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的下一句是

黄登卫 2019-12-22 00:00:00

推荐回答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五十八章》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明言。与之相类似的我们还有一句通俗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车少辉2019-12-22 00:07: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寓意“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他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的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或: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车广义2019-12-22 00:55:03
  • 祸来临伴随着福,福来临伴随祸。这是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难与易、长与短,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章要在2019-12-22 00:37:03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内涵,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讲的对立统一矛盾。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因此“祸”“福”之间是一个对立矛盾。然而“祸”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有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因此“祸”与“福”之间又是一个统一的矛盾。生活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将“祸”“福”对立统一起来,有了“祸”要想到与之对立的“福”,有了“福”要想到与之对立的“祸”,并且要从“祸”中看到“福”的希望,从“福”中看到“祸”的存在,这样才能较好地处理“祸”“福”矛盾。反之,如果人们不能把“祸”“福”对立统一起来,认为“祸”就是“祸”、“福”就是“福”,而看不到“祸”还能带来“福”、“福”又能带来“祸”,从而在处理“祸”“福”矛盾时就很可能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处事方法。参考资料国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5%B8%E5%85%AE%E7%A6%8F%E6%89%80%E5%80%9A%EF%BC%8C%E7%A6%8F%E5%85%AE%E7%A5%B8%E6%89%80%E4%BC%8F/856363。
    龙安顺2019-12-22 00:19:23

相关问答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则无求,无求者,所以成其俭也。不知足,则物莫能盈其欲矣。莫能盈其欲,则虽有天下,所求无已,所欲无极矣。海内之物不益,万民之力有尽;纵无已之求,以灭不益之物;逞无极之欲,而役有尽之力;此殷士所以倒戈干牧野,秦民所以不期而周太守,领点农校尉,封鹑觚男。司马炎为晋王时,他任散骑常侍。晋武帝时期,封爵鹑觥子,并以之为号,官位逐渐显达至驸马都尉、侍中、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要职。他性格刚直严峻,能以身作则,为人楷模,嫉恶如仇,晚年因忤犯权贵而被免官。傅玄学问高深,参政同时还著述不辍,他曾与缪施等人一道被委派共撰《魏书》。据《晋书·傅玄传》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惜其作品大多佚失,今仅存《傅子》二十四篇。在文学上,傅玄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多首,其中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文集》也仅有明人张溥辑成一卷,称《傅鹑觚集》,编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傅玄汲取各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认为自然界是按照“气”的自然原理运动的。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民实则安乡重农,敬上而从教,贪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他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运动的过程,批判有神论的迷信观念。①为其以后财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傅玄的政论以荀子思想为宗,又吸收了汉魏思想家、政论家的思想成分,显示了儒法兼济的特点。
且看芸芸众生,许多的失意和烦扰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时萌生的吗?你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悦舒张了,而最终爱心和福祉又会回到你的身边,何乐而不为?是为佛家禅语。含义:为献出爱意的人亦会得到爱意,给予别人福分的人亦会得到福分。延伸:这是佛家对善念的推崇,鼓励世人信仰善,能执善念生于尘世。梵语dhya^na。音译禅那,略作禅。意译定、静虑。取音译与意译并称之,即作禅静。谓令心住于一境,以详密1思惟之寂静状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下:''或乐禅静,则以礼拜为粗疏。又适于坐禅之闲静所在,称为禅静坐处,或称禅处、禅所。关于“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延伸:《圣经·马太福音》7: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爱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人际交往具有相互性原则。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更多地想到别人是否对自己好,是否尊敬自己,而很少去想自己是否对别人好,是否尊敬别人。人际关系实际上始终呈互动的、来往的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接受、喜欢和帮助的;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拒绝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拒绝他。
福如东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祸得福、洪福齐天、自求多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星高照、祸与福临、不为福先,不为祸始、福寿天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绝福连、福禄未艾、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吉凶祸福、大福不再、福与天齐、寿山福海、祸福无门、祸福之门、容容多后福、如天之福、奇庞福艾、洞天福地福衢寿车、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威福自己、天赐之福、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福过灾生、福无十全、福至心灵、厚德载福、福如山岳、福禄长久、福为祸始、避祸就福、福薄灾生、无妄之福、祸中有福、擅作威福、一饱眼福、福善祸淫、毋望之福、祸为福先、琅嬛福地、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福齐南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起居万福、祸福相依、福无双降,祸不单行、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兴亡祸福、福业相牵、福不盈眦、福过祸生、祸福惟人、福浅命薄、福不徒来、作威作福、后福无量、福寿绵长、祸福靡常、福无双至、妄谈祸福、福寿康宁、福生于微、百福具臻、双修福慧、福慧双修、一路福星福倚祸伏、福寿年高、福孙荫子、求福禳灾、福至性灵、有福同享、择福宜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福寿齐天、祸福有命、福禄双全、国利民福、坐吃享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饱眼福:生死祸福:兴亡祸福: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妄谈祸福: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寿山福海: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擅作威福:擅:自作主张。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择福宜重: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转灾为福:同“转祸为福”。把灾祸转化为幸福。作福作威: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一路福星: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因祸为福:变坏事为好事。有福同享:指共同分享幸福。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毋望之福: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如天之福:形容福气特别大。齐天洪福:称颂人福气大,与天相齐。求福禳灾: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无妄之福: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琅嬛福地: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吉凶祸福:吉祥、不幸、灾祸、幸福。祸福相倚:指祸与福相因而生。后福无量:量:限度,限量。将来的幸福无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倚:倚靠;伏:隐藏。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所有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每件事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不好的一面,反之亦然。而往往我们眼中好事,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好而已。亦或一件事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人为的去加上了我们肤浅的看法而已。所以,当我们处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多想想,有没有我们没有看到的隐患存在,而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就要多观察,是不是有些机遇和机会被我们忽视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去面对所谓的祸福,才不会被一时的福冲昏头脑,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祸而一蹶不振。扩展资料《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