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一是预测性。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预计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实现时,就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二是法定性。国家预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一般意义上的预算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即可,国家预算的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政府编制,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政府编制的预算只能称草案,只有经过权力机关批准后,预算才得以成立。预算一经权力机关批准,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执行机关必须照此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三是完整性。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一般地说,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进来。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的需要,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收支没有纳入预算。四是时段性。政府预算必须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计划,不能三天两头向权力机关报批。只要国家存续,就需要不停地进行收支活动,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实现其职能。但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人们往往要设定一定的时段,这种时段一般以一年为界。这种时段在企业为会计年度,在国家预算上称为预算年度。预算年度的起讫时间各国不一,有的采取日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有的是从每年的4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止,有的是从每年的7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6月30日止。我国是采取的是日历年度。五是公开性。由于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一般要求其公开透明。无论是权力机关的审查批准过程,还是批准以后的预算,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六是责任性。政府对预算的执行负责,预算的执行结果必须向权力机关报告并得到权力机关的认可。
赵风香2020-01-16 23:54: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零基预算法的程序如下:第一,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员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并对每一费用项目编写一套方案,提出费用开支的目的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数额。第二,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和可避免费用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对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需要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尽量控制可避免项目纳入预算当中。第三,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和可延缓费用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应把预算期内可供支配的资金在各费用项目之间分配。应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的支出。然后再根据需要按照费用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赵飞船2020-01-17 00:00:28
-
零基预算法与传统的调整预算法截然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1.预算的基础不同调整预算法的编制基础是前期结果,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前期的实绩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的基础是零,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本期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可供分配的资金量确定的。2.预算编制分析的对象不同调整预算法重点对新增加的业务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性质相同的业务活动不作分析研究,零基预算法则不同,它要对预算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3.预算的着眼点不同调整预算法主要以金额高低为重点,着重从货币角度控制预算金额的增减。零基预算除重视金额高低外主要的是从业务活动的必需性以及重要程度来分配有限的资金。优点:和传统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投入一产出”意识。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提高产出水平,从而能使投入产出意识得以增强。2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每项业务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若干,都要进行分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能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3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创造性。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企业内部情况易于沟通和协调,企业整体目标更趋明确,多业务项目的轻重缓急容易得到共识,有助于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零基预算极大地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预算支出中的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一目了然,各级之间争吵的现象可能缓解,预算会更加切合实际,会更好得起到控制作用,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能逐步规范,预算管理水平会得以提高。缺点:尽管零基预算法和传统的预算方法相比有许多好的创新,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瓶颈”。1由于一切工作从“零”做起,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工作量大、费用相对较高;2分层、排序和资金分配时,可能有主观影响,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3任何单位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都是相对的,过分强调项目,可能是有关人员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本单位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利益。
龚少红2020-01-16 23:36:28
-
传统预算一般以上期为基准,再考虑本期增减因素原因来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是不考虑上期的实际,也就是把上期数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它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的情况,只从实际情况上研究和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零基预算法与传统的基数调整预算模式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一是预算的基础不同,基数调整预算法的基础是前一期结果,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前一期的实绩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的基础是零,就是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本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可供分配的资金量确定的。二是预算分析的对象不同,基数调整预算法重点对新增加的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与前一期性质相同的IT活动则不再作深入分析研究。零基预算法则不同,它要对本期内所有的IT活动都重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三是预算的着眼点不同,基数调整预算法主要是控制预算金额的增减,而零基预算除重视金额高低外主要是从IT活动的必要性以及优先重要程度来分配有限的资金。
龙帮媛2020-01-16 23:20:21
-
零基预算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被引入政府预算,并在以后对许多国家的预算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财政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支出管理和预算改革。为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公共预算体制,中国政府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实际上,从1993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就已经开始进行零基预算的试验。目前,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主流的观点都将零基预算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模式。现在的问题是,零基预算究竟是什么?它在国外实施的情况如何?零基预算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又如何?零基预算是否真的改变了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零基预算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评估了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情况。我们的文献评估发现,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是不成功的。为了了解零基预算在中国的实施情况,2003年8月我们调查了我国某个省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访谈了12个部门,包括18个预算官员,主要是财政部门、各个支出部门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预算官员。虽然该省在1993年就开始尝试引进零基预算,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零基预算在该省的实施情况也是不理想的。一、零基预算:传统渐进预算的挑战者在传统的预算模式中,预算决策是在预算基数的基础上做出的,即每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个预算年度的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预算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所以,预算决策的理性程度就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不能自主地按照自己的优先次序来安排资金,这一部分预留下来与上级政府的补助金配套的地方财政收入,实际上是在年初的零基预算程序之外进行安排的。此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地方政府预算自主权的缺乏还体现在中央政府经常运用强制性支出,即中央政府制定了某项政策后强制性地要求地方政府执行,但是并不提供任何资金或者只提供一部分资金。这些强制性支出经常会干扰地方政府的预算,进而妨碍了零基预算的实施。换言之,即使地方政府已经在年初按照零基预算编制了当年的预算,强制性支出的存在意味着一旦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执行某项政策而又不供给,但是,中国的预算环境和预算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制约零基预算的因素。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意味着,零基预算很难从根本上对中国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产生影响。此外,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的零基预算只适用于预算支出中比较小的一部分支出,因此,它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预算的影响范围也是比较小的。同样,本文的研究也发现,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结果,预算结果仍然是渐进的,预算基数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发现都表明,目前的预算改革应该认真思考以下问题:零基预算到底是不是最适合于中国的预算模式?其他的可行的预算模式是什么?虽然回答这些问题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但是,本文的研究已经意味着,在部门预算的改革中,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预算模式的选择问题。例如,是不是应该实行某种改进的绩效预算?当然,作为一项初步的关于零基预算在中国实施情况的研究,本研究仍有一些局。
齐新章2020-01-16 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