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组织的治理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有效运作的首要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非营利组织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机构治理结构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那么,在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方面,就要明确,清晰一下几个问题了。一是,治理是什么?二是,非营利组织治理含义的界定;三是,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及延伸;四是,非营利组织治理需要怎样的框架来规范组织?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治理一次来源于拉丁文,愿意为控制、引导、操纵,一直以来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现在,治理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强调政府与共鸣、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第二个层次是,包括营利组织治理和非营利组织治理,其实质是组织利害相关者对组织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定义可从几个方面来说。从机制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治理就是如何用完善合理的结构来约束规范组织的发展;从内部治理来看,治理一般是指理事会成员和执行官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域,他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从外部治理来看,社会公众在非营利组织决策过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从决策与治理者角度说,非营利组织需要法律环境的存在来规范组织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问题剖析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除了与发达国家治理有同样的利用公共权力,服务信息不对称、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还有几大突出性的问题。1、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大多学者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2、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在决策机制上空洞化、失衡,缺乏外部的法律环境,理事会人员冗杂,信息披露制度与外部监督制度虚化,缺乏外部约束主体,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在承担角色和责任方面要全面领先于中国;就中国而言,基金会理事会在某些方面优于社会团体。理事会的治理问题也将影响着整个组织的变动。3、非营利组织的失信及其治理。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生命。先存在不同协调机制下的协调失灵问题,“多头领导”问题频频出现,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交易特征多样化的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互惠失灵和公共失灵的情况。非营利界的失灵正在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利益的驱动、道德的失控、少数官员腐败的侵染使非营利部门失灵。为此,应该从立法、信息管理、道德机制入手进行治理,需要政府监督,受益人监督,捐助者监督。当前,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内部自律机制缺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身性质定位不明确,有不当营利行为,公共责任缺失等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外部环境不佳。 4、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环境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监督机制的结合构成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如果组织在良好的治理环境下能确保其合理的结构,它将得到公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组织也因而得以成长与壮大。现时,缺乏适宜的治理环境是构建非营利组织良好治理结构的主要障碍所在,因此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尤其是重构中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制度和强化利益相关者监督,将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是重点。四、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完善的建议1、内部结构管理在上文中,其结构已很明确,组织要规范内部决策人,执行人,监督人的相互分离制衡的有效机制。理事会要明确其权利义务,建立合理的理事会规模、聘请专业知识水平及其管理经验丰富对非营利组织的活动熟悉的管理人员。内部可划分成小组,专业小组即规划与发展小组、财务与资产小组、公共关系小组。执行小组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包括筹备理事会会议,确定会议程序和议题;编制并执行理事会工作预算;落实新理事的聘请工作等等一系列工作。专业小组主抓组织的各项重点项目,应道组织的公信力,拓宽筹资领域。2、明晰决策机制保证机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具有透明度和公信。建立持续稳定的资源网络,保证机构有足够的资源实现战略目标地位,创新宣传手段,扩大机构在国内外的影响;准确定位方向、制定严谨政策、做好财务管理、清晰理事会决策程序等。3、完善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进行一系列的监督,审核和督导。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入手,内部,主要是规范章程制度,监事会理事会履行职责。外部监督,政府监督,独立第三方监督,行业监督,媒体监督,捐赠人监督,公众监督等,外部监督就需要大家更关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部门,公众反映部门,让人们来约束非营利组织合法合理运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组织。4、建立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有很多的志愿的参与,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在组织繁杂劳累的工作中,给成员以鼓励,促使成员高效的完成任务,处理好代理人与受理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正事的工作者,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薪酬激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财政上就是一个难题,那么,就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组织要善于运用政府的公信力,来拓宽筹资领域,呼吁更的公众来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事业。5、加强信息披露机制非营利组织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社会捐赠,其组织应作必须符合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发展,而良好的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那么,其必须公布所坐的各项公益活动信息披露义务,通过信息披露,接受外部相关利益群体的监督,有利于加强自律机制,减少不诚信行为,进而提高非盈利之的公信力,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实践,更要有一份对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一份责任心,热心来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出一份力。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值一提,但众多人的力量加起来,呼唤更多的人的关注,加上组织自身的自律,公信,赢得他们的支持,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我们最真挚的服务。
齐新永2019-11-05 22:07:0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的制定方面,第三部门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政府谈判和和银行、保险、投资商谈判等等。第九个功能是自律。这是第三部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自己制订规矩约束自己要比政府的外来约束更为合理,也更加有效。自律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防止“一个耗子屎坏了一锅汤”。要有一个共同宪章,要讨论很多具体的约束标准。要制订纲领--要在平衡各方利益中作妥协--而妥协之后达成的协议需要共同遵循、互相监督。大家利益与共,也逼得大家都要互相监督,共同遵循行业规定。第十个功能是培育和开发市场。第三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是希望所有从业人员都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和开发市场和内部管理同样重要,而且以第三部门的行业优势和集体力量进行市场培养和开发要比没有组织的一团散沙效果要好很多。
车建修2019-11-20 06:56:42
-
项目财务到底应该谁来管原创2019-12-26田菁睿投云财务项目是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单元,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与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项目财务到底谁来管这一问题困扰着广大非营利组织,他们迫切希望能够达成机构法定会计核算与项目财务管理之间的充分平衡。本文在回答“项目财务到底应该谁来管”的基础上对具体工作方法也予以了介绍。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是非营利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慈善组织应当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项目的财务管理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导是困扰非营利组织的老问题,机构内部常常因为会计人员与项目人员配合失调而导致矛盾甚至争吵,在我们回答项目财务到底由谁来管之前,必须把项目财务管理与机构会计核算的差异进行梳理:实现。
齐景伟2019-11-05 23:03:17
-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近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在目前条件下,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发育不完善、会员较少、自创性收入缺乏,而国家的财政补贴又有限,导致活动经费匮乏,财务紧张,时常面临着来自财务方面的许多困扰。与此同时,协会还面临财务管理不善的问题。因此,如何获取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财务支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成为非营利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非营利组织及其财务特征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organizationNPO的中译,目前,并非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Salamon,1993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5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4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如果一个组织的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以市场价格销售的收入,就是营利部门,而一个组织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则是政府部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四号《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归纳为:1大部分资源来源于资财的供给者,他们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2业务运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同等物而提供产品或劳务;3没有明确界定的所有者权益及其出售、转让或赎回以及凭借所有权在组织清算、解散时分享一定份额的剩余资财。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从资金来源看,非营利组织的一般财务支持手段即资金来源方式主要包括:会员会费、政府资助、个性化服务、企业捐赠以及投资等等。这与企业组织形成明显的区别,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收入。2不存在利润指标。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能为衡量企业绩效提供标准,为企业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业的分权管理成为可能,也便于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其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通常可划分为许多责任中心,对每一责任中心都明确其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对其职责履行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4所有权形式特殊。对于企业而言,股东投资创办企业,股东便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资财的权益。非营利组织资财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但其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运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二、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困境世界上各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曾不同程度地面临资金缺乏、财务管理低效等问题。一自创收入能力匮乏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一般主要包括会员的会费,服务收入以及政府的资助、社会捐助等。其收入来源区分为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非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这是非营利组织收入的重要来源。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自创收入主要包括业务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业务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效益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这是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经营收入是指其在实现社会效益的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投资收入是其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并且处于发展初期,运行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拓展的能力发展严重受限,行业协会的能力发展不足。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管理者是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相对于企业和政府组织而言,非营利组织人员的福利待遇一般比较低,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应降低。加之,体制掣肘、资金缺乏和人才缺失直接导致协会组织的能力发展不足,组织的自创收入能力较差,进而导致组织财务困境的加剧。二外部资金募集困难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服务水平较低,资金筹措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但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目前情况而言,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不高,而非自创收入也很不乐观。政府拨款有限,而社会捐赠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会员才能够捐资给非营利组织。同时,许多人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应该有经营收人,其资金应全部来自于会费。对非营利组织的误解,也使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受到严重的影响。三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水平落后是非营利组织财务困境的重要表现,同时又是导致资金缺乏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制度不尽完善,相当多的非营利组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作年度财务报告,或者虽作年度财务报告但无严格审计。这导致非营利组织的会员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信度降低,从而严重影响资金筹集的进行。三、非营利组织走出财务困境的对策从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增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支持,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议题。一规范支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协会的收入是指其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资金。收入管理应当按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进行管理。非自创收入的管理需要做好与政府合作、寻找企业合作伙伴、面向社会公众募捐的工作。扩大自创收入并加强其管理,应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当然,非营利组织是为实现其社会效益而运作,其收费应当是低水平甚至是免费的,而不能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协会从事合法的经营来支持其非营利性的活动,需要符合下列条件:1利润或收入不可分配给其创立人、会员、干部、董事或员工;2其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从事经济活动,而是实现其非营利宗旨。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认真研究投资项目的收益及其风险,优化投资组合,在不提高风险的条件下使收益最高,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条件下使风险降至最低。协会的财务支出是指其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效益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非营利组织的支出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和行政支出。这里的支出与企业的投资不同,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投资的管理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而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因此,协会的支出应当按支出的用途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和行政支出并分别进行管理。项目及活动支出的管理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通过规划与监督,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效益。行政支出的管理应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尽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要求其合理安排支出结构。合理的支出结构应当在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及活动支出的基础上保证必要的行政支出。为此,必须科学地规范和组织财务管理活动。科学地规范财务管理活动,能够降低筹资和管理的成本。非营利组织如果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筹集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拥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度,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认真研究、制定针对协会弱点的内部机制改善方案,改革财务制度,把握协会的非营利性,如聘请资深的财务人员做好预决算工作;研究划分经营性收入与会费、资助等非经营性收入的比例,并合理运用;进行财务公开或聘请专门人员进行审计,增加协会运作的透明度。非营利组织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包括被动公开和主动公开两种形式,必须建立非营利组织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二增强财务支持,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1.明确行业的使命,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翻。非营利组织的根本宗旨是为其会员提供服务,通过内外协调,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从而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以西蒙为代表的组织均衡理论强调,组织参与者的贡献与其获得的激励对组织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参与者和参与者团体都从组织那里得到回报作为对组织做出贡献的奖励依据。参与者只有当他的回报等于或大于组织要求他做出的贡献根据他的价值及他可做的选择来衡量时,才会继续参与该组织。曼库·奥尔森1980论证了作为一种利益集团的非营利组织形成的障碍和条件:除非在集团成员同意分担实现集团目标所需的成本的情况下,给予他们不同于共同或集团利益的独立的激励,否则,他们不会采取行动以增进他们的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因此,非营利组织产生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能否给成员提供一定的激励即选择性激励,使其形成较高的预期净收益,也惟有如此才能提高会员缴纳会费的积极性和额外捐献的程度。2.加强资源的整合、开发与运用,增强自创收入能力。扩大自创收人并加强管理,应当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要突破资源有限不足的困境,必须先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使用与整合,以增强公共服务方案规划与执行的利基。协会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社群当中的个人的捐款者、赞助者。有效地管理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运用资源是协会组织突破财务困境的有效路径选择。具体措施有:1提升服务品质。随着社会的进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也势在必行,只有口碑、有保证的公共服务与产品,才能获取社会大众的认同与青睐。也惟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士、团体、企业捐助更多的经费、资源、人力、物力与财力。2提供全面性服务。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要走出当地的社区,走向更广的全国地区、甚至应跨进国际性的社群,配合全球性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世界各地的公民社会组织策略联盟,回应国际性的公共议题,争取更多的资源,办理各项公共服务事业。3开创新的服务。在快速变迁的多元化社会当中,不断地创新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方案规划,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通过不断地创新服务,吸收更多的资源与经费,拓展更多的业务,赢得更多的资源。4争取政府的委托专案。在不影响协会组织公共服务推行的独立性、公共性的原则之下,亦可争取政府的委托专案,以获取更多的资源。5开拓企业的资源。国内许多经营有成的企业也很有心投入公共服务事业,以满足企业人士除了利润以外的需求。企业界拥有相当多的社会资源,其影响力亦是不可忽视的。6加强宣传工作。在信息日益发达的社会,通过舆论和信息引起社会大众对协会组织公共服务事业的注意,争取社会大众的支持,以汇集各地的资源,推动更多的公益活动的开展。三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体制,增强自治和自我发展能力DonerandSchneidery2000进一步指出,非营利组织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它具备的制度能力,即诱导会员提供资源,遵守协会旨在实现集体目标所制定的规则和决策。在影响制度能力的因素中,除了奥尔森所说的有价值的选择性激励之外,还有成员作用密集程度、有效地协调会员的内部程序和协会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在前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非营利组织在任一个因素上有较强的优势,其运行就会越有效。非营利组织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整体人员素质,改革民主管理机制。在会费能够拉开差距后,不应视会费的多寡或者有无提供资助而照顾或者歧视某些企业,特别应重视行业内众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利益。四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拓展收入来源。扩大自创收入,增强财务支持力度从内容上看,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或者会员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以美国为例,美国协会的经费收入主要以会费为主,会费在协会经费中的比例各协会不尽相同,比例较高的如全美制造业协会在90%以上。除会费以外,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发行出版物、广告、会议、咨询包括政府部门向协会咨询行业有关情况、信息等、培训、展览会、保险服务、个性化服务等。上述的具体措施都对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扩大自创收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五尽量争取外部援助外部援助是非营利组织资金的重要来源。要争取外邵援助,非营利组织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重视与政府进行合作。政府不但可提供经费及其他资源,还可以给非营利组织以认同并给予道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外部援助。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对42个国家进行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的结果显示,非营利组织的平均收入来源结构为:服务收费49%、政府资助40%和慈善所得11%,其中保健55%、教育47%和社会服务45%领域政府的资助尤其显著。这说明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2提高服务品质。非营利组织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向社会和政府表达其意愿和利益要求。代表职能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通过这种影响力,争取和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利益。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六非营利组织应重视多种投资方式的应用非营利组织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经营活动,非营利组织有各自的经济业务活动、服务宗旨和活动范围,非营利组织筹资方式的应用对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中国目前会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更具现实意义。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专家等人股,参与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企业的利润获取收益;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通过基金、股票等现代资本形式获得收益。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一定要遵循稳健、安全原则,注重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七落实有关公益捐赠减免税方面的法规政策一般而言,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优惠;二是对面向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方的优惠。以美国为例,其税法规定了30余种免税组织,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包括所得税优惠、财产税优惠和失业税优惠;另外,向公益型非营利组织捐赠的机构和个人还享有应缴税所得额扣除和财产税、遗产税减免的优惠。相比之下,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不明确、不具体、不系统,目前以所得税优惠为主,范围也比较小;同时在财产税、以及主要的税种——商品税中,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的专门规定,尤其缺乏对民间成立的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措施。如对非营利组织的进出口关税规定尚需明确,在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的条例中均只规定了对“人民团体”的税收优惠,也有许多法规颁布较早,需要作出调整。税法中应明确体现出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对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减免的税种、减免幅度等具体内容。综上所述,要解决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其财务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科学管理,采取措施,为协会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以实现协会的目标,保证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持续、健康发展。
连俊彩2019-11-05 22:37:43
-
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了组织的规模、类型、财务人员构成状况、组织活动资金的来源情况以及年活动资金总量、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审计工作等,分析了不同类型组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异同,结果显示:多数组织认为资金短缺是关键问题。因此,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必要的,组织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资源,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普遍缺乏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人,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二会计工作不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不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企业类的会计制度,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方性社团会计制度等行业性会计制度。直至2004年8月财政部才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地方只是利用两、三天时间对组织的会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不明显;部分组织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处理程序,缺乏预算管理和财务收支计划,达不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不能定期对财产进行清查。三活动资金严重不足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资金是靠组织自筹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在2019年9月6日的“21世纪论坛”会议中表示,“我国60%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基金会除外每年的资金运作不超过2万元,只有5%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了一定的国际合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所能获得的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比较少,组织自身开展服务获取收入的盈利水平较低。四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应该有营利,缺少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管理,将财务管理工作简化为会计收支行为。因此组织财务人员主要包括会计和出纳两人,在被调查的组织当中,没有一家组织拥有会计师和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组织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工作等。五自律机制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不存在利润指标,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进而缺少组织自律机制,多数组织缺乏公布其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不便于组织进行自律和接受外部监督。同时,登记管理部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年检报告的形式进行的,但年检报告的内容不能反映组织的全部财务状况。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制度、预算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组织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组织完成社会使命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黄益琼2019-11-05 2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