文化工作稳步推进,建设了13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1个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80个农家书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大力实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90.4%。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创造和推出了《扎西岗》等一批优秀剧节目。藏戏和“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顺利推进。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建了290个村级体育健身场地,西藏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已落实投资17.5亿元。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率先在西藏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落实。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节能减排、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农牧区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区新增就业2万人。我们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残疾人就业得到重视。开发安置了13989个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职业培训力度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规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开展了7个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实现了地市级统筹。通过提高补助标准、改革支付办法,大幅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定专门政策,确保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区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到72.1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再次提高了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们始终将扶贫济困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责任,不断加大救济救助力度,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城镇和农牧区低保标准再次得到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增加到1800元。向全区城乡低保人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优抚对象和“三老”人员发放了购物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管理方式不适应、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于2019年底前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有关社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服务创新。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及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协作,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12月22日,深圳市政府向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提交的《深圳市200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到,自1982年至2003年,深圳特区内共下达四座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计划15.59亿元。截至2003年6月,完成计划投资13.80亿元,建成滨河、罗芳、盐田、南山四座污水处理厂,形成日处理112.2万吨的规模,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目前污水处理厂资产使用和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处理污水排放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对改善深圳市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发现,特区内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污水处理量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规模效益。特区内由政府投资建设形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为日处理112.2万吨,但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明显滞后,排水管理存在较多盲点,导致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量明显不足。2002年特区内实际污水处理量每天仅有66.9万吨,设施利用率仅为59.6%,每天仍有54.9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率偏低,城市污水处理深度不足,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未能实现改善深圳市水环境的总体目标。2002年特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60%,但特区外污水处理率不足10%,使污染负荷总量大大超过了水环境容量。特区内南山厂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后,磷、氮等污染物总量仍超标;滨河厂臭气浓度较高,长期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三是办公楼、食堂等设施配置过多造成闲置浪费,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搭车超额建设职工宿舍,影响政府投资效益。如滨河厂共投资建设三座办公楼,厂方仅使用其中一座办公楼的5层;罗芳厂项目配套建设职工宿舍126套,该厂现有职工55人;滨河厂建设员工宿舍228套,该厂现有正式职工108人。四是部分生产设施闲置,使用效率低。截至2003年6月,闲置未使用部分的投资额为2.13亿元,占总投资额15.39%。五是部分工程工期延长致使投资加大。滨河厂三期工程最初的投资计划为1.80亿元,建设工期安排至1995年,后来延长至1999年,工程实际投资达3.20亿元,超过最初投资计划67%。六是建设项目管理费1429万元被挪用购买土地使用权、兴办公司、兴建办公用房等,其中有182万元未收回。七是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提供污水处理经营服务的成本标准尚未制定;对转制中政府投资资产的保值缺乏有效监管;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不畅,缺乏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