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影响幼儿主要的范围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呢这又是什么意思?

赵高博 2019-11-06 15:04:00

推荐回答

现在幼儿教育中提出:“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欲望。这种新的教育导向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幼儿园要靠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来培养。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迈博咨询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作为幼儿教师要想教好孩子,就要爱孩子。俗话说:“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们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心中有数,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在园的进步,教师要多给鼓励,针对孩子的后退,教师要多给予希望,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爱孩子,用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用爱呵护他们的成长。所以,“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体现在:关心和耐心照顾每个幼儿,尊重幼儿,对待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师德,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那老师是否也能做到一视同仁呢?迈博咨询建议:树立创新的教育观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师要能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不要老把按规定模式办事、少说少做、听话老实的幼儿定为“好孩子”,而把那些好奇、好问、好动、好驳的幼儿定为“坏孩子”。其实,一旦压抑幼儿的这种“捣乱”行为,往往会让幼儿的种种兴趣和好奇、尝试和探索不仅得不到赞赏,而且常常受到限制和训斥。在日益重视创造的今天,我们要把孩子的“捣乱”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有理就行。孩子的好奇、好问是他们的思维在活跃;孩子的好动、好驳是他们自身的个性在成长,只要他们有“新的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要鼓励并指导那些“捣乱”的幼儿自理、自主的品尝新发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正常、积极、主动地参加探索活动。二、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幼儿园教师应树立的素质教育观念是:了解幼儿、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激励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这是在教育、幼儿园教学上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措施。教育幼儿园教学上遇到困难,遇到自己处理不好的幼儿纠纷,应主动虚心的请教园里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分析、解答、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关注幼儿,写观察个案,教育幼儿园教学心得“是积累经验,提升自己职业素质的好方法。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把一天中和幼儿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事情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思和学习,这是非常利于教师成长的。迈博咨询建议:树立创新的教学观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依赖教材,背教材、教教材”的现象,部分教师离开教材甚至不会教学。而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衡量,其工作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过于依赖教材必会导致教师较多地丧失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掩盖和限制了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多地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看待教育因素,实施教育。教师不再是一个现有教育方案的执行者,而必须成为一个决策者,能创造性地设计、开展教育活动。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要能结合本地、本班、本园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全面分析本班儿童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发展状况,结合儿童现实生活及成长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能根据特定情景中生动、变化的教育对象的表现及反映,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需求,准确地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育价值和因素,运用有关知识和实践智慧,及时决策和选择,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反应,把握教育时机,促成儿童已有的认知矛盾和冲突的转化,切实处理好教育的计划性与灵活性,预成与生成的关系,将幼儿的发展落到实处,使课堂成为知识的启蒙、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的场所,使教育活动成为教师和儿童共同探索新知、共同体验有限生命的快乐、共同获得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三、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幼儿正处在广泛形成的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日常幼儿园教学中,我们更应学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幼儿到花园里看花,一般教师都只会问一句“花上有什么?”孩子回答:“有露珠”。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启发鼓励幼儿,“露珠在干吗呢?”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有的说:“露珠在跟花儿捉迷呢?”有的说:“花儿口渴了,露珠在给他们喝水呢?”孩子们个个都争着回答,教师的创新与实践完成了,孩子也从中获取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知识。孩子是嗷嗷待哺的花骨朵,他们就像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是那么的可爱和单纯,老师是精心浇育他们的园丁,只有园丁的方向是阳光的,积极地,那么才有可能让每一朵白云都可以集结成雨滴。所以幼儿老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呀,我们相信每一位老师能做到真正的幼儿老师”。迈博咨询建议:树立创新的教师观传统性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知识技能的灌输者,是幼儿生活中的爱护者,处于一种至高无尚的地位。而幼儿呢,只有服从、只有义不容辞地接受教师的命令。而创新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幼儿生活学习的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去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去引导幼儿发现一切问题;去帮助幼儿解决一切疑难;去支持幼儿的大胆创新、自由探索。用全身心的爱去营造新的氛围、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这种平等的环境、友好的师生关系中自由地探索,健康、开心地成长。四、要终身学习、不断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下,只有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内化为自我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学习之后,我进行了有效地自我反思,有对专家报告的反思;有对教学活动观摩后的反思等等。学习不仅仅在于专业方面,还要扩充到各个领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黄益福2019-11-06 15:18: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幼儿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是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增强师幼的情感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此,中公专家为广大考生详细介绍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幼儿沟通时需要掌握的一些肢体语言,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一、手势的使用1.表达指令。一般使用在组织纪律、引起幼儿注意的时候。比如,当课堂上出现了吵闹的场面,老师的大声喊叫不一定有效,这时候就必须使用有指示性的手语暗示幼儿。其方法是:把食指放在紧闭的嘴上。2.抒发情感。一般使用在当老师需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为了实现教学情境时。它常用于辅助有声语言,创设生动、愉快、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其方式有:抚摸、拥抱等。3.帮助理解。一般运用在讲解教育内容的重难点时,能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活动"认识动物"时,可以通过手语模仿不同动物的特点,双手模仿兔子的耳朵、伸长胳膊模仿大象的鼻子、张开双臂模仿小鸟的翅膀等,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二、眼神的运用"用眼睛说话"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肢体语言方式,如果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眼神,能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注视,可以向幼儿传达自己的鼓励、宽容、信任、暗示和提醒。比如,课堂上,对于精力不集中或调皮捣蛋的孩子,教师可以凝视他几秒,从而起到告诫的作用;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环视全班孩子,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老师在关心着每一个人;对胆小、不积极主动的孩子,教师要给予鼓励的眼神,减缓他们的紧张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身体姿态的运用举手投足也是说话,身体姿态语言包括行姿、坐姿、站姿等。幼儿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是他们最直接最经常模仿的对象。教师如果身体挺直、抬头挺胸,自然给幼儿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的印象,无形之中就能使幼儿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在回答题目时,考生可以借鉴上述内容,丰富答案,使答案更加具体化。
    赖鸿春2019-11-06 15:55:29
  • 试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质?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在我们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虽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幼儿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又如,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并不在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更多将自己定位为互动中的服从者,听从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说话”、“想做什么必须向教师申请”等。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是玩伴,是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师“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就是倡导师幼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由于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区幼儿教师观念滞后,要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赋予教师爱的魔力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不断滋养着儿童教育这棵“大树”,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例如:教育爱可以满足儿童爱的需要,赋予教师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正是教育爱赋予了教师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以及“化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报有期待,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幼儿园里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这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这个孩子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笨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发、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势领域也有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期待对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学生看作天才,对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五、具备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层出入穷,获取一劳永逸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而不单单是教书匠。如果我们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再加上,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损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老师就能够分析出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助于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获取知识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波斯纳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于教师们整天埋头于组织教学、写计划、写总结、备教案等等,很少抬起头来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观念与能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黄皛梦2019-11-06 15:37:09
  • 对幼儿来说,什么是学习?看书、识字、做习题是学习.搭积木、过家家、玩拼图等都不是学习.其实,这样看待幼儿学习的观点是错误的.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方式.也是成年人对儿童进行教育、传授知识经验的方式和契机.当然,有些教育机构以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为借口,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也是不妥当的.实际上,幼儿早期的智力开发并不等同于早期学业知识技能的训练.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认为:对学前儿童进行学业训练是“危险”的.她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危险.一是早期的学业训练在使幼儿获得有限的学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损害了幼儿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与态度;二是不能适应每个幼儿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三是造成幼儿自信心的损害,对心智发育尚不完全的幼儿提出完成学习的任务,会让他们感觉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四是减少了幼儿参与社会性交往活动的时间过程,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五是减弱了幼儿自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针对上述危害,莉莲?凯茨开出的药方是:用非正式的以智力提高为方向的项目活动来进行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以改变以学业为方向的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现实生活中,早期学业知识技能的灌输是很普通的现象.其实,要求幼儿放弃以游戏为特征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认读那些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字母及文字符号,演算和背诵那些他们难以理解其实际意义的习题与诗歌,所满足的仅仅是幼儿家长向外人进行夸耀的虚荣心,所做到的仅仅是对以后学校教学要求的暂时适应.这种有违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做法,不能真正完成为接受下一阶段教育做好准备的任务.大量研究表明,真正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及小学以后生活的并不是在学前阶段掌握了多少读、写、算初步知识与技能,而是主动学习的经验,接受知识的渴望及是否具有宽泛地接纳知识的智力空间和人际交往的技能.我们认同,传统的以对人类所积累的社会知识和经验的传递、接受与复制为特征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形下,面临巨大的挑战.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急剧增长使得人们必须从过去的注重以记忆和模仿为特征的学习转向注重以多样化和创新及实用为特征的学习.如何从过去的注重以记忆和模仿为特征的学习转向注重以多样化和创新及实用为特征的学习?我们认为,不应该简单地用“终身学习”来应对,更不应该将学业提前到幼儿期,并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应从幼儿开始,注重向幼儿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并同时向幼儿提供接受知识的渴望和更广阔的智力空间.以便今后让幼儿可以进行多样化选择,学以致用的获取知识、创新性的运用知识,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后,取得相对应的合理回报.我们非常认同游戏即学习的观点.因为游戏是达到我们重新设计教育目的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当然也具有独特的学习价值和效用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必然与伙伴和成人进行交往,幼儿不仅影响别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特别是成人的影响.这样的交往,有益于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益于幼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认识,有益于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有益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与人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学者认为,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可以与教学对于小学生的作用相提并论.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构建与生成的作用.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与游戏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游戏创造最近发展区,新的发展可能性就孕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高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可以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心智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游戏活动本身发生积极变化,游戏对象由成人变伙伴,由个体变集体,且游戏活动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着.游戏作为幼儿主动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养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学习运用视、听等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与现象,并运用自己的想象与理解能力来解释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原因与结果,获得主动学习的经验.游戏作为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可以使幼儿形成独立决策与活动的能力.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独立决策、独立做事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演练独立生活技能的游戏,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人格的形成.游戏作为幼儿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使幼儿不怕冒险和失败,勇于探索与创造,这有助于幼儿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很多的研究证明,爱玩并会玩表示其创造性具有较高的水平.游戏作为幼儿快乐性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充分体验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达到各种目的的满足感,包括支配感、胜任感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成就感等主体性体验,这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确立.杜威曾经讲:“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许多的对游戏所做的研究发现,游戏性强的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他们一般具有积极的情感,活泼、开朗、自信,思维灵活,喜欢与人交往,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处,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性.上述这些个性品质,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之个体所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龙小雅2019-11-06 15:06:54

相关问答

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看,有彩笔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印画、吹画等形式。彩笔画用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彩色粉笔怎样勾线和均匀地涂色等工具直接在画纸上或墙上画画。幼儿要学习怎样握笔。蜡笔水粉画是指先用油性足的蜡笔或油画棒等油性绘画工具在画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水粉笔蘸水粉颜料遍刷整张纸,由于油性蜡排水,用蜡笔或油画棒画出的物体形象便凸现出来。幼儿要先学会蜡笔画和水粉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等。水粉画是指用水粉笔蘸调配好的水粉颜料在画纸上怎样平涂颜色,怎样洗笔等画画。幼儿要学习怎样调配水粉颜色,怎样舔笔。水墨画是指用毛笔蘸墨水在宣纸上画画。幼儿要学习怎样握毛笔,怎样舔笔,怎样洗笔,怎样画中锋和侧锋等线条,怎样控制墨、色、水的分量以形成浓谈墨色等。印画包括印章画、拓印画、刮印画等形式。印章画是指用刻好的土豆、萝卜、藕等物体的切面以及积木、笔套、牙膏盖、螺丝帽或纸团、布团、棉绳、手、脚等蘸上颜料压印、拍印在铅画纸上。幼儿要学习怎样压印、拍印等。拓印画是指将硬币、树叶、钥匙等有明显凸出纹路的物体放在薄纸下面,然后用彩色铅笔在纸上来回密密地磨拓,拓印出纸下物体的清晰纹理秩序。幼儿要学习怎样均匀拓印等。刮印画是指用蜡笔或油画棒先后涂明快色,让颜料均匀地喷洒在图画纸上,最后轻轻拿出纸片、窗花等,画面上就出现了彩色雾点衬托的图像。幼儿要学习怎样拼摆画面,怎样喷洒等。线描画是中国民族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运用线的曲折、粗细、润涩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等的一种方法。线描画和其他绘画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加强调作品的“形”美,在“形”美的基础上产生来自黑白世界独特的“色彩”美。线条”是线描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滚画作为引领幼儿进入色彩世界,培养孩子对于色彩的兴趣,滚画是一种幼儿比较喜欢的以及小班幼儿比较适合的绘画游戏。只要能滚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其工具,如弹珠、石头、车轮等。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既是潜在的,更是深刻的,并且时时处处都在发生。主要表现在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管理方式、教师态度、幼儿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一、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幼儿园开放、宽松、积极、愉悦的活动气氛,可以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幼儿从小就得到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多个成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各自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本身就带着几分胆怯和不安,也容易因此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的是轻松的、乐观的、积极的、友好的,那么幼儿胆怯和不安的心理将会得到缓释,因而焦虑的心情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的是紧张、压抑、沮丧,那么幼儿原本胆怯不安的心理将会加剧,甚至可能会发生心理疾病。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心理发展氛围。幼儿园还要美化绿化校园、美化活动室,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清鲜,采光良好,色彩和温度适宜,消除噪音,整洁干净,保证幼儿活动空间,使幼儿生活在一种恬静、舒适、,陕乐的环境中,幼儿的精神生活也会随着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而变得丰富多彩。二、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而民主、向上、和谐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笔者认为,良好的管理方式首先是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幼儿,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政治、业务学习,还要时刻担心幼儿的安全,组织幼儿活动等等,每天忙忙碌碌,身心极度紧张,需要的是管理层给予的理解、信任、支持和疏导,使教师身心放松精力饱满地投人工作。其次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尽可能避免不切园内实际、幼儿实际、劳民伤财、没有多大意义的形式主义的事务。对教学笔记、教学反思等不做硬性规定,宁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滥。第三,要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对幼儿园规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上都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结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实际开展各种活动。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园内情况,优化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必将带给幼儿情感上的满足。三、教师态度幼儿对教师大多存在一种依恋的情感,他们以教师的评价为准绳,以教师的要求为“圣旨”。所以幼儿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一,尊重幼儿幼儿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不要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幼儿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经常与幼儿情感交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第二,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幼儿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和惩罚,使幼儿感到压抑、委屈,不服气;而无原则的忍让和迁就,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让幼儿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第三、教师的形体语言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表现出来。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会意的点头,一根赞扬的拇指都能给幼儿充满感情的关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安全感。第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更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情绪低落沮丧时,不能对幼儿粗暴生硬;心情愉悦时,不能对幼儿无原则地迁就。无论教师心境如何,都要努力平衡心态,让幼儿每一天的生活都快快乐乐。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包括园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轻松、愉悦地学习与生活,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幼儿乐观向上的品格。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通过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生活上的互相关心、游戏中的集体参与建立起来的。教师不仅要教育引导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人际交往,更应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019-05-2813:54:01|分类:2019班级家教信息|举报|字号订阅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片面地以为孩子学习琴棋书画、电脑、游泳、舞蹈、外语等就是素质教育的标志。所以会让孩子去上这个班考那个证,孩子的业余时间比家长的工作时间还要繁忙还要重要。或是拼命也要让孩子上素质教育设施齐全、艺术课开得多的幼儿园,以培养高素质的孩子,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一句话:别逼孩子学。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最好!现在好些家长真是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了,以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迁就,这有可能会误码了孩子的将来。清华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大学毕业生了,衣服都不会洗。以赞扬为主,但又不能让他太得意,偶尔也应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有点受挫意识,不然上小学以后可不象幼儿园老师那么和谒可亲。况且,人生的道路也不总是平坦的。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并不是不可以学点文化知识,但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健康状况。教育的方法要启发孩子的兴趣,最好通过游戏的方式。要从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学习,使孩子见多识广,不能局限在书本范围内学习。这种文化知识教育仅仅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早期教育是培养人的科学,也是一项奠基工程。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要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就应该在早期接受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而不能只突出文化知识一面,或只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因此早期教育应该在孩子的身体、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进行启蒙的基础教育。切莫认为仅仅是文化知识教育,更不能用正规上课的方法进行。我认为3—6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玩。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由,就象我们小的时候,没人管。玩的东西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多有创造力!游戏自由结伴,交往能力也很强。我觉得在幼儿期,我们应该主要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能力,为自己服务,同时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用他们的身心充分的去接受。我见过一个托班的老师,交给孩子画画,天天画,孩子的美工技能提高了,但是穿脱衣服却不会。而且,天天画画不累吗?3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需要锻炼小肌肉,但是如果这样不停的疲劳作战,对他们的健康我想不会有积极作用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所能给孩子们的!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树大自然直”式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2、填鸭式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3、拔苗助长式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4、重智轻德式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人有自知之明”,就是指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想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没有热情、干劲、动力及昂扬的斗志是不可能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干劲呢?只有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产生了“整体效应”,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目标坚定前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得意时忘乎所以,悲伤时垂头丧气,而现在要求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同时还要求揣摩别人的情绪;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不受愤怒、抑郁的影响。人际交往人的一生有所发展是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的悲伤、烦恼、失败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学业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多数是经历了重重挫折,跌倒了爬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消沉,也可能激发其潜力从头开始,最后取得成功。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的心理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心理条件,但是心理能力属第一位,心理条件属第二位。目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种倾向需要纠正。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或处于困境中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幼儿。那么,在教师眼里哪些孩子更需要帮助呢?案例一在某幼儿园大一班中,有名需要加倍呵护、加倍关爱的小朋友文文。文文是轻度脑瘫患儿,在学习、户外活动时比其他小朋友节奏要慢一拍。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文文常常坐不住,下座位来回溜达,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去厕所小便,总是找很多理由逃避上课。在户外活动游戏时,他不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经常一个人站着观看小朋友们玩耍。案例二真真是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是开学初转来的新生。她是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在幼儿园生活中,她与小朋友相处融洽,是班中的~J、领导者,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真真一起玩耍。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真真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解决困难。唯一让老师费心的是真真挑食,在进餐过程中,宁愿吃白米饭,也不愿意吃盘中可口的小菜。分析案例一中的文文手部肌肉力量不足,腿脚不灵活,说话不清晰并且缺乏自信心,这是文文在教育活动中坐不住、在户外活动时不参与游戏的关键所在。虽然年龄和同班幼儿相仿,但是学习能力及其速度却相差很多。在遇到困难时,文文经常采用逃避的方式,放弃学习或者游戏的机会。所以老师会专门为他提供帮助,希望他能跟上集体。挑食、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缺少多种营养素,/1i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不喜欢吃青菜,身体里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皮肤不好;如果不吃肉类,身体里会缺乏蛋白质和钙质,骨骼增长的情况会受影响。因为粗粮、细粮、鸡、鸭、鱼、肉,以及各种蔬菜等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每次吃几种食物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案例二中的真真小朋友不喜欢吃青菜,身体中缺少多种营养,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偏瘦,嘴唇皲裂,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等。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让他们自己随心所欲。建议在幼儿园中,挑食的孩子、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体弱儿、患病幼儿、胆小不爱说话的幼儿、对某种食物或者季节性过敏的幼儿,在教师眼里都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特殊的状况或者特殊需求,家长可以直接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肯定会加倍呵护群体中的弱势幼儿,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小三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到了中班,午睡起床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看见蚂蚁运粮食,他们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一块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续篇故事、情景表演、分组朗诵等;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上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教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体育及户外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二、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创设合作的机会,在成功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占主要地位,因而在游戏中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如何挖掘班级区域游戏的特点和优势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呢?我们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小班时设置了“蔬菜拼盘”、“编手链”、娃娃家、积木等游戏;在中班时设置了做做玩玩、沙画、结构区等活动;在大班时设置了表演区、棋牌区、美容院等游戏。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如在大班“沙画”游戏中,刚开始,常常出现整个区域内的孩子人手一幅画,游戏时间到了才刚画了一点点,没有成功的作品。对此我们没有加以直接干预,而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寻找游戏失败的原因,从而悟出怎样的合作方式是恰当的,逐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当第一幅由合作完成的色彩鲜艳的“白雪公主”图在美工区中展出时,创作者欧旸和张青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们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再如“结构游戏”中,设计了“公园”、“游乐场”、等主题,出现一组孩子各抒己见、游戏迟迟不能开展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再现游戏场景、讨论的形式使孩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合作行为逐渐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三、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小太阳。所以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时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 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2.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3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四、让幼儿知道遵守合作的规则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确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地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我们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民间游戏《爆米花》的规则应该是:扮米粒的幼儿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抓”时,才能往圈外跑。我说:“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来吃了,这时你才可以往外逃。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象刘洋,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抓”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幼教《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并不是要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作为幼儿园首先要明确自己办园的目标,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家长的工作,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我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2、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3、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4、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我们采取学前教育培训、请进来、送出去、通过送课下乡、观摩教学、组织优秀教师、专业特色教师开展教研、听课、评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采取“帮扶互助”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客观上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解决。5、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6、加强保教队伍建设,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保育员这三方面问题特别大,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两教一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保教人员均应实行聘任制。要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7、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