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的实力究竟如何,为什么说“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龚孟濂 2019-11-06 14:46:00

推荐回答

廖化很厉害!可蜀汉后期,廖化已经老了,蜀国的后辈将领都不行,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只能用老将廖化为先锋廖化字元俭,先为黄巾贼,后从关羽,羽死后从东吴逃回蜀汉,跟随孔明、姜维参加各大小战役,数有战功,蜀汉降魏后死于洛阳。廖化一生几乎贯穿整个三国的黄金时代。在这种人才辈出的环境中,廖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气馁,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最终由一个无名小将升至车骑将军,最后做到北伐先锋。我相信廖化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坚强而积极向上的人,他虽然没有万人敌的本领,也没有决胜千里之外的头脑,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并未留下什么特别杰出的记录,但他竭尽他的能力做好自已的每一件事,他有着理智的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蜀汉后期他的军事经验是无人能及的,陈寿评价他“以果烈称”,一生转战各地,他的功绩并不比蒋琬费伟低。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可称得上是蜀汉真正的忠臣。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学习的。http://www.gamerhome.net/cgi-bin/bbs/topic.cgi?forum=68&topic=530。
齐晓星2019-11-06 15:54:5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可以发现,蜀国前期是非常辉煌的,人才济济,这是因为刘备有识人之能,用人之才。但是到了后期,蜀国人才匮乏,这并不是蜀国无人造成的,主要原因在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好丞相,但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事事亲历亲为,这当然可以保证每件事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处理,但是却忽略了对人才的锻炼和选拔。蜀国国势在诸葛亮死后骤然衰退,可以说,诸葛亮要负主要责任。而他晚年时,已经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蜀国后期,也确实有不错的人才,比如武有廖化姜维王平关索关兴张苞向宠,文有费祎董允郭攸之蒋琬马良等,但是与前期相比,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凤雏差的远多了。再出岐山时,最需要智勇双全的前锋,竟只能有廖化担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笑话。所以,正是由于诸葛亮的尽心尽力,造成蜀国最后阶段的"人才荒",被后人戏称为“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贺黎黎2019-11-06 16:00:56
  • 人们一直以“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俗话来评价蜀国中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人才青黄不接是事实,但以廖化来作为谈资并不符合史实。三国时期的廖化,能被后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完全是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也就是说廖化的个人能力很是一般,同诸葛亮的心腹爱将马谡等同。参军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参谋,属于幕僚性质,参与军事行动的组织和策划。从这两段记载看,诸葛亮对廖化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当时的朝野上下对廖化的评价也是不错的。三国志廖化传》中说廖化“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虽然因为交代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我们也可以从其它的史料中寻找到一些线索。据《三国志郭淮传》记载:公元249年,魏将郭淮率兵攻打驻扎在成重山的廖化,结果大败姜维、廖化的部队。此时的廖化官居阴平太守。但在这之前,廖化还是打了个胜仗的。魏将王赟、游奕就被廖化杀的大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廖化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和作战才能的。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公元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等分兵进攻蜀国,当时蜀汉的主力部队及大部分将领都远在沓中,后主刘禅派张翼、廖化等抵御。结果防御失败,蜀国同年灭亡。这时候的廖化已经是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之类的职务也应该在这段时间。从廖化的官职升迁和史料记载的事件看,廖化在蜀汉后期也是得到后主刘禅的赏识的,官职比诸葛亮时代还要高。公元264年,蜀国亡国后,廖化在被迁往洛阳的途中病故。以上就是史料中对廖化的记载。从中我们看不出廖化有什么能力不足之处。陈寿的《三国志廖化传》对廖化的评价是:果断刚烈。廖化,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也是蜀汉政权从崛起、兴盛到最后灭亡的见证人。他有一定的能力。既有地方管理经验,又有率兵抗敌武将生涯,加上能得到蜀汉两代帝王及诸葛亮的重用,也算得上是个人才。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廖化的形象比史料记载的要丰满一些。廖化在第二十七回一出场,就帮了关羽一个大忙:杀了同伴杜远,救了刘备的二位夫人。后来又在刘备入川前夕率军投靠。关羽进攻曹操、威镇华夏之时,廖化随之冲锋陷阵;关羽被围,廖化又是自告奋勇前往上庸求救;刘封、孟达拒不派兵,廖化当即“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忠肝义胆,跃然纸上;后主登位以后,廖化一直随诸葛亮出现在北伐的第一线,真可谓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还差一点杀掉了司马懿;诸葛亮去世后,廖化又同姜唯一起为完成诸葛亮的遗愿而继续征战在疆场上;蜀汉灭亡后,“。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罗贯中特别在此处加上了“忧死”二字,足见对廖化的赞赏。从小说中我们也找不到作者贬低廖化的描述。从史料、小说看,似乎都找不到廖化能力不够的地方。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之前我们在史料介绍时说到:廖化后来被后主先后任命为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的高位。因此,有评论认为:廖化如此深受重用,必定是功勋卓著。但问题偏偏出在这里。因为忽略了一点:此时的廖化却已是年事已高、风烛残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又恰恰与此有关。三国志宗预传》中提到:诸葛瞻刚刚掌管朝中大事的时候,廖化曾经想和宗预一起到诸葛瞻家去拜访,宗预说:“你我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凑这个热闹干什么?”这个时间根据《三国志诸葛瞻传》记载,大概在公元261年左右。也就是说在公元249年的那场战斗中,廖化都差不多六十岁左右,已经是高龄了。之后所授予的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等职务有敬老之嫌。并不能说明其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因为有多大的功勋而得到提拔。可能也就是《三国志诸葛瞻传》的这段记载,被后人利用,从而创造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成语。但意思已经完全变了。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原来历史上的廖化作先锋和后世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龚崇松2019-11-06 15:06:02
  •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三国演义后期,蜀国数次北伐,均无功而返,不少将领们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人间,如赵云,张苞,关兴等先后病逝,诸葛亮处于无将可用的境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他用廖化为先锋进行北伐,后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廖化能力一般,不能担此重任.但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任用廖化是最佳的,充分体现出诸葛亮作为一名杰出政治家的用人能力.首先,廖化参加革命较早.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途中,廖化率部参加革命,资历要超过诸葛亮.第二,他身经百战,对蜀汉忠心耿耿.在跟随关羽北伐的过程中冲锋陷阵.北伐失败,关羽被困麦城,廖化主动突围求援,不成,辗转千里,到成都求救兵.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都没有背叛或隐姓埋名逃走,充分表现出他坚定的意志和忠诚,在德这个方面无可挑剔.这一点,魏延是无法比较的.第三,廖化是有大功的.他曾经单骑追杀司马懿,缴获司马懿金盔一顶,被记一等功.廖化长期以来职位一直不高,可他毫无怨言,依旧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象杨仪听说诸葛亮没派他领兵撤回就出怨言要投降曹魏.后来,蜀国灭亡,廖化依然没有向敌人低头,保持了自己的晚节。
    黄益慧2019-11-06 15:02:22
  •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三国蜀将。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这句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结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其实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不是无能之辈。先看看三国志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此外,廖化在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就开始登场了,直到蜀国灭亡,才死于乱军当中。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可以想象此人的经验会有多丰富了,这一点恐怕是无人能及的。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廖化对刘氏蜀汉政权是十分“忠心耿耿”的,也得到了刘备、刘禅及蜀汉集团其他重要人物的器重赏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只是说明廖化效力蜀汉集团时间较长,年龄跨度很大,在姜维时期,廖化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蜀中却没有年青将领接替他的先锋位置所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并不能说明廖化没有武艺,没有智慧。
    赵颜颜2019-11-06 14:57:52

相关问答

 “掌握公司股权控制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第一、通过占有公司最多的股份。你在公司的股份大,语气就大,声音就大。即“同股同权”。也就是说,假设A有10%的股权,那A就有10%的投票权,不会是9%,也不会是11%。所以,如果某个股东的持股比例降到了50%以下,那么通常就被认为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第二: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灵活运用。华为就是这种形式。据公开数据,华为有两个股东,任正非占1.01%,其余的98.99%,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华为的公司章程里规定:“任正非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华为决策问题上,享有一票否决权。就实现了控制。从法律上说,华为公司的股东有两个:一个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代表近9万名员工持股98.99%;另一个是任正非,持股1.01%。尽管华为多年来,一直对内部员工进行配股,但这些股票并非真实存在,华为员工持有的股票,仅仅属于“虚拟受限股”,华为员工只有获取红利的权利,该股份在法律意义上和公司所有权毫无关联。而能够决定华为集团归属的,仍然在于任正非持有的自然人股份,以及“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近99%的法人股股权。另外,获取分红的资格与员工身份绑定,离职员工的分红权会被剥夺。所以说,华为员工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华为公司股东。华为的老板,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