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什么意思?

龙学敏 2019-12-21 23:55:00

推荐回答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民谚。意思是福祸天注定,事情的发展不是人力控制,福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祸来的时候躲也躲不过。带有浓郁的唯心主义的色彩。该句子演化自《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意思是祸福无门,福与祸的来临没有一定规律;祸福相依,祸与福相因而生,互相转化。
黄睿多2019-12-22 00:18:5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如果没有记错是来自荀彧对曹操说的,关于徐州的时候,是指当福祸都出现的时候,伟大的事情即将可以实现,可以指望。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时给我的感觉是祸福都不是由人定的,人世间是变化无常的,好的事情也会变坏,有的时候坏的事情也会出现好的方面。给人一种很无奈的感觉。人世间的事情真的就不能由我们做主吗?我们是不是要整天提心吊胆的,出现让人高兴的事,脸上有微笑可心里还是要悸悸的?——难后我就觉得这句话太严重了,于是像很多很有名的话一样被我否定了,因为我不相信它,我为什么要相信这样危言耸听的话呢。仅仅它是出自老子或幼子之口吗?我不相信权威。我常常怀疑现制成规,我一向以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所以我没有必要相信它。但我现在已经相信了它。因为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一件事情发生了,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无限接近不好的好事情和无限接近好的坏事情就是我们说的不好不坏的事情。这种事情也是属于好的或不要的一类的。可见事情的确是想老子说的那样祸福可以互相转化,因为是非好即是坏的,非福即是祸的,只有两种可能,天平必将偏向某一边,处于平衡状态的不要不坏的几率是很小的。于是我相信了老子的这句话。难后我又想,当我们去做某件事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所以说,成功与失败对于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做了某事失败了,只是正好落在了那一半的失败的区域。也许有些事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因为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于是一些所谓的奇迹就出现了。世界有无数种可能,但就具体的某件事来说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好,一种是坏;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处在逆境中和不得志中的人们应该可以相信,成功对于你们来说和那些成功者来说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没有谁是上帝的宠儿,或者说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因为他给了我们每个人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了,这种可能就会实现。成功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幸运。失败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也是占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的。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制定目标。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龙小艳2019-12-22 01:00:07
  • 这段话直是朴素地说明了矛盾的观点,矛盾是普遍的,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既然“不测”,何必要去强要躲祸?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矛盾双方的转化也是这么一个过程,虽然最终转化属于一种质的飞跃,但之前可觉察的量的积累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当你觉得积极方面在发生向消极方面的量变的时候,即使地调整,就可以避免转到消极方面,而是产生向另一个积极的方面的飞跃。打个比方:一次你语文考试得了满分,你的父母同学都对你刮目相看。这个是福,但是,若你趾高气昂,就此不前,而其他或出于嫉妒,或出于关爱给你出各种问题,你无法解答,便遭人白目了,甚至失去朋友,这个便是祸了。要怎么避免?很简单,继续好好努力,但要态度谦虚,主动热情地对待同学和朋友,使得他们感觉你一点也没变,只是多了份满分的试卷而已。更直接的比方:加入祸是悬崖,虽然你掉下去只是一瞬间,但你走过去却很遥远,难道你遥遥察觉了悬崖,还要执着地向前走并摔下去吗。
    赵颖隽2019-12-22 00:54:41
  • 所以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其中造化奥妙没有办法达到极点,是深奥没有方法来测度的。
    赖鹏举2019-12-22 00:36:43
  • 就是:事情的发展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福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祸来的时候躲也躲不过。
    连仙枝2019-12-22 00:06:41

相关问答

了凡四训经典禅语对话2019-08-1318:33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了。既然被阴阳“气数”所束缚,怎么可以说没有“气数”呢?虽然说“气数”一定有,但是只是平常人,才会被“气数”所束缚。要是一个极善的人“气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里注定要吃苦,但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气数”也拘不住他,因为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贫贱短命。一个人被“气数”拘住,那就是凡夫。了凡问云古禅师;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能逃的过吗?云古禅师曰: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六祖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而得到身外的功名富贵。若为人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只顾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那就算用尽心机也是求不到的。若能一心行善定能改变命运。古人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所有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每件事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不好的一面,反之亦然。而往往我们眼中好事,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好而已。亦或一件事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人为的去加上了我们肤浅的看法而已。所以,当我们处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多想想,有没有我们没有看到的隐患存在,而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就要多观察,是不是有些机遇和机会被我们忽视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去面对所谓的祸福,才不会被一时的福冲昏头脑,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祸而一蹶不振。扩展资料《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