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及战略意义

齐慧茹 2019-11-05 21:47:00

推荐回答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黄益明2019-11-05 22:20:3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带一路”的定义:“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龚子飞2019-11-09 00:45:13
  •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多元,加强政府间合作、做好政策交流对接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政策沟通将以高层互访为引领,加强政府间合作,着力推进双多边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对话和协商,深化经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本着求同存异理念,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连中连2019-11-05 23:03:04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合作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齐斯琴2019-11-05 22:06:43
  • "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齐晓梅2019-11-05 22:03:33

相关问答

战略性意义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总体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战略一般是总的制胜概念。战术是具体的方法。有战略性意义就是对总体有关键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战略产生于战争实践,长期使用于军事领域,本义即军事战略。战略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类型。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古代战略、近代战略、现代战略;按作战性质划分,有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核战争战略见核战略;按军种划分,有陆军战略、海军战略和空军战略;按作战持续时间划分,有速决战略和持久战略,等等。凡属有关战争准备与实施,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的全局性的内容,都是战略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为制止和推迟战争而进行的斗争;为对付战争而进行的长远准备和临战准备;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领导与指挥;结束战争的战略决策与处置等。战略是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的觉悟程度,为国家或政治集团所规定的基本政策服务。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主观指导,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决定作用。战略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资源、交通运输,以及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天候等,也有密切关系。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要注重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1.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从重视职能管理向重视流程管理转变,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优化业务流程,适当简化部分分工,实现结构综合化。2.尽量减少组织结构的管理层次,加快指令下达信息传递速度,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3.采用适应本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4.积极发展现代化的企业间协作形式。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几个企业,通过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联盟或虚拟企业,可以达到资源互补、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目的。目前我国采取这种协作形式的企业还比较少,已采用战略联盟的企业只占13.07%,已采用虚拟企业的只占6.61%。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实现跨世纪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有限。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不但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要通过在国外投资和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关系重大。从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学会在国际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能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共同发展。第一,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满足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客观需要。第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履行大国责任、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在中亚及周边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实践。第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为了国家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的70%在沿海省份,中国进出口总额的9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所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我们新疆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有大局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准备和制度准备。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思路一是合作模式要新。合作共建方既有发达经济体,又有新兴经济体,而且民族、宗教、文化、社会发展、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难免会有不包容、矛盾的方面。这需要自觉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可在巩固能源合作、贸易合作的同时,在资金投资、基础产业发展等各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成就与政府间的政策协调和大力推动密不可分,政府决策的影响很大,正因为如此,能源合作及口岸贸易这类经济合作模式才得以成功。二是合作体制要新。应在由各国协商的公共政策及其工具、多元组织机构、相关法律形成的立体合作体系下,构建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共同体最高权力机构,该机构对各国经济和政治立场应保持中立,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讨论并决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密切相关的各项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
中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已经开通,引起国际社会的哄动。这条高速铁路荣膺全球最快、全球最长双冠军,根据中国铁路的发展规划,武广高铁仅是京广高铁的一部分,全线最终由东北的哈尔滨起,向南经北京、武汉、广州,到达深圳,并与香港高铁相接,总长度接近4000公里。全世界只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有如此辽阔的国土,可以建一条相同长度的高速铁路,但是按照国情,这些国家几乎不可能建设这么长、同时达到这个速度的高铁。高铁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高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又是正面和巨大的,其军事和战略意义更无可估量,其潜藏的其它功能和意义还将陆续释放出来。高铁的建成,极大方便了中国的军事调动,对中国的军事布局,以及战略战术都将产生有利的、深远的影响。中国设有七大军区,其中五大军区均与周边国家接壤,守边护土成为上述军区的主要职责,能用于战略机动的兵力并不多。中国军事空运能力长期困扰中国的军事建设。高铁的建成突破性解决这一难题。衍生全新的战略战术历史上,飞机的出现导致空军的诞生,卫星的诞生又催生空军的出现,而空军又发展出伞兵,在伞兵的基础上,发展出配备空降战车等装甲武器的空降部队。过去的铁路速度不快,未有突破时空的感觉,现在高铁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将来更快的高铁有可能陆续出现,会否出现“高铁兵”或“高铁军”未可预知,但肯定在中国首先催生出新的战略战术,将大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精兵简政理想可实现高铁优胜之处是可以实行军民结合,高铁平时是民用交通工具,战时可转为军用工具。军事装备“寓军于民”是精兵简政重要原则。精兵简政是中国毛泽东、邓小平一辈领导人,以及其后的领导人都希望做到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就曾对美国方面解释,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将来提高后,兵员就可大幅削减。精兵简政并不表示中国要大规模裁军,中国一刀切式的大规模裁军已成为历史。事实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预备役兵员,但军队数量过少,基数小预备役兵员自然也少,这是不利于战时的军事动员的。但中国军队的数量仍有削减的余地,将来随着装备不断现代化,战略战术的不断提高,兵员也可逐步减少,但基本上是采取自然流失的方法。中国高铁的出现为精兵简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将来如能稳妥可靠的做好这篇文章,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以及强盛富足产生积极的作用。高铁技术出口莫轻率高铁具有无比巨大的军事战略意义,也引起各国的关注。除美国外,巴西、俄罗斯、波兰、印度等均提出要求,希望入口中国的高铁技术。中国须从战略角度考虑高铁技术出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