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直倡导环保,那为什么不像韩国人一样使用金属筷子?

樊月圆 2019-12-21 18:13:00

推荐回答

中国没有专门做筷子的油漆材料,也没有专门检验筷子用油漆的检测标准。
黄相柏2019-12-21 18:55:2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油漆本身是用来装修的涂料,富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材料,虽然在出厂的时候经过了检测,但只是达到了国家的检测标准,不等于说就没有了污染,其成分依然存在的,比如苯和一些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筷子毕竟是直接与食物接触的,所以还是慎重一点最好,竹筷最好不要涂抹其它东西,用了异端时间之后就要换新的,经常消毒,在很大程度上是很健康的。
    龚崇权2019-12-21 19:56:54
  • 从制作的材料上来说,环保筷的制作一般选用物理和化学特性相对稳固,安全无毒,可回收的材料。在制作环保筷的材料大部分为无毒塑料,也称嘧胺,仿瓷,塑瓷,是一种高级化学原料的加工产品,也是一种国际流行的新型餐具.二、我们通常听到的304不锈钢,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合适的价格,被广泛运用到餐具,食品生产设备、昔通化工设备、核能等领域。三、市场上有采用玉米淀粉等有机材料经过压制成型等工艺制作的可降解的环保筷。
    赵飞飞2019-12-21 19:12:41
  • 各国对一次性筷子的政策没研究过。不过发达国家都抑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因为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很严重的。比如说日本,虽然森林资源很丰富,但是它对于一次性筷子不是免费提供,它一般都是向国外进口。而我们中国虽然森林资源有限,确实一次性筷子生产大国,比如餐馆都是免费提供的。虽然国家不鼓励,但是对于那个利润,生产企业才不管那些呢。另外说个小故事,韩国的筷子都是不锈钢的。虽然不好用,但是环保。不知回答得咋样。
    赵飞雪2019-12-21 18:38:58
  • 由于我们中国的饮食习惯所导致,在平时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餐具就是筷子了。而且我们通过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会发现我们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比如说韩国日本他们也会使用筷子,但是他们跟我们中国所使用的筷子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日本人他们使用尖头的筷子,这是为了更好地吃寿司和鱼片这些食物,而韩国人他们则会使用扁平的筷子,并且材质跟我们中国的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一般都会使用木质的筷子,而韩国人他们则更喜欢使用金属的筷子。我们大家都知道筷子有竹子的筷子,当然也有一些木头,材质的筷子,因为每一年都要消耗大量的木质筷子,所以说这要耗费大量的树木,所以我们国家才会禁止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但是这时候有一些人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会像韩国人一样使用金属筷子呢?这样不就会节省好多的木材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韩国人为什么使用金属筷子,这主要是因为韩国的国土面积特别的小,所以说他们的资源就会非常的平静,而金属筷子是可以长久使用的,并且不需要使用木材,这样就不会对三联造成一定的威胁,而韩国人他们喜欢吃泡菜大家都知道,泡菜属于一种腌制的食物,而且它又属于一种冷食,所以说使用金属筷子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中国人各种各样的烹饪方式是非常多的,并且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喜欢吃热的食物,而且老人们常常说吃凉的食物会闹肚子的。如果我们使用金属的筷子,那么金属的导热性是非常强的,所以说这很容易会导致我们出现烫伤嘴的现象,尤其是像火锅这样高热如果更不适合用金属的筷子。其实现在我们中国的筷子已经基本上不会使用木材的,而是选择使用竹子的筷子。大家对于竹子应该都非常的了解竹子,虽然说前几年生长速度特别的慢,但是到了一定时期之后就会迅速的生长。而且最近几年我们中国也讲究环保,不仅用竹子做筷子,同样还会用竹子来做木板,用竹子来做床,甚至是水杯等等。所以说现在在认为我们中国使用的筷子是在浪费木材的话,就是对知识的匮乏了。而且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的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会做得更好。
    车建全2019-12-21 18:21:54

相关问答

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公共服务,用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推进大众创业、服务、万众创新。2019年12月12日,对于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开辟就业新空间,推动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2019年4月21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019年6月4日,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有利于产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增添大众创业,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社会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民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讨论创业创新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2019年5月21日,助推“中国制造2025”,激励创业扩大就业。2019年2月6日,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促进创业创新,促进提速降费。会议认为,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水平上新台阶,意义重大,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促进发展升级,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2019年11月5日、万众创新的形势,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的措施,把改革推向纵深、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2019年2月25日。要坚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既可改善人民生活。会议认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围绕以大众创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为“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改革推动。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电子商务。2019年1月14日,具有重要意义,确定新一批简政放权。2019年9月17日、强国之举,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2019年6月10日、高效物流,以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造传统引擎、万众创新新动能,方便创业创新、建设现代政府。2019年4月30日;推进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内的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会议指出,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2019年6月17日。2019年7月15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为创业创新清障、放管结合,大众创业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多关心“创业创新”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现代农业。2019年8月20日,部署建设大众创业,大力支持大众创业。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助力创新创业,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用减税降费鼓励创业创新,对促进大众创业。2019年1月7日、万众创新、众筹等新模式,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规范市场秩序、绿色生态,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协同制造,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持续扩大改革成效,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2019年6月24日,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明确了推进“互联网+”,加强定向调控。利用“互联网+”、万众创新、升级“中国制造”,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众扶,又能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拉动消费,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众包,减少流通成本,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万众创新、放管结合措施、便捷交通,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便利投资创业,确定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增加金融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2019年8月19日,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4月16日、企业,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2019年4月1日、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积极发展众创,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今年要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2019年1月28日。会议认为,确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培育经济新动力,认为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2019年6月4日。2019年5月6日,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2019年5月13日,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2019年12月3日。2019年9月16日。
并像在日本和韩国他们也会使用筷子吃饭。但我们使用的筷子和韩国人、日本人使用的筷子也不一样,日本人使用尖头筷子这是为了更好的食用像寿司,鱼片这些食物。而韩国人喜欢使用扁平筷子,在材质上也不同,韩国人正因为我们使用木质筷子,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这样一个提问,有外国网民提问道:为什么中国人不像韩国人使用金属筷,挽救更多的森林。这里我们可能会想,筷子和森林有什么关系?在国外有这么一个说法“中国人用树木制作筷子,每年破坏一个亚马逊丛林!”使用金属筷,而我们使用木质筷子。现在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老外会觉得我们应该像韩国人使用金属筷子了,他们认为我们用木头制作筷子是一种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行为。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为什么韩国人使用金属筷子,实际上韩国资源贫瘠,对他们来说用金属筷子可以长久使用,而且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还比如韩国人喜欢吃的泡菜?为什么是泡菜?泡菜说白了就是一种保质时间长的食物,解决了冬天没有蔬菜吃的问题。还有韩国人为什么学会了很多中国菜但是不会炒,原因在于油脂早期在韩国是一种稀缺资源,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样。在饮食习惯上我们喜欢吃热的食物,讲究食物出锅即食,如果这时候我们使用金属筷子会烫伤嘴唇,像火锅这种食物,如果我们用金属筷这并不适合这顿饭,这也是我们不使用金属筷子的原因之一。那么我们使用木质筷子真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吗?竹子是个好东西,但有趣的是因为气候、环境原因竹子在欧洲没有自然生长,在美国南部只有少量生长。所以对很多老外来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竹子有什么好处,仅仅认为竹子是一种非常难缠的杂草。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竹子制作床,然后穿着用竹子做的拖鞋,用竹筒做的水杯刷牙,躺在竹椅上休息,用竹子做筷子吃饭。竹子虽然是草,但是它有很多好处挺拔、结实、容易生长,一些竹子可以每天生长一米以上。所以我们不用金属制作筷子是因为我们用竹子做筷子,而且竹子在中国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资源,生长快,质地良好,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破坏。实际上现在我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速度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我们比很多人做得更好。
中国的制裁手段1、限韩令限制韩国艺人在中国电视台、电影、其他文艺作品中出现。限制韩国文化用品在中国传播,限制或禁止进口韩国的娱乐节目,对联合录制的节目的播出设限。把韩国文化封锁在中国之外。2、进口制裁对韩国的各类商品进行制裁,使韩国经济下滑。尤其是进口韩国的食品、化妆品、造船、电子设备等中国可以自行生产的东西,尤其要禁止。韩国跟中国有很大的经济重合性,中国可以在相关产品上制裁韩国。前几年,韩国禁止进口中国大蒜,价值1000万美金,中国禁止韩国电子产品,价值5亿美金,结果韩国老实了好几年。3、国内制裁对三星手机和电池,不列入中国采购目录对于乐天相关产业,进行制裁和负面报道。加大宣传韩国出口到中国商品的负面新闻。韩国出口中国的电子产品,例如三星手机、汽车,中国都大量生产,根本没必要去买韩国货。4、旅游制裁对去韩国旅游,设限。尤其是限制中国去济州岛旅游。中国人去韩国旅游,去韩国购物,去韩国整容,简直就是资敌行为,这些都应该收紧,去韩国旅游产品下架。尤其是公职人员,绝对不允许去韩国旅游,把各类韩国免税店都不列入旅游范围,让韩国知道中国的利益不能侵犯。5、技术上反制所谓的中国反制萨德的武器或者杀手锏,其实就是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应该部署在韩国的对面,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也就是威海。对方一开机,中国立即开机,进行干扰。让萨德的核心——X波段雷达无法正常工作。前几年,台湾曾部署过铺路爪雷达,中国反制措施就是在福建部署了大型相控阵雷达,进行干扰。当然了,如果打起仗了,用导弹、远程火箭弹、铁壳弹都可以把萨德打烂。萨德主要是拦截高空弹道导弹的,对巡航导弹,远程火箭弹这样的武器无法拦截。
中国作为一个几乎和整个欧洲一样大的大国,自秦朝统一后,历代基本保持了政治统一和文明的延续性,这与欧洲自罗马帝国以后分崩离析的政治局面大异其趣,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未能强行统一欧洲。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现代欧洲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它们都起源于许多封建国家,国际秩序都是频繁战争推动的动态平衡,也都经历了封建制的垮台和官僚科层制的形成,但欧洲最终形成多国平衡的局面,中国却走向了统一。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历史上春秋战国和近代欧洲纷扰乱世的外表之下掩盖着深刻的变化:所有国家都在竭力效仿邻国取得的成功,进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求避免灭国的命运。这种变革的逻辑要求导致了中国和欧洲某些相似的历史演进路径:比如界定领土主权、边界日趋固定、中央任命的官员逐渐取代地方世袭贵族统治……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实践甚至要远远领先于欧洲。例如普鲁士德国的文官考试、统一税制和定期人口普查等行政实践在欧洲非常罕见,但在中国却早已司空见惯——欧洲第一次文官考试的笔试于1693年在柏林进行,而且“这一灵感来自中国”。秦朝一系列举措为以后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统一的基本模式,但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事实上对秦朝政治及其失败统治的反思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儒家学者不断挖掘的课题。秦朝过于强大的国家力量摧毁了家庭和社会纽带,完全控制了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的相对荒芜,压抑了民间的创造性力量,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无需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统治者为取得民众合作而作出让步。欧洲历史走向与中国春秋战国的反差有着极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所不幸忽略的:即英国,几乎总是会在支配欧洲大陆后考虑入侵英国。英国的这一作用不容小觑,也保证了它自1066年之后再未遭到过成功的入侵。中国历史上从没出现过这样一支平衡性的外部力量。不过在强调理解中国模式的同时,许田波也许又走得有点过头了:她以一种现代观念去回顾和理解某些中国史上的现象和思想轨迹。例如她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的“启蒙时代”,认为孟子和慎到的“天命学说”是坚持“人民具有最终的主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创造性误读”。这又启迪我们另外一个思路:要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差异,仅仅比较其政治和国家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文明本质的把握。
中立国家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已有7个国家宣布为永久中立,并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瑞士1291年,瑞士三州结成永久同盟,1513年,13州达成同盟,中立开始。1516-1521年,瑞士与法国达成条约,保证不向法国开战,这是瑞士执行全面中立的开端。1674年,国家确立行为准则——中立。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巴黎条约》,与会各国一致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幸免于战争,其永久中立国地位得到巩固。冷战期间,瑞士也因为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得到了两大阵营的尊重。中立条件主体为国家;地位由国际条约确认;国家主动放弃、限制一些权利。永久中立国成立的法律依据来自一国政治宣言、双边协定、国际性组织协议。政治宣言可以是单方声明,可以是双方签署的联合公报。单方声明偏重于国外的认可。因为就永久中立的法律意义而言,主要是他国对其的保证。政治宣言是一种政治性文件,不被他国认可的一国政权宣布的宣言其法律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受到政治力量、经济因素等牵制。中立义务不参加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必须一直保持中立;不得主动发动战争,但是当受到其他国家攻击时,为了保卫本国独立和领土完整,允许进行自卫战以及为此目的而在平时保持军备;不得参加承担进行战争义务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等。不得采取可能使自己卷入战争的行动或承担这方面义务,如让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外国军队过境、参与对别国的经济抵制或封锁、不得接受附有损害中立地位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