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清皇族不能生双生子

樊本旺 2019-11-05 21:46:00

推荐回答

我还看到一种说法,万一这对双胞胎中的一个当了皇帝,另一个就是王爷,如果身为王爷的双生子想要找身为皇帝的双生子,后宫妃嫔认不出来就很尴尬了。
齐春宇2019-11-05 22:20:2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其实在古代双生子并不是大忌,只是在古代的有的少数民族所以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是原本的孩子,即不是妖怪的孩子。妖怪有了以来就代表了粮食减产等不好事情的前兆,所以小的孩子往往被抛弃。或者两个孩子都喂给蟒蛇。
    章见文2019-11-05 23:02:59
  • 双生子一般会导致皇位和爵位世袭的混乱,所以,对于皇族,有双生子一般会溺死一个!最善良的结果也是选一个遗弃掉。像神斗士里第六宫的斯多和巴多,就是孪生兄弟,小时候就被遗弃了一个。
    赵颖霞2019-11-05 22:06:35
  • 皇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也多种多样,他们像普通民众一样难以归类。如今著名的满清皇族后裔共有五位,分别是爱新觉罗·恒钛、爱新觉罗·启祥、爱新觉罗·启骧、爱新觉罗·毓震峰和爱新觉罗·启新。爱新觉罗·恒钛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亲王奕宗后代。爱新觉罗·启祥1931年11月生于满州里,满族正黄旗人,字景辉,号长白卧龙居士,系清圣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袭和硕庄亲王允禄之九世孙、同治辅国公载勋之四世孙、光绪镇国将军毓愍之孙、爱新觉罗·恒锟之长子、即康熙帝十世孙。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约顾问编委,中韩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美术师。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爱新觉罗·毓震峰一九五六年生于北京,满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孙,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之子。爱新觉罗·启新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后裔,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林书画院资深书画家。其书法笔力遒劲,洒脱自然,深受业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并被相关艺术机构收藏。
    龚小荣2019-11-05 22:03:26

相关问答

众所周知,满清灭亡以后,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们还有满清的贵族大部分都改了别的姓氏,不再跟着祖宗的姓氏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变沿袭了几百年的姓氏呢?而这些姓氏可都是满清贵族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啊,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改变呢?清朝满族人有八大姓氏,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这是应为清朝从金朝的名字里面沿袭过来的,例如钮祜禄氏,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大贪官和珅了。还有就是皇族的姓氏,爱新觉罗,分两部分,觉罗是姓,爱新氏部落的名字。爱新觉罗后面还有不同的分支,比如诺尔哈赤的亲兄弟成为宗室,也叫红带子,这是皇族中的皇族。满清灭亡以后,这些沦落的贵族们,就纷纷白自己的姓氏改回远古的姓氏了。当然,最多的就是改为金,因为他们的姓氏原本就是来自打进王朝的统治者。爱新在满意里面的意思也是金子的意思。据说爱新觉罗的一支原本是姓赵的,是北宋灭亡之后被金国抓到北方的北宋皇族。觉罗据说就是赵的意思,而爱新,有史学家认为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其实,姓氏选什么,这是个人的自由,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只不过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另外,满清皇族后人多以卖画为生,毕竟人家是皇族子孙,文化课还是有优势的。从小读书也多,所以都走上了这条路。大家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么。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扩展资料: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光绪帝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注:上表格中雍正前还有皇太极,顺治,康熙。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嘉庆帝侄子绵亿,就因替长子命名“奕铭”,被嘉庆帝斥责,更以“不似近支,自同疏远”为由,被革除职务。家族世系属于登基皇帝辈份,谱份越高。爱新觉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乾隆:“是金子的意思。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扩展资料: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爱新觉罗。
限男女之年定婚姻、执六礼,始于周代。礼记》、《唐律》、《明律》规定,六礼屡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即使是皇帝,也不免“买卖婚姻”之俗。明神宗朱翊钧大婚,仅织造费就用了九万多两白银;清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共花了两千多万两白银。明正统七年,熹宗朱由校准备大婚,广选天下美女。消息传来,江苏浙江一带,许多当父母的,担心女儿一旦入选,势如永诀,就抓紧时间谈婚论嫁。单身汉无论老少俊丑,身价陡增,甚至出现“拉郎配”现象——不问青红皂白,从街上拉过一个男人,到家里就强迫他与自家闺女拜堂成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出品的彩色影片《抢新郎》,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类似的情景。数千名美女云集京城,真是个花团锦簇,风情万种,美不胜收。她们千里迢迢而来,许多人没有看到紫禁城到底儿是个啥样子,在初选中就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参加“精选”。肩负着重任的太监,远看看,近瞧瞧,把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扒拉出来,送回原籍。留下来的,再按年龄大组,进入“一审”。太监以极为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位姑娘,观察她们的容貌,辨听她们的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音,只要有一处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当场“退货”。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脚,再令姑娘“活动活动”。凡是一处尺寸不符合要求、各部分“零件”不搭配,以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一律打发回老家。三审”由女官和年老宫女把关。姑娘单独进入一间秘室,脱得一丝不挂,女官和宫女摸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负责培训的女官,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当然,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将来惊了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千淘万滤之后,所得“精英”不过数十名。光绪帝大婚图》局部“终审”一般由皇太后负责,有时皇上亲自出马。他们按摆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单,逐一将精英传进。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关姓名、家庭状况、学问方面的问题。考官”们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后一妃或数妃。其余的,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们都是皇上后妃的“后备军”。明嘉靖年间,为世宗朱厚熜选皇后时,礼部负责初选,张太后负责终审。她听钦天监观天象的官员说,河北大名府“有佳气”,进入决赛的姑娘,大多数来自大名府。张太后端坐在一个青纱帘后面。姑娘们三人一组,“一正二副”,依次被传入。张太后相中的姑娘,就赐一只赤金镶玉的手镯,由宫女当场给她带上,这个姑娘就被牢牢地“铐上了”。落选的姑娘,张太后让宫女把几枚银币,塞到她的衣袖里。清代,坤宁宫不再是皇后寝宫,只在东暖阁入“洞房”。大婚礼仪与明代大同小异。清史稿》说,同治皇帝载淳大婚,“纳采、大征、发册、奉迎,悉遵成式。有的史料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的程序为: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赐宴。上述记载,有的把“六礼”简化了,有的则细化了。说法不一,做法相同帝的名讳。清朝在位的皇帝有10位。大概十位的名讳。对清朝统治的冒犯的字语。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奴才”文化!一般有形无形影射到清朝统治者和朝廷的话语都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个这个文字狱就是相当好的例子。所以说你提出的问题是相当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