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某个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调查表由哪方来做的啊,是委托单位还是环评单位啊?

穆高超 2019-11-05 21:24:00

推荐回答

大项目小项目,上百份和十几份都有可能,按导则执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不能确定,与当地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专人协商。
齐文焕2019-11-05 23:02: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是环评单位和企业发布的。
    黄益民2019-12-03 14:41:13
  • 可参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其中一次公示主体是建设单位,二次公示主体是建设单位或者环评机构。
    管火金2019-11-05 22:19:25
  • 理论上,应该说书和表都要进行公众参与调查的,但是一般习惯上表是不进行的。对于报告表,有些对距离周边村庄、学校等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较近的,才增加公众参与调查专项篇章。
    连丽芳2019-11-05 22:05:23
  • 我以前在日照做的环评,报告书中的公众参与调查表是由环评单位编写好,打印出来,好像是50份,一般给建设单位10张左右填写,剩余的都是环评单位胡编的,每个环评单位的做法也可能不一样。
    车建全2019-11-05 22:02:14

相关问答

前几天做完了一个新产品上市的市场调研。此刻,心中有点感慨,不发不快!对于此次调研工作A企业总部很重视,任务布置也很早,市场部、区域业务人员、合作的策划公司全部召集开了专项会议,但从执行过程到调研结果看,离预期调研目标和实际意义均有较大距离。用区域人员的话来说:开头轰动、过程含糊、结果没有。虽然有些过激,但可以看出来企业的市调变成了不得不为的任务:可以理解为形式;也可以理解为过场。按常理看,前期准备时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产品的特点、目标人群、渠道、终端、市场特点、媒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二手资料收集,包括问卷的设计,调研流程、相关人员、调查样本、地点等确定。但调研结果还是和笔者走访市场感觉不太吻合。这就有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定性”的综合判断对了,还是“定量”调研的结果更准确?首先,我不是怀疑调研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但总隐约觉得这个报告的数据应该和市场真实的状况都会出问题。这一环”是让消费者产生欲望进而推动购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策略的消费者调查如果你在街上拦截一个消费者问他:这个产品好不好?一般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要么人家不理你,要么应付你;如果你召集一些消费者来座谈,消费者大多会给你面子,说:还不错。所以,作为区域业务人员,你要“扮”成消费者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没有戒备,在轻松的氛围中说出真实想法,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结果。你可以去消费场所看看他们在消费什么?在不同场所消费品牌或产品是否一致。这样你可以知道在产品上市之后,经过了渠道、终端之后,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消费者的拉动活动,以拉动目标消费者的持续消费。最后,还得引用宗庆后先生多年前说的一句话:对于市场,我是跟着感觉走。对于这句话,很多人大肆批判;很多人不以为然。但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太多深意,你去了解一下,难道宗庆后真的是坐在家里“跟着感觉走”,做出来那么大的市场?绝对不是,他每年出差200多天,把根深深扎在了市场,无论是媒体、渠道、终端、消费者,都在他的“感觉中”,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调研,市场调查,比起所谓的“突击型”定量、定性研究,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从这个层面上看,我非常支持宗庆后拿回“娃哈哈”品牌,因为笔者觉得“哇哈哈”在宗庆后的领导下更能长盛不衰,尽管笔者觉得宗在“合资问题”上是存在过错的。好了,现在知道“市场调研”是什么、怎么进行“市场调研”了吧?特别是业务人员怎么对区域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其实就是你对这个市场的“感觉”,你能把握、控制、甚至领导这个市场的那种真切的“感觉”。销售需要悟性,对你负责的区域市场的“调研”呢?我想道理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