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赵龙群 2019-12-21 21:01:00

推荐回答

201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拉开了整个欧洲债务危机的序幕,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蔓延到欧盟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同时也引发了全球经济继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新一轮动荡。目前,国际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盟各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令危机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最新一轮也是第二轮的救援贷款协议已经签署。危机的发生,既是对以前长期潜在问题的反映,也是对现实的威胁,更是对将来的挑战。本文意在通过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发现深层次问题,进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欧债危机成因分析一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失衡从长期性的历史角度看,任何大规模危机的爆发均是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必然反映。首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卷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些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直接投资,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这种由人口红利带来的收益也对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了冲击,而这些国家又因为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文化障碍和制度障碍,难以通过降低工资来保持相对竞争力,那么,唯一的方法便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自20世纪后期以来,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希腊等欧盟国家既无劳动力成本优势,又不具备产业升级的能力,使其在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美、德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中不断处于劣势,产品竞争力逐步丧失,这种“夹层效应”最终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引发了债务危机。二制度性因素推动了长期高昂的财政赤字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在于其政府长期非审慎的经济政策。这些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金融、高端旅游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大规模投资,走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经济高速增长的表象下,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当金融危机来临,房地产泡沫破灭,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这种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功能性财政政策的思想,高赤字的财政政策由此形成财政风险。其源头,是政党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或者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博弈。由于各种原因,现任领导人会不顾将来政策制定者的支出,采取长期的主动的政策措施积累大量隐性债务。长期以来,希-腊国内的左翼和右翼势力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相互竞争,为赢得民众支持争相抬高福利水平,形成大量无效率的债务,财政风险急剧膨胀。所以,如何防止策略性博弈的债务积累,不仅是经济上更是政治制度上的难题。三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早在欧元区建立之初,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巨大的差距并没有获得当局足够的重视。2001年,高盛通过“货币掉期交易”帮助希腊降低负债率,以成功进入欧元区。欧元启动十多年来,欧元区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并没有走向一致,欧元区各国竞争力差距不断增大。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竞争力上升的国家。特别是自欧元区成立伊始便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使希腊等国能够享受低廉借贷成本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掩盖了其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四分散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的二元矛盾在货币联盟内,各成员国失去了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主动权,缺少了汇率和利率两大政策工具的支持。在财政政策自主性较强的条件下,存在着扩大财政赤字的倾向和动力。扩大财政赤字可以增加支出,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有利于政府获得选民支持,同时又可以将通货膨胀的责任归咎于中央银行。此外,货币主权和财政主权分属管辖范围、目标不一的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冲突和错配的概率极大,两个主体执行效率均受损。对每个国家来说,在向欧洲央行让渡了货币主权后,形成政策跛脚,尤其是在遭受外来冲击时无法独立使用汇率政策来应付,只能更加倚重财政政策,容易造成赤字和债务负担超标,危机刺激政策使债务更加凸显。五欧元区无有效的救助机制及监督不力早在欧元区建立之初,各界就是否建立货币联盟成员国违约救助机制开展过讨论,结果是,设立救援机制会进一步加大货币联盟成员国的道德风险,同时干扰市场预期。使原本应该由高债务国家承担的成本转嫁到其他国家,加大其他国家的负担,拉高整个货币联盟的成本。于是,欧盟力图以《稳定与增长公约》来约束成员国的财政开支,降低违约风险。公约规定,各国赤字率不能超过3%,债务率不能超过60%,并制定了相应的“不救助”和惩罚条款。然而,从欧盟成员国负债情况来看,欧盟的财政纪律和监督机制几乎形同虚设。根据欧盟2019年和2019年的统计数据,27个成员国中只有瑞典和爱沙尼亚的赤字率达标,欧元区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平均水平已经高达6.9%。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出口行业受到冲击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我国总出口量的20%,因此,本次危机对我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需下滑,出口受到抑制。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出口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大幅贬值,一方面抬高了我国企业出口门槛,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近乎无利可图。同时,欧美等国国内经济低迷,消费需求不足也影响了其对外国商品的进口,令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受到重创。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前三个月,我国对欧盟出口累计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1.1%,-1.8%,可见,我国出口企业境况艰难。
齐本东2019-12-21 21:38:0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影响大概有5方面: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人民币“被升值”。最近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先后突破85、86和87,美元对欧元、英镑、澳元和瑞郎等货币纷纷升值。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二是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尽管中国对希猎、西斑牙等国的出口童不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出现下降。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贫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缘下滑。三是随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实际上,以前我们关心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有升位预期,美元投机资本流入赌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琳加。但笔者认为.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热钱的流入,不应该只关注美元资产的流入,也要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四是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尽管不清楚欧元和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资产中所占比例有多高,但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外电报道“中国外管局正在评估所持欧元债券”予以否定,表示对欧本区克服债务危机充满信心,也是对欧元货币的一种支持。但笔者认为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时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影响较大。尽管希猎、西班牙等“欧洲五猪”在欧洲的经济影响力不大,但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二欧盟各国不仅提出了巨顶的援助计划,还勒紧腰带准备缩减本国的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而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提高债务透明度,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一是提高债务透明度。当前,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很多地方政府融资面临资金断流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因此,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负债表,利用审计等方式明晰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通过信息披露将隐形风险显性化,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基本依据。二是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任何危机的爆发都不是一日形成,局部风险逐渐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恶化才爆发危机。我国要从长期化解财政风险的角度,建立常态的风险释放通道。例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债券市场,使政府的资金来源多元化,通过市场化手段约束政府举债行为,进而分散风险。
    黄砚北2019-12-21 23:56:58
  • 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受害最深的其实是银行业。就国内而言,由于商业银行持有欧元资产比例极小,而且多以贷款类资产为主,风险敞口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目前除中国银行有折合成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欧债风险敞口外,国内其他银行几乎没有。目前我国基本没有持有希腊国债,持有的意大利国债占意大利国债总量也仅4%,规模较小,直接损失微乎其微。相比而言,更大的是对我国外需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自2019年2季度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2019年8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环比仅为-2.6%,低于2000年以来5%的平均水平。前8个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8.5%,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增速。而事实上,欧债危机的影响还不只如此。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冲击向实体经济领域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贸易领域向我国传导存在时滞;另一方面,日本的灾后重建和对新兴经济体贸易的高速扩张弥补了欧洲需求萎缩留下的外需短板,因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目前尚未完全体现。可以预计,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区核心国家复苏减速几成定局。我国对欧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高达20%,根据欧元区领先指标OECD的走势及其与我国出口增速的判断,未来我国外需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对我危害最大的是:出口量减少,企业、就业压力增大。
    齐晓威2019-12-21 22:02:14
  •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已经成为影响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危机的不断深化,欧元区生存前景开始遭到质疑,欧盟内部成员国对经济货币联盟的改革方向意见分歧加剧,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不进则退的重大抉择,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破坏性影响也进一步凸显。首先,欧元区经济陷入温和衰退,减债困难增大,并拖累世界经济复苏。为取信于资本市场,尽快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向外界表明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决心,危机爆发后欧盟成员国把采取财政紧缩作为应对危机的首要举措,争取尽快减少赤字,恢复财政平衡。这些措施导致各国失业率上升、福利下降,有效需求萎缩。而虚拟经济的危机和银行信贷收紧也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压力。据经合组织报告称,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19年的1.6%降至2019年的0.2%。瑞银、花旗等多家金融机构也预测欧元区将陷入轻度经济衰退。目前,欧元区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减财政赤字的两难处境。同时,为修补货币联盟关键性的制度缺陷而提出的改革倡议,如建立财政联盟、强化经济治理、发行共同债券等,或遭遇严重分歧而搁浅,或涉及旷日持久的谈判,或面临充满变数的修改联盟条约等挑战,改革方向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动荡局面可能延续,因此从中期看欧盟经济将继续承受沉重的债务压力;加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陷入长期经济停滞,发达国家整体陷于较长时期的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负担的概率加大。这将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长期拖累。其次,欧债危机已经对欧盟的内外贸易产生显著影响,进而通过贸易途径影响其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欧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集团,是美、中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危机造成欧盟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给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在欧盟内部,欧元区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英国的经济景气,打乱了英国政府改善财政状况的既定计划。在对外贸易方面,美、中、俄等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也开始感受到阵阵凉意。中国对欧贸易大幅减速。据统计,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了31.8%,而2019年1~11月份同比仅增长17.4%,增速显著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欧元区一体化改革的长期性,欧盟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状态,从而使未来中国对欧贸易增速继续下滑。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和银行风险相互交织的复合型金融危机,已成为国际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这种影响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危机久拖不决导致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欧债危机的短期直接影响是使欧元区公债的安全性遭到质疑,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下降,国际资本纷纷逃离欧元资产。但是另外一方面,一旦欧债危机失控,例如发生成员国无序违约或欧元解体等事件,则国际金融体系爆发类似雷曼事件后的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相当大,这将危及国际金融体系安全,极大冲击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其次,欧元区的外部投资者面临债务减记等损失。以英国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英国银行对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投资达到3500亿美元合2200亿欧元,相当于英国GDP的15%,另有2100亿美元对法德银行的贷款,而这两国银行又大量持有重债国国债,间接增大英国银行对重债国国债的风险敞口,使英国银行业面临重大违约风险。第三,欧洲资金回撤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欧洲银行体系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希腊主权债务减记50%使欧洲相关银行蒙受巨大损失;与此同时,欧盟要求各大银行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业务收缩,导致资金回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欧洲银行投入新兴经济体的资金高达3.4万亿美元,其中1.3万亿流入了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及亚洲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欧元区国家银行的注资。一旦发生欧元区资金回流,将导致这些国家本币贬值,通胀压力加大,投资锐减,实体经济衰退。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对欧元解体的担忧所造成的恐慌情绪及其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危机爆发两年来,欧盟领导人缺乏政治决断力以及频繁诉诸“违约边缘”策略已经使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发生动摇。上周,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公开敦促本国银行制定应对欧元解体的应急计划。各大金融机构都在为欧元解体预作打算,以便在部分或全部欧元区成员国恢复使用原有货币的情况下调整商业策略,适应新的货币环境,保护自身商业利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任何放弃欧元、重回本国货币的做法,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强迫,都将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巨大倒退。欧元区国家将因此丧失建立经济货币联盟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和收益,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低利率、低通胀、汇率损失消除、贸易促进等。并且在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无法从中获得收益和补偿。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是灾难性的。货币联盟散伙解决不了欧洲眼前的问题。一定程度的、持续的危机恰恰为欧盟改革深化提供了必要动力。欧洲领导人必须拿出政治勇气,充分发挥欧洲央行在应对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在进一步深化经济货币联盟的问题上迈出坚实步伐,从而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齐新永2019-12-21 21:21:45
  • 希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快半年,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断显现出来。有的观点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非食有限,但笔者认为欧洲主权猜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国监管部门注意。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人民币“被升值”。最近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先后突破85、86和87,美元对欧元、英镑、澳元和瑞郎等货币纷纷升值。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二是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尽管中国对希猎、西斑牙等国的出口童不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出现下降。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贫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缘下滑。三是随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实际上,以前我们关心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有升位预期,美元投机资本流入赌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琳加。但笔者认为.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热钱的流入,不应该只关注美元资产的流入,也要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四是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尽管不清楚欧元和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资产中所占比例有多高,但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外电报道“中国外管局正在评估所持欧元债券”予以否定,表示对欧本区克服债务危机充满信心,也是对欧元货币的一种支持。但笔者认为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时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影响较大。尽管希猎、西班牙等“欧洲五猪”在欧洲的经济影响力不大,但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二欧盟各国不仅提出了巨顶的援助计划,还勒紧腰带准备缩减本国的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由于主权债务风险仍然存在蔓延的可能性,笔者认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将面临挑战。作有是复旦大学国际金触系副教授陆前进。
    齐晨光2019-12-21 21:08:30

相关问答

欧元危机被称为自《罗马条约》生效53年以来,欧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对欧元和欧元区的唱衰,而且有对欧盟政治的唱衰。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元危机也是一场政治危机。欧盟要实现《里斯本条约》所规划的发挥全球角色和影响力的宏伟目标,仍然路途漫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质是欧元危机。希腊不是冰岛,它不仅是欧盟成员国,而且是欧元区国家,尽管其经济规模在欧元区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一旦破产,必然会波及欧元区其他财政状况不佳国家,形成连锁反应,对欧元区内部业已存在的经济混乱状态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甚至会使号称欧洲一体化象征的欧元乃至欧元区有崩溃之虞。因此,欧盟破天荒推出最大规模救援行动,是要向外部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欧盟救助举措并非只是针对希腊一国,更是针对欧元和欧元区其他国家。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欧盟根本输不起的欧元保卫战。相对于欧元危机对欧元区结构性矛盾以及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恢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背后所潜藏的政治意涵及其对欧盟未来的政治影响则更加耐人寻味。首先,欧元危机再次凸显并加深了欧盟主权国家联盟的属性。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的“国别化”与成员国的“欧洲化”同样重要,成员国始终是欧盟政治的关键角色,这不仅体现在欧盟决策机制、对外政策和安全领域方面,也体现在其经济领域中,国内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成员国的欧盟政策。近年来,欧盟一体化虽在不断深化,但也常常因内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和所谓的“经济爱国主义”为人诟病。作为经济和货币联盟象征的欧元区,虽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也缺乏各国间财政政策的协调能力和对成员国财政政策干预的权力,致使一些国家可以轻易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限制,实施财政扩张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最终酿成主权债务危机。而在欧洲主权危机爆发后,各国又因受困于国内因素的干扰,迟迟不愿出手相助,以致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并危及欧元和欧元区。其次,欧盟领导力量缺失现象更加突出。二战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于欧洲领导国家的不懈努力和推动,德国和法国则起到了“引擎”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相互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那些曾经视欧洲联合为必要甚至是一种道德义务的老一代欧洲领导人被新一代领导人所取代,欧盟领导力量开始弱化了。欧洲联合已经不再被看作是一项事业,而只是一个必要的谈判平台,甚至是困难时期的替罪羊。法国曾经率先对“欧盟宪法”说“不”;而在此次欧洲对希腊主权债务救助行动中,德国也饱受批评。分析认为,尽管德国议会21日批准了欧盟的巨额救助机制,但已经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窗口期。再次,欧盟未来发展将会具有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下,欧盟成员国之间、民众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失落感和不信任感在加剧,作为欧洲公民,欧洲人在享有欧盟成员国利益并对欧盟持欢迎立场的同时,怀疑论者也开始增加,特别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更为明显。欧洲援助国家希望对那些受援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实行严苛的财政政策,但那些接受经济援助的国家却不愿意其经济政策永远受制于他国的干涉之下,其国民也不愿意承受缩减收入和公共服务代价以换取经济具有更大竞争力。希腊政府为获得救助刚刚宣布新的财政预算计划,便引发了全国性罢工活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必然会对欧盟向心力和凝聚力造成严重伤害,给欧元区和欧盟发展带来更多变数。最后,欧盟未来国际影响力遭到严重质疑。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欧盟20世纪的主要目标在于内部经济市场的整合,那么其21世纪的目标则聚焦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真正的全球角色。里斯本条约》真正的含义就是要实现欧盟的这一远大抱负:在世界上促进民主、法治、人权和自由的普世性和不可分割性;勾勒并追求共同的对外政策和行动,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达到高度合作而尽力;在对外行动的不同领域和政策之间追求一致原则。但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给欧盟的远大抱负浇了一盆凉水。人们怀疑欧盟在其内部事务上尚且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又如何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领导角色?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就以题为《欧洲不再是世界主要力量》的文章对欧洲的未来下了注解。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欧元危机是欧洲自1990年以来,也许是自《罗马条约》生效53年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伴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来的,不仅有对欧元和欧元区的唱衰,而且有对欧盟政治的唱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欧元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危机,欧盟面临的不仅是一场欧元保卫战,更是一场欧盟保卫战。欧盟要实现《里斯本条约》所规划的发挥全球角色和影响力的宏伟目标,仍然路途漫漫。
美国大萧条从股市崩盘开始,欧债危机从希腊面临偿债困难开始,98年的东南亚危机,从热钱大量流出,泰铢被迫大幅贬值开始-------共同之处,都是从金融发端,表面上都象金融管理的危机,似乎管控好了风险,本来可以不发生。但是事情的本质远没有那么简单,危机带走和掠夺的,是大量真实的财富。比如,为救危机狂印钞票,是富国借此掠夺该货币持有者的穷国的财富,股市危机,倒台的是拿真金白银投资的广大股民,吸金不还的一方很明显占了便宜,债务危机,掠夺的当然是以往正常购买债务的投资者,货币危机,好了那些炒家。连这,也还仅是表现,危机的深层原因,不用说,是马克思早就仔细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即购买力危机。危机往往有转嫁性,如果富国不是表现的无路可走,那么多半是找到穷国顶缸了。比如,狂印钞票就是,债务违约也是,热钱炒作也是----事实上,国际炒家的胜利往往意味着穷国要把他多少年的发展成果一夜间都吐出来,因为危机损失了多少不说,随后的救助,要接受多少严苛的条件,丧失经济主权,失去经济利益,增大经济损失。东南亚就是这样,发展的好好的,据说一下子倒退10年,并且很多自留地被强国的某些力量管控。拉美债务危机也是,一夜间就失去了追赶强国的发展势头。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1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9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1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一、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二、内部原因: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总体看来,PIIGS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年的25-29岁上移至2019年的40-44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19到2019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9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三、根本原因: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