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股权转让后股东如何承担责任

龚家熹 2019-12-21 23:16:00

推荐回答

,一、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1、在股权原始取得的前提下,未到工商局登记备案的修改后公司章程,效力如何?析:审核该公司章程是否经过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变更,如经过同意变更,则在公司内部产生效力,不产生对抗公司外部的效力。2、股权能否转为债权?能否由控股股东和某股东签订退股,即转为借款关系,将股权关系转为债权?析:不能,如未经减资或内部股东会决议,通知债权人等法定程序,直接将股权转为债权关系,将导致股东可以随便退股,不利于公司内外部的稳定。3、在原始取得的情况下,公司设立时即取得股权与公司成立后通过增资扩股取得的股权,工商登记备案对章程效力的影响?析:前者具备发起人出资、章程、股东名册,到工商登记备案后取得股东资格,此时工商登记备案是取得股东资格的生效条件,不备案,章程无效。后者涉及出资是否为取得股东资格的必备条件?出资是实质条件,目前分实缴出资、认缴出资。主流观点以形式要件为主。形式要件即股东会决议、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修改章程等,只要能证明其是股东即可。此时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未登记备案的,对内有效,不能否认章程中记载的股东的资格,登记备案仅是对抗效力。4、继受取得股权中,有偿股权转让时,受让人何时取得股权,即何时承担股东的权利义务?析:目前有意思主义、形式主义的不同观点。主流观点为形式主义,即登记生效主义,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不代表股权变动,需记载于股东名册,工商登记备案,或者提供变更的章程、存在股东会决议、以股东身份参与股东会等佐证时,承担股东的权利义务。5、特别提示①公司负有向受让人变更工商登记、记载于股东名册的义务。②转让人负有向公司通知股权转让事宜的义务。③如发生纠纷,受让人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如转让人未完全履行转让合同,则可以公司和转让人为被告,而仅以转让人为被告提起诉讼,可能诉讼主体存在问题。④关于公司内部事务上,如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不一致,以股东名册为准;外部事宜,如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不一致,应以公示公信原则,以工商登记为准。二、瑕疵股权转让1、瑕疵出资是否认可其股东资格?瑕疵股权能否转让?析:以形式主义认可其股东资格。此时转让瑕疵股权属于有权处分,即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瑕疵股权受让人能否取得股东资格,是否应承担股东义务?析:主要存在有效、无效、可撤销学说,主流观点是先分析受让人的主观状态,后确认有效或可撤销。如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的股权存在瑕疵,自甘冒险,则该股权转让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受让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如受让人被欺诈或从常理认为其不可能知道的,则属于可撤销合同。3、瑕疵股权转让后转让人应承担的责任?析:①对公司,应补足出资。因出资是股东法定义务,故不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未及时补足,可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其股东资格。如公司大股东拥有2/3以上表决权,则因其属于利害关系人,应不参与该股东会决议实践中能否实现,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对瑕疵出让股东权利进行限制。如在章程中或股东会决议,限制其股权收益权、清算解散时剩余财产分配权、新增股份时限制其优先认购的权利等。②对其他股东而言,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③对受让人,应承担买卖瑕疵担保责任。④对公司债权人而言,债权人可要求该股东在瑕疵出资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4、瑕疵股权转让后受让人应承担的责任?析:如受让人为善意的,不知或不应知道受让股权有瑕疵的,受让人不承担责任。如受让人知道有瑕疵还受让的,则其应和瑕疵股权的转让人承担连带责任。5、能否对瑕疵股权受让人的股权设置限制如利益分配、财产有限分配等权利?析:依据后手取得的权利不能大于前手的理论基础,可以追及至受让人,但受让人可不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三、股东名实不符时的股权转让纠纷1、特别提示①隐名和显名股东的关系,可参考信托关系,依据信托原理来处理。②显名股东根据外观条件,推定为股东。③显名股东取得了名义上的股权,但其股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其股权处分权。④隐名股东不享有显名股东的法律地位,隐名股东为实际出资人或实际投资人,可享有股份所带来的权益收益权等。2、隐名股东要求显名,如何处理?析:欲显名,需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可显名。如其他股东事先不知道其隐名股东身份,事后也不同意显名的,则隐名股东显名不成。可依据其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解决。3、实际出资的隐名股东转让股权,效力如何?析:因实际出资人不显示为公司股东,从外观形式上不享有股权,不能使受让人取得股权,公司可以股东名册的记载或工商登记信息对抗该股权转让。4、显名股东转让股权,效力如何?是否为有权处分?析:根据股权的外观条件,应为有权处分。但法律规定,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显名股东如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转股权的,可参照《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受让人能否取得股权,取决于受让人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齐明睿2019-12-21 23:39:5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应全面认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客观评估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充分兼顾合同权利和股东权利,积极采取相应的主动救济方法,提高救济能力和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风险,避免产生纷争。不知受让股权存在出资瑕疵情形时,受让人可采取行使合同撤销权或提起股东派生诉讼进行救济。已知或应知受让股权存在瑕疵出资情形时,受让人只能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与瑕疵出资股权出让人一起承担连带出资补足责任。在线咨询官方网站向TA提问。
    赵香梅2019-12-22 00:20:28
  • 现在的股权转让都存在瑕疵,比如好多都没有实缴,转让前的债权债务是否处理好,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完全未出资的瑕疵股权通常表现为:验资机构与股东恶意串通,在股东未提供任何现金、实物的情况下,为其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欺骗公司登记机关,骗取营业执照;银行部门提供虚假的资金信用证明,骗取验资报告,取得公司营业执照;股东以货币出资、出具验资报告、领取公司营业执照后,直接把出资的货币资金从银行的“专用账户”或验资机构的银行账户划回自己的账户,为投入到自己的公司;股东以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如机器设备等作价出资,公司成立后,根本未将实物交付公司实际占有、使用;股东之间约定,有一股东代替另一股东出资,空股的股东不能实际拥有股东的权利,使许多公司实际上成为一人公司。2出资不适当的瑕疵股权出资不适当的瑕疵股权是指股东未按照协议约定或公司章程规定履行全部出资义务或者股东出资时间、出资的方式或出资的手续不符合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事项规定的情况。如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或验资报告所订价额的情形;以货币出资的股东在公司成立一段时间后才将货币缴付公司;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股东在公司成立半年后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以实物等形式出资的用货币代替出资或以货币出资的用实物等其他财产替代出资。
    连传杰2019-12-22 00:08:59
  • 一、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原则一妥善把握商法规则和民法规则的衔接适用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而特别法的适用应当优于一般法。因此,凡涉及商事活动的法律适用,首先考虑适用商法规则,如果商法未作规定,则依照民法规则补充适用的原则,适用民法规定。比如,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设专章规定,但公司法对商事合同的订立及效力未作明确规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适用合同法上的相关规则。因此,要正确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就必须做好公司法和合同法的衔接适用工作,避免因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与公司法存在高度关联,而盲目排斥合同法相关规则的适用。二辩证运用商法思维和民法思维商法是由民法衍生而来,两者具有关联性,但商法思维和民法思维又各有侧重。商法思维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维护商事交易的效益,即应当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等价值;而民法思维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恰恰相反,即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益等价值。因此,商事法官要注意避免将商事纠纷简单等同于民事纠纷处理,而应遵循商法思维和商事审判理念,适度侧重从保护商事交易的便捷和安全着眼,尊重商事主体订立商事合同的自由,不轻易认定合同无效,如股权转让往往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一旦股权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其影响将波及多处,故应慎重把握。同时,商事法官又应将民法思维和商法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不能忽视商事审判还始终承担着维护交易公平的使命。二、审判思路一出资瑕疵本身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根据现代公司法原理,被载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瑕疵出资股东,若非经过合法的除权程序,应认定具有公司股东资格并享有股东权利,因而亦有权处分股权。换言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瑕疵本身原则上不影响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具体分析如下:1.出资瑕疵即无股东资格既缺乏法律依据,又有损公示效力。按照通说,投资者适当履行出资义务是其取得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但对适当履行出资义务是否构成取得股东资格的必要条件,各国公司立法大多未予明确,我国公司法也不例外。此外,被记载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工商登记材料往往被认为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同时也是公司外部的民商事主体判断公司股东构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现行立法未作明确规定的前提下,若以出资瑕疵为由径直否定股东资格,将损害上述材料的公示效力,不利于维护商事交易的便捷和安全。2.现行公司立法及司法解释有关瑕疵出资责任的规定隐含了瑕疵出资股东具有股东资格的前提。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瑕疵出资股东应对公司承担差额补充责任、对其他出资无瑕疵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以及在瑕疵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些规定主要是以瑕疵出资股东仍具备股东资格为逻辑前提的,主张出资瑕疵即无股东资格将使相关民事责任追究丧失依据,最终会损害公司及其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这显然与维护公司存续和保护利害关系人合法利益的现代商法理念相悖。3.部分公司实践发达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确认了瑕疵出资股东具有股东资格并享有股权。譬如,《法国商事公司法》第282条第1-2款规定,未支付股款的股东,相继的受让人和认股人对股票未支付的股款负连带责任。又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6条第3项规定:“对于在申报时股份中尚未缴付的款项,购买人与转让人共同承担责任”等等。这些规定均是以承认瑕疵出资股东具有股东资格以及可以转让瑕疵股权为其逻辑前提的,与我国现行公司立法的精神相契合,应予借鉴。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公司立法的架构下,如果未经过合法的除权程序,瑕疵出资股东应有权向外出让其持有的股权,不构成合同法上的无权处分。换言之,股东出资瑕疵本身不影响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此外我们注意到,公司法确实有关于股东应当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额等规定,而投资者的出资瑕疵行为确实与该些规定相悖,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就所涉法律条款的属性而言,公司法的上述规定仍属于管理性规范,而非具有强制性要求的效力性规范,故结合不轻易认定合同无效的现代商事审判理念,股东出资瑕疵亦不构成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因此,仅以出资瑕疵为由不能当然否定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二出让人和受让人的意思表示内容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本质属性仍是商事合同,故在判断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内容对合同的效力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上,应当适用合同法总则及分则中的相关规定。1.当事人意思表示内容对瑕疵股权有偿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根据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具体内容,法院在认定合同效力时应作区分处理:第一,在出让股东明知其拟出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但故意未将该瑕疵因素告知受让人,且受让人在交易当时亦不知瑕疵因素而与出让股东缔结合同的情形下,出让股东的行为构成合同法上的欺诈,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认定可变更或可撤销,受损害的受让人可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受让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该撤销权。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如果前述出让股东的欺诈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如瑕疵股权的受让人是国有民商事主体,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之规定,此类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应认定为无效。第二,在出让股东明知其拟出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但故意向受让人隐瞒该瑕疵因素,而受让人在交易当时亦已明知该瑕疵因素存在却仍与出让股东缔结合同的情形下,因受让人实际上并未因出让股东的欺诈行为而陷于错误认识,其作出有偿受让瑕疵股权的意思表示并非基于错误,而是基于其自身原因,故应认定不构成合同法上的欺诈。在此基础上,若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相关无效因素,则该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应认定为有效。第三,在出让股东不知道拟出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且受让人亦不知该瑕疵因素而与出让股东缔结合同的情形下,若受让人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能举证证明该合同系因重大误解订立或者在订立该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则该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认定为可变更或可撤销。若受让人无法举证证明存在上述情形,且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相关无效因素,则该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应认定为有效。但鉴于股权有偿转让合同仍具有买卖合同的基本属性,故受让人原则上可援用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有关出卖人应承担买卖标的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寻求诸如请求解除该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等在内的救济途径。应强调的是,若受让人明知股权存在瑕疵,仍与善意出让股东缔结合同,且该合同又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相关无效因素,则该瑕疵股权转让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因受让人自愿有偿承受该瑕疵后果,故受让人不能援用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之规定寻求前述司法救济途径。2.当事人意思表示内容对瑕疵股权无偿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由于该合同具有单务合同以及无偿性等赠与合同的基本特征,故法官应遵循合同法有关赠与合同部分的具体规则,对此类纠纷作出处理。具体而言,在瑕疵股权无偿转让的场合下,虽然转让的股权客观上存在出资瑕疵,但只要该股权转让合同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相关无效因素,原则上应认定有效,且由于该股权属于无偿转让,故出让股东原则上无须向受让人承担该股权的瑕疵担保责任,除非存在下列两类情形:一是该瑕疵股权无偿转让合同系附义务的,则出让股东应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该股权的瑕疵担保责任;二是因出让股东故意不告知受让人该股权存在瑕疵或者保证该股权无瑕疵,造成受让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齐智国2019-12-21 23:59:13
  • 有限责任公司瑕疵股权在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公司法》所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大多是针对权利完整的股权而言的,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多变的现实情况和股权当事人法律意识的淡薄,往往会造成股权出现各种各样的瑕疵,这样的股权在发生转让时就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瑕疵股权是指股权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担保等权能不能完全受法律保护的股东权利。瑕疵股权能否进行转让、转让能否产生法律效力以及由转让行为产生的后果应如何应对是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瑕疵股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进行股权转让时所产生的问题也应该区别对待。一、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权转让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权是指股东根据公司的章程缴纳了一部分出资或者没有按照公司章程及时缴纳全部出资的股权。这样的股权应该是可以转让的,但是由于出资未完全缴纳的事实,受让人成为股东后应当继续承担缴纳出资的责任。但是如上所述,为了防止受让人因财力不足无力承担责任而造成公司及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或者转让人利用转让股权逃避风险及责任。对该股权尚未交纳的出资义务应由受让人承担,因为受让人受让未全部缴纳出资的股权时往往给付的对价也比较低,但是如果受让人财产不足以缴纳出资,则应该由转让人承担补充责任。二、对存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权转让股东未出资、出资不足或者抽逃出资的,与其他人签定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应该如何认定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在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2002年1月,A公司用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资,与B、C、D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盛化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共200万元。A公司出资的土地使用权经过了验资机构的验资并交付华盛公司使用,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2003年5月,A公司欲将股权转让,B、C、D均未提出异议,A公司遂与E、F签定股权转让协议,将全部股权转让二人。双方办理了相关移交手续和工商变更登记,但A公司隐瞒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一事。E、F按约支付股权转让金后,发现A公司用以出资的土地使用权尚未办理过户手续,认为该股权有瑕疵,E、F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承担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的违约责任。对于处理本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股权存在瑕疵,故其签定的股权转让合同应归于无效。另一种意见认为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同时判决A公司继续办理土地过户登记手续。笔者认为对于所转让的股权存在虚假出资或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情况,如果受让人明知该出资的瑕疵情况并愿意补充不足的责任,这样的转让对于维持公司的资本真实性及债权人的利益有好处,当然应该认可合同的效力。但是如果受让人明知该出资有瑕疵还接受该股权,并拒绝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那么转让人与受让人就属于恶意串通行为,应该由转让人与受让人对瑕疵出资的补偿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受让人事先不知情,是受欺诈而与转让人达成协议的,应该将该股权的转让确认为可撤销行为,受让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或者根据责任自负的原则,只由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及其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对于从瑕疵出资股东受让股份的股东,不因其受让该瑕疵股份的事实而对公司及其债权人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瑕疵出资股东也不会因其股权已经转让给他人而免责。三、瑕疵股权的继承问题《公司法》所规定的股权继承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指权利完备的股权。如果股东的股权是有瑕疵的,那么该股权的继承以及继承后的法律后果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当然,首选的方案应该是公司章程中有明确规定,对瑕疵股权的转让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一般的公司章程中都没有有关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公司法的基本原理对这种现象予以解决。首先,对空股股权和没有完全缴纳出资的股权,继承人若要继承该股权必须将补足出资的义务一并继承才有效;对于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股权,笔者认为应该可以继承,但是在继承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补足和返还出资的义务。当然继承人也可以在知道或应该知道该股权有瑕疵时放弃对该股权的继承,但是如果继承人在放弃股权前已经因该股权的取得获取了一定的收益,必须将该收益返还给公司才可以。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齐晓彬2019-12-21 23:21:55

相关问答

公司内部股权转让如何纳税一如属于个人股权转让,按以下规定缴纳税款:1、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2、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原股东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如股权转让方是个人,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交纳标准:按照转让成交价减去当初出资价和费用,按照此差额的20%交纳个人所得税;3、印花税:企业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双方按照产权转移就股权转让书据计贴印花税。适用税率为书据所载金额5‰。二如属于企业股权转让,按以下规定缴纳税款:1、营业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2、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18号的规定,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3、印花税: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双方按照产权转移就股权转让书据计贴印花税,适用税率为书据所载金额5‰。
股东出资不到位包括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出资或未足额出资或者在公司设立后抽逃出资。转让出资不到位股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法律问题,理论和实践中存在无效论和有效论两种观点和做法。无效论认为,股东出资不到位情况下应认定股权转让合同当然无效。股权的原始取得以对公司出资为必要条件。认股人也只有在履行缴纳股款的义务后,才能取得股东地位,才能取得股权。股东出资不到位,意味着其实际上不具备股东资格,不享有股权,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也就当然无效。有效论认为在实行认缴资本制的公司中,公司成立时认股人只要实际交付部分出资即成为股东,并负有按约交足出资的义务,股东未按约交足出资的,应承担出资不足的责任,但不影响其股东地位,其转让股权的行为应认定为有效。未出资的股东转让股权并不当然无效。首先,确定某人是否享有某公司的股权,应看其是不是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而不是看他有没有依约出资。其次,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法律对出资不到位的股东的处罚是责令改正并处罚款,而不是直接否定其股东资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