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德国之行让笔者百感交集。在整整六天与当地企业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对中国的建筑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门窗幕墙行业的“中国制造”还要多久才能与“欧美制造”比肩?中国对建筑建材的节能政策又何时能像欧美国家一样完善?笔者希望与大家畅谈此行的感受,让知名企业了解德国门窗幕墙同行对我们所说的“真心话”。德国——全球建筑业强国,无论从建材到建筑本身,还是从意识到制度,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节能、创新是德国建筑业的关键词,而德国的门窗幕墙行业更是如此。目前,高档、美观、节能性能优良但造价高昂的铝门窗大多用于公用建筑。而简约、大方、节能性能同样优良但价格较低的塑钢门窗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住宅中,并且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他们将“形象工程”和百姓的“安居工程”分而治之,形成了一套极具德国特色、严谨而缜密的体系。机遇与挑战同在——德国企业的中国之路德国门窗幕墙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据笔者统计,在2019年慕尼黑建筑展会上,在参展的欧洲门窗幕墙企业中近半数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已经在中国市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旭格、海德鲁、诺托、丝吉利娅、维卡、柯梅令、迪美斯、格屋、飞幕、叶鲁等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都已经有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德国门窗幕墙产品虽然因为价格较高还不能在中国市场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趋势已经显而易见:高品质的产品正在被中国市场所认可。这些行业巨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在递增。它们正在以极大的耐心培育着中国市场。以德国某知名品牌负责人的话来说:“我们并不会一开始就想到如何盈利。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潜力巨大的市场来说,‘教育’大家什么产品才是好产品是我们的第一项功课。但从德国门窗幕墙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来说,硕果累累的并不多,相反,黯然神伤的却不少。中国市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让很多外国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除了因门窗性能知识缺乏导致低要求外,节能意识的缺失问题也阻碍高端门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对思维严谨的德国人来说,要搞清楚中国市场,再从这个市场上盈利,“无奈”多多少少是会有的。意识与制度——中国门窗幕墙行业之殇德国展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新”,而且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节能。德国人的节能意识是极高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政策的配合,更需要国家的投入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中国产品被发达国家市场认可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占领市场并获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在追求认可的过程中,中国能够不断缩小和发达国家在意识层面上的差距,从而让中国人能够在居住环境上得到质的改善,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人来说,可持续发展目前还只是一句空头口号。但对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全民责任。笔者是与一些中国企业同行来到德国的。这些企业有不少已经打造出了被中国市场认可的国内知名品牌。在与企业老板的接触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拥有极富创造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企业,但中国缺乏培育和保护这些企业的规章与制度。在与一些门企老板沟通的过程中,他们也提到:中国的大部分门窗幕墙产品尚未形成统一的尺寸标准,因此很难大批量生产,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进一步升级和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高质量的产品往往都只出口到国外,不做内销。试问:国内企业尚且如此,国外企业如何能够在不规范的市场上寻到立足之地?除了有耐心、有实力培育市场、着眼未来的大企业外,其他企业恐怕只能望而却步了。做节能强国——我们还要等多久?中国的门窗幕墙行业与国外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国外的巨头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但高品质、极富创新性的国外中小企业却视中国市场为禁地。在向100多家企业推广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品牌的过程中,笔者见到了一些在国内无法见到的高端产品,也听到很多在国内无法听到的中肯意见。笔者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贵公司是否做中国市场?”得到最多的答案却是:“对不起,我们不做中国市场,因为我们的产品太高端,在中国市场没有销路。笔者认为:国外的建筑展会大多将节能、革新作为展会的主题,参展企业交流的是节能的最新技术,展示的也大多是节能、环保产品。较之中国大多以销售为目的的展会,确实是有较大差距的。只有眼光更长远,更深刻的意识到节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避免高能耗给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障碍。德国之行,感慨良多。相信,近年来到欧洲了解过建筑市场的行业同仁都曾经发出过跟笔者一样的感叹。希望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中的中国门窗幕墙企业,能意识到做节能强国所带来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黄生龙2019-12-21 19:41: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