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事实果真如此吗?成本构成不等于价格构成,品牌溢价最重要到底能不能给出奢侈品定价公式?不同的产品类别,同一类别产品不同品牌,同一品牌不同的产品线,大众奢侈品牌与小众奢侈品牌的产品成本构成都不同,所以很难核算奢侈品的不同成本在整个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因此这是个伪命题,如果能准确定义出产品成本比例,反而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结论。所以只能说,有几块成本在奢侈品的产品价格构成中占主要部分,如营销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关税费。为了建立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奢侈品牌的营销成本会高一些;因为要保持好的产品质检,生产成本会高一点;因为要选择最好的地方开店,所以开店成本会高一点;因为要雇佣到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比如设计师和管理人员,人工成本会高一些。尽管这些成本从奢侈品集团的财报中显示的结果是比较高的,但是仍难以支撑奢侈品的高额利润空间。成本并不是很多奢侈品牌定价策略的主要依据,所以通过成本构成来探究价格构成有一定价值,但是价值并不是很大。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方法有两种,成本定价法与价值定价法。在奢侈品行业,品牌长期、普遍采用的是价值定价法。这个策略的实行有几个前提条件,一是消费者有强购买力且对价格不敏感,二是这样的消费者足够多,需求旺盛,三是处于市场的初期,信息不透明且消费者不理性。奢侈品牌之所以定价高,其核心价值是在市场的初期、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定价,即实行的撇脂定价策略。而奢侈品牌敢于高定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而其产品价格构成中最重要的也是这一部分。高关税是奢侈品牌定价高的借口,追逐利润是其狼性当然,在任何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都存在暴利的可能,纵观历史,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历经几百年的时间积淀与发展,但是真正的快速发展仍是近几十年的时期,同快消品行业相比这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初级市场中,需求超出了行业供给,就会形成一个卖方市场,品牌拥有定价权,并且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控制保持品牌始终拥有溢价能力。奢侈品牌敢于在中国定价高,首先就是它的一个公然且故意为之的市场策略。通常,奢侈品牌定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基于市场需求考虑的利润最大化,二是基于竞争策略考虑的利润最大化,三是基本成本因素考虑的利润最大化。现在,奢侈品牌千方百计地让公众看到的是第三个因素由于高额的成本所带来的合理利润,而屏蔽了前两个因素,而在成本因素中,制造成本、人员成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都属于品牌自身掌握的信息,而只有税率这个环节是透明的,是外部的,中国高关税带来的价差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提价理由。其实,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在很多品牌整体成本比例中的占比并不大,占市场定价的比例也不大,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价差,奢侈品牌往往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合理避税,如原材料进口、半成品进口甚至是直接在国内生产。事实上,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在不断调低高端进口商品的进口关税。更掩人耳目地,奢侈品牌的产品在中国的到岸价已经被人为高估,特别是奢侈品牌在中国代工已经不是秘密,李鬼摇身变李逵,实际制造成本与到欧洲贴标后的价格差就已经产生了高额利润,而品牌巧妙地把这部分利润转嫁到各个环节中去,而被黑了的中国代工厂们,只能辛辛苦苦地赚几个血汗钱,还诚惶诚恐。所以,关税只是奢侈品牌的借口,品牌有意在利用关税掩盖其暴利的行径,并以关税为借口,提高自己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溢价能力,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商业合作条件。奢侈品的营销成本一般较高,但是在中国市场这却是第二个悖论。其实,正常来说,大部分的奢侈品牌一般都在品牌推广上花费大量成本,但是进入中国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奢侈品了,不需要太多市场宣传,没有必要消耗大量营销成本,这部分成本在中国反而是下降的。而为了以奢侈品牌打造商业地产概念,炒作商圈和地皮,商业地产们不惜重金赔本赚吆喝。大牌们也一面摆出傲慢面孔,一面暗自欣喜地享受零租金的待遇,五年后换个地儿开店仍是好汉一条。面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强有力的话语权,是奢侈品牌在中国高定价的又一个溢价能力。近几年来,奢侈品牌不断加大对各个环节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图通过建立全球产业链,从各个环节控制利润,并从账面上稀释利润,其实品牌的投资者或者一些股东也只是获取了部分利益,而不是全部利益。在丝巾的披裹之下,是品牌追求利润的狼性。中国消费者的不成熟为奢侈品牌中国暴利提供市场基础当然,奢侈品牌敢在中国高定价,除了市场现状也有品牌特意为之的市场策略因素,终究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如果没有市场基础,品牌的市场策略也没有作用。在中国,更是存在这种暴利的市场基础:首先,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认为洋品牌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虽然这是个误区,但是一直误导了中国消费者很多年,对洋品牌的迷信,是奢侈品牌高价,特别是远高于国内产品的市场基础之一。第二,中国消费者不成熟,因为缺乏判断力,所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当然了,因为分不清什么是对的。这种购买行为直接导致国外品牌越贵越好卖,也进一步促进国外奢侈品牌提高价格。第三,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往往很多人一窝蜂地去购买某类或一些产品,很容易造成某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奇货可居,直接提供了奢侈品牌不断提价的市场依据。第四,高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消费欲望,特别是中国消费者更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这就为奢侈品牌年年涨价准备足了心理基础。第五,国外奢侈品牌重视中国市场,但是并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存在一定的价格歧视,钱多人傻,是很多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主要印象,落后封闭的市场更容易谋求利润。
赵驱云2019-12-21 21:03:2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庞大的奢侈消费市场奇特的境外购买现象欧美经济低迷,全球主要市场奢侈品需求不足,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买家强劲的购买力,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将目光转向中国。2019年“十一黄金周”7天,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38.5亿欧元,同比去年黄金周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增加了14%,加上黄金周期间境外隐形消费与奢侈品服务业消费,总计超过60亿欧元。贝恩公司2019年底发布的《2019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9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但是,在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连年创造新纪录的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这一快速增长的新市场并非全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2019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迅猛虽然201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欧洲,并未显示出多少缓和迹象,但奢侈品行业整体而言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复苏,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最为“抢眼”,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扮演了“拯救”欧洲奢侈品业的角色。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疲软、富豪资产缩水,奢侈品行业进入新的低谷期,然而,亚太经济区活跃性依旧凸显,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快速增长的领军市场。中国黄金周和春节不再像以前一样,全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就完事,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出国游玩过节的能力。全球化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说,随着出国旅游人数在过去10年大幅增加,每年几千万人好多都是第一次出国,再加上送礼文化的盛行,奢侈品消费规模在成倍的迅猛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2019年增长至1556亿元人民币,2019年再次大幅度提高,并且提高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增长的趋势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事实证明,过去几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度总体增幅在25%-30%之间,2019年奢侈品销售额达到3060亿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贝恩公司指出,在欧元汇率走低和境外旅游升温刺激下,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中国购物者正推动全球奢侈品行业创下自201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连续第三年强劲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2019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占全球购买量的25%。欧洲人降至第二位,占24%;美国人占20%,日本人占14%。不过,世界奢侈品协会2019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去年全年营业额同比增长30%的部分在华奢侈品牌,在2019年春节期间却下降10%,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的主要奢侈品门店,除个别畅销商品外,仍然有着较高的总量库存,而在2019年春节期间,无论个人消费、公司礼品采购等对大多奢侈品牌门店收益贡献通常可达60%以上,由此看来,2019年国内奢侈品市场高端部分仍将面对困难的一年,而高级腕表、笔、眼镜、腰带等男性显著奢侈品萎缩明显,2019年尚未看到恢复迹象。众多奢侈品牌看好中国市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出境消费心理趋向报告》针对2019年“黄金周”期间主要奢侈品区域的消费者进行了群体抽访调查,大多数被访者认为黄金周是和家人到境外购物的最好时机,九成人士表示出境购买奢侈品是主要目的之一。贝恩表示,游客构成2019年全球奢侈品购买量的40%,而其中以中国游客的贡献最大。中国游客构成欧洲奢侈品购买量的1/3,帮助该行业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增长,2019年欧洲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至750亿欧元。正是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使得很多奢侈品品牌将目光投向了这里。2019年,美国著名房车品牌Airstream携品牌“飞云”在上海发布其最新中国规格车型,宣布正式在中国上市,售价在100万人民币左右。据经销商介绍,这一款属于拖挂式房车的入门级别,在美国的定价大约为10万美元左右。品牌瞄准了上海、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市场,并同时在中国推广美国的房车文化,这位李姓经销商表示:“我们判断未来几年中国的房车市场会出现成倍的增长,因此会将重点瞄准这里。2019年公司的消费目标是50辆即5000万人民币,2019年预计会达到200辆”。不过,节约风也正在不断刮向这一市场,部分消费呈现走弱态势,部分品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步伐。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奢侈品消费在华增速明显放缓。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早前发布的数据就显示,2019年年底,由于一些“特定”的政治因素,中国消费者需求开始冷却,2019年对中国大陆出口明显放缓,从同比出口额增长50%以上直接下降至仅增长了0.6%,远低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同期6.8%、18.4%的增速。价差致奢侈品消费外流加剧在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连年创造新纪录的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这一快速增长的新市场并非全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2019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受欧洲经济低迷影响,欧元的贬值继续拉大海内外奢侈品价差,随着出国游猛增,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出现“墙外开花”的繁荣景象,奢侈品消费外流状况加剧。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8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虽有增长,但来自中盈国际的报告显示,这一增幅是2019年以来,十一黄金周的最低增速,也是近三年来,春节和十一两大黄金周中增速的最低水平。一边是国内消费增速开始出现下滑,另一边是境外消费大幅增加。贝恩发布《2019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9年的30%放缓至7%左右,但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却增长31%,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支出占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总支出的六成以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李飞表示,仅从2019年和2019年的数字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在2019年1410亿元的消费总额中,境外消费包括香港和澳门为808亿元;在2019年1556亿元的消费总额中,境外消费包括香港和澳门为872亿元。环球退税公司在2019年年初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的免税品总额达1.58亿欧元,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多出0.47亿欧元。由于国人表现出的强劲购买力,近年来,针对中国人节日出境游,国外奢侈品商家也做足了噱头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据了解,美国在2019年加快了办理签证的速度,英国边境管理局也从2019年4月启动了网上签证申请预约,也在加快签证速度,对所有国家及奢侈品牌来说,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地位已经开始变得极其重要。中国的“黄金周”假期已经成为境外奢侈品市场每年期盼的重要节日,而服务中国游客也成了境外奢侈品商业的重点。海外代购乱象丛生亟盼政策组合拳在人民币升值、品牌商维持形象在国内打折力度小、税制、运输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奢侈品海内外价差已经超过50%,导致海外代购和购物红火,不仅导致大量消费外流,更产生了众多乱象。专家认为,奢侈品价差与税率有一定关系,但仅仅依靠降低关税等手段很难真正解决价差问题。想要引导消费回流、刺激内需并保障税收不外流,还需要从稳定人民币汇率、发展壮大百货零售业、逐步调整税制等方面着手,让奢侈品消费逐步回归“国内”。同时,还要倡导节约的风气,让“礼”性回归重“意”还非重“利”的本意。多因素致使消费外流加剧造成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奢侈品的内外巨大价差。商务部2019年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专家认为,产生价差的原因多种多样,“税制”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税法专家倪勇军也认为,关税下调对价差的作用不会太大,关税在奢侈品价格中所占比重不是特别大,由于税率不高,“在有限的税里再做一个有限的降低,对总体价格来讲效果仍然是有限的。专家指出,产生价差的原因还包括:其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国际奢侈品专家、复旦大学教师卢晓介绍,2019年以前奢侈品海内外的价差并不明显,在20%以下,当时代购也并不红火,利润和销量都不高;2019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对欧元、美元的大幅升值,这一价差才被逐渐拉大,代购渐渐红火。人民币购买力的大幅增加,成为奢侈品海内外价差的主因。数据显示,2019年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07左右,2019年11月,这一数据变化至6.3左右。也就是说,6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其二,奢侈品牌维持“高端形象”。在国外很多奢侈品品牌大多采取的是经销商模式,2019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很多奢侈品牌的经销商纷纷遇到库存众多、现金流断链的风险,经销商为了消化库存,竞相加大折扣力度,大量倾销借以回收资金。而在我国,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百货零售业作为支撑,很多品牌采用的都是直营店模式。品牌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为了维护自己的高端形象,打折的力度比较小、积极性也比较差。卢晓说,不少奢侈品牌在华采取直营店模式或“饥饿营销”策略,这使得欧美打折时中国奢侈品价格却“独树一帜”、“悍然不动”,还在国内造成供小于求的“假象”。平行市场致海外代购乱象横生卢晓认为,在不同地方生产,运输、保险等费用不同,导致价差在10%-1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价差超过20%,必然产生平行市场,诞生走私、代购等行为;而我国的现状是与国外价差远在20%以上,代购必然猖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83亿元,较去年涨幅82.2%,预计2019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700亿元。骄人的数据背后,是目前向海关申报的情况很少、完税的情况更少的现状。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一起淘宝店主境外代购大量商品偷逃税款的走私案作出一审宣判,认定两名被告人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而为了买到相对便宜的代购货品,中国消费者承担着多重风险。一些代购产品没有过正常的报关和检验检疫程序,质量难以保证。2019年12月,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因部分奶粉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铯并召回时,通过海外代购渠道进入中国的奶粉就不在召回之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网络代购消费者的风险是“双重”的。一方面,以个人邮递方式入境的产品未经质检部门检验,质量缺乏保障;另一方面,“海外代购人”、代购网站和消费者都面临涉嫌逃税的法律风险。由于海外代购的购买行为发生在海外,如果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法律管辖、消费者维权都应在海外进行。由于渠道并非官方,消费者有可能会吃“哑巴亏”;再加上调查难度高、取证难、成本高等因素,维权比较艰难。此外,代购商品也真假难辨。虽然很多代购商家都号称代购产品接受“专柜验货”,但这一口号只是“看起来很美”。不少奢侈品牌的客服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在国内的专柜均不提供验货服务,如果消费者想判断一款产品是否真实时,只能“带着产品自己到柜台目测”。亟须政策“组合拳”回笼消费专家认为,想要真正回笼消费,需要采取稳定人民币汇率、打造“原产地形象”和增强百货业竞争力等手段。卢晓认为,稳定的汇率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虽然升值会使得企业和个人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加,但其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而且升值可能会加剧人民币“外升内降”的局面,也将消费力进一步外推。因此,人民币汇率应尽量盯住美元在一定位置上,不冒进升值。而且,可以有步骤地下调关税,适时调整消费税税目,同时增加免税试点,打造中国的“购物天堂”。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建议,可以多做免税店的试点,所有国家吸引旅游最原始的都是发展免税事业,例如法国是整体退税;建议在青岛、大连、上海等方便运输的临海城市考虑免税试点。专家指出,只有增强高端零售业的竞争力和专业运作经验,才有可能改变奢侈品直营打折难、经销流通成本高的“两难”尴尬局面。因此应积极培养境内的奢侈品销售渠道,扶持和增强零售业的竞争力。卢晓说,国内品牌进商场要租柜台、向百货店交管理费、上货费等,导致百货业不去提升属于主业的管理水平,而是陷入到收取“渠道费用”的“副业”中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国际大品牌话语权极强,都是“百货公司求奢侈品牌”。政府应扶持零售商加快发展,提升规模,加快连锁化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布局,实施单店的强店策略,提升零售商的话语权。此外,消费者的心态亦需调整,呼吁“礼”性回归,杜绝浪费的“奢靡”风气,让送礼和消费回到传统、淳朴的民风之中。业内人士说,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社会腐化的风气有所收敛,公务消费大大减少,送礼收礼也不那么明目张胆了,传递出一种社会民风的正能量。鉴于很多奢侈品消费在我国用于送礼,因此应提倡“礼”性回归,反对“礼品中的浪费”。第一现场境内境外,排队购买“中国!”这是近年来瑞士钟表业常说的一句话,而赢得感谢的正是来自中国游客惊人的购买力。近日,来到了上海市国金购物商场,虽然是工作日的中午,但汇聚了古驰GUCCI工厂店里,即使没有试衣间,也有很多中国游客排队购买,常常看到一个中国游客挎着好几只同样款式的手提包。张女士介绍,为了吸引中国人,包括英国的哈罗兹在内的很多大型商场都陆续安装了银联消费终端机,香奈儿等专卖店还配备了中文导购员,为中国顾客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也使得销售额不断攀升,一些媒体还创造出“北京镑”这一词语,用于形容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英镑。有着标志性LOGO的款式特别受欢迎,国内就认这个”。
黄石容2019-12-21 21:21:32
-
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连续数年全球第一,曾经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如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奢侈品的拥趸,奢侈品消费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在消费水平远未达到欧美的情况下,中国年轻人为何如此钟爱奢侈品呢?消费“年轻化”趋势显著在上海某外企工作的年轻白领吴小姐,每月收入过万元,从前年第一次出国旅游时买了一款LV的手提包之后,从此在国际奢侈品上的消费就一发而不可收。这两年只要有出国的机会她就会穿梭于海外各大奢侈品商店“淘宝”,身上的钱包、鞋子、衣服、项链,每一件几乎都是价格不菲的国际大牌。像吴小姐这样年轻的奢侈品粉丝,近年来与日俱增。在未来3到5年内,年轻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表示,目前月收入约万元的奢侈品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在2019至2019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不过,在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博士看来:“只能说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年龄在继续下沉和拓展,但不能以偏概全。她表示,奢侈品分为入门级、中级,还有顶级,国内真正核心的奢侈品消费者也就只有20%,但是这20%的人决定了80%的市场,他们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而且对奢侈品的价格并不敏感。但是我们从日常生活看到80%的普通消费者,只消费着其中20%的产品,而这些奢侈品大部分是一些入门级的。富二代”之间攀比严重相比于欧美奢侈品消费稳定集中在40岁以上的少数富裕阶层不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年轻群体则正在日益壮大。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最小的就在中国,而且绝大多数是父母给钱去买。欧阳坤表示,在西方是自己经济独立去买,而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没能太多地享受生活,进而转嫁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导致有些小学生就用最好的手机、最好的书包、最好的钢笔。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炫耀、攀比已被广泛认为是年轻人购买奢侈品的最大原因。周婷表示,因为奢侈品本身有一个社会属性,或者说有一个哲学符号,叫阶级区隔性。这种阶级区隔性会导致人们互相攀比。非理性消费害人害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依绍华认为,由于奢侈品消费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且与财富增长速度不匹配,在消费领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普遍存在不合理、无规划的消费行为和随大流、跟风走的消费方式。而奢侈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各类时尚活动及媒体渲染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加剧了人们的物质崇拜心理。出于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年轻群体更容易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导致消费欲望膨胀。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在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通过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奢侈品,这种消费行为并不可取。欧阳坤表示,尤其是在这些孩子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不当使用价值,长久下去就失去了自己创造价值的动力。而他们的思想有可能会影响几年、几十年。因此,全社会应当倡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奢侈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如果你不具备这个水平,却要消费超出自己能力的奢侈品,则既害人又害己,而且对社会风气也有负面影响。此外,周婷认为,奢侈品只是一个载体,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批驳奢侈品,而要看到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奢侈品本身创造了一个高端的市场,对于中国整个行业向高端化发展有益,能够带动当地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相关产业的进步,同时为国家创造就业和财税收入。
章见彬2019-12-21 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