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黄炳洲 2019-12-21 23:56:00

推荐回答

“爱出者返,福往者福来”这句佛语出自汉代贾谊的《新书》。这句话原文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字面意思是用爱来对别人,将来别人也一定用爱来回报你,你用自己的金钱、智慧等去帮助别人,付出你的福报,将来得到的也是更大的福报。这两句话反映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说明了佛菩萨修行是自利利他,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圆融统一。扩展资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是佛经。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意思是说爱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人际关系实际上始终呈互动的、来往的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接受、喜欢和帮助的。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拒绝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拒绝他。类似的话还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句印度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有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爱出者返。
赵顺贵2019-12-22 00:06:4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应该是一句佛教的禅语意思:爱好远行的人必然眷恋故乡,爱给予的人必然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回报。你给别人的爱越多,得到别人的爱也越多。其实不能说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但是不付出就永远得不到。
    龙峰晓2019-12-22 01:00:11
  • 一朵花虽然没有一个世界那么大,但是一朵花所涵盖的一切与一个世界所涵盖的一切是没有区别的,一片菩提叶虽然不能和整个菩提树相比其外在的形状大小,但是一片菩提叶所含有的菩提性菩提智慧与一棵菩提树所具有的菩提性菩提智慧是没有区别的。言下之意就是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是共性的,花虽然很小,但是它涵盖了整个世界的体性,叶虽然只是一片菩提叶,但是它代表着整个菩提树所具有的菩提智慧。你把爱给了他人,别人也会以爱回报你,你给别人带去了福音,别人也会给你带来福音。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想表达:善于奉献爱和布施福德的人自己往往会得到别人的爱和恩惠,实际上说明了“因果循环”的道理。扩展资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出自汉.贾谊《新书》。这是禅宗的境界,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么一说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一花一世界。
    贺黎黎2019-12-22 00:54:48
  • 爱出者就是付出爱的人,爱返就是反过来获得爱,福往者就是给别人福气的人,福至就是自己的福气也到了。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付出爱的人,也能反过来获得爱,给别人福气的人,也能得到福气。
    齐晓文2019-12-22 00:36:49
  • 这句话原文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字面意思是:你用爱来对别人,将来别人也一定用爱来回报你;你用自己的金钱、智慧等去帮助别人,付出你的福报,将来得到的也是更大的福报。这两句话反映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说明了佛菩萨修行是“自利利他”,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圆融统一。帮助别人,利益别人才是真正的“自利”。扩展资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是佛经。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意思是说爱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人际关系实际上始终呈互动的、来往的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接受、喜欢和帮助的;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拒绝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拒绝他。爱出者爱返。
    龙宇飞2019-12-22 00:19:05

相关问答

且看芸芸众生,许多的失意和烦扰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时萌生的吗?你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悦舒张了,而最终爱心和福祉又会回到你的身边,何乐而不为?是为佛家禅语。含义:为献出爱意的人亦会得到爱意,给予别人福分的人亦会得到福分。延伸:这是佛家对善念的推崇,鼓励世人信仰善,能执善念生于尘世。梵语dhya^na。音译禅那,略作禅。意译定、静虑。取音译与意译并称之,即作禅静。谓令心住于一境,以详密1思惟之寂静状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下:''或乐禅静,则以礼拜为粗疏。又适于坐禅之闲静所在,称为禅静坐处,或称禅处、禅所。关于“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延伸:《圣经·马太福音》7: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爱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人际交往具有相互性原则。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更多地想到别人是否对自己好,是否尊敬自己,而很少去想自己是否对别人好,是否尊敬别人。人际关系实际上始终呈互动的、来往的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接受、喜欢和帮助的;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拒绝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拒绝他。
意思是:在逆境中,如果一个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指望他人伸手救援,那么就总是会有人来帮助他的。如果一个人洁身自爱,不做有污品行和道德的事情,那么便总会有人爱戴尊敬他。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扩展资料:1、《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离娄章句下》选18章。分别有《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君臣之道,恩义为报》,《中养不中,才养不才》,《有所不为,而后有为》,《言人不善,如后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有《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博学详说,将以返约》,《以善养人,能服天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两可之间,最是为难》。还有《逢蒙杀羿,羿也有过》,《西子蒙不洁人掩鼻而过》,《爱人者人恒爱之》,《不孝有五,不顾父母》,《齐人有一妻一妾》。2、《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