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汉服,不能像日本和服一样普及为何会消失?

黄焕华 2019-12-21 18:02:00

推荐回答

对于汉服的争议,有一段时间我也特意留意了一下。我觉得,更多的是出于对服饰的合理化和传承度的问题。还有,就是圈子的问题。服饰的合理化现在大家穿的服装,我们一般都是说现代潮流装。就是那些比较可以张扬个性,甚至简单点形容,就是比较适合自己的衣服。而汉服,那些有着明显特点的服装,衣长袖长,再一个就是它的穿着不利于出行和日常生活。如果裁剪过短或改良,有觉得有些许的“格格不入”,失去了衣服原有的内涵和升华。2.传承度的问题在汉服复兴和流行的当下,有关服饰的传承度也是一大问题。是毫无保留地延续古人的范,还是进行改良和创新地加入当下的流行元素,二次传承。能不能比较好地传承和流行,成了汉服继续前进的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也并非简单地做一件衣服,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还是要从长计议,结合实践,继续努力。3.汉服圈的问题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喜欢汉服,可能因为历史,可能因为好看,可能因为新鲜。不管是什么原因,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汉服”的服饰地位和前进路程。可是,圈子大了,鸟就多了。没有人喜欢他人用所谓的专业术语对一个陌生人的穿着,指指点点。这不但不礼貌,甚至会影响再一次穿着的心情。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汉服的前进之路显得比较缓慢。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汉服的流行和发展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继续前进,继续发光,一直继续下去。毕竟,美是真的美。
龚小飞2019-12-21 19:11:5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因为日本和服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啊,所以有的地方和中国有些像,尤其是领子但是并不像您说的那样是根据唐代的衣服改的我看到说法最多的是,日本服装本来是类似于土著的那种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p/1559145174?pn=1一个日本服饰史的帖子,配图蛮精美可以翻来看看。
    齐新明2019-12-21 18:54:22
  • 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也有很多,如"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亚的服装的影响。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和吸收。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连乃祥2019-12-21 18:37:43
  • 每个去日本旅游的女孩子,总是免不了穿一次日本和服过一把传统服装的瘾,的确日本的和服颜色艳丽款式多张,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可是同样作为传统服饰。为什么穿和服的那么多却没人穿汉服呢,其实这还是跟中华历史五千年有关,长时间的文化传承导致咱们的民族服装经历了多次变化,并且其中还有蒙古人和胡人对汉服的胡化,满清时期清政府更是大力推行剃发易服。对反抗的人民极力镇压,所以汉服就渐渐消失了,现在的人即使是穿也不知道该穿什么样的,清朝的还是明朝的三国的还是唐朝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礼仪制度。而反观和服和韩服都是差不多的款式,让人一看到就知道这是什么服装,但是关于和服有一个传说让人目瞪口呆,那就是和服里面是不穿内衣的这是真的吗,在古代日本女人穿和服的时候确实是不穿内衣的。明治维新之后西方的内衣物传入了日本,但也因为价格昂贵一般的日本女人也买不起,那么后来为什么又穿起了内衣呢,相传在1932年日本的一家百货公司发生了火灾,许多顾客和售货员从您顺着绳子向下爬。但是冬天的风把和服的下摆吹了起来,没有穿内衣的女人们瞬间就走了光,为了不让和服的下摆吹起来,一些女人就用自己的手去拉下摆,结果单手抓绳子抓不住。很多人因此直接摔到了地上造成了多人死伤,因为没有穿内衣导致了死伤,这个新闻成为了当时日本的热点新闻,于是当时的日本出现了购买内衣的热潮,所以也有人说日本女人穿内衣最初的动机是为了防火。
    齐月利2019-12-21 18:20:28
  • 汉服之所以不能够像日本和服一样普及,主要原因有三个,这三个原因分别是汉服的受众太狭窄、汉服不适合日常穿以及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文化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大街上看见别人穿汉服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这就说明,穿汉服其实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穿法,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哦,但是呢,同样是文化瑰宝,和服在日本能够做到普及,但是在中国,汉服却完全被大众给冷落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样的,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而且民族多样,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文化种类太多!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对待汉服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很容易接受汉服,但是在部分地区却很排斥汉服,其实这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再者,汉服的受众狭窄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汉服这种穿搭在今天确实是非常时尚潮流的穿法,但同时这种穿法也是比较小众的,很少有人会选择去穿汉服!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汉服不适合日常穿搭,汉服固然是有很多优点的,而且看起来也非常美观,但是这种服饰不适合日常的穿搭,更不适合大家穿着去上班读书,正是因为不适合日常穿,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会选择去穿汉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边召允2019-12-21 18:10:42

相关问答

据中国某位军事教授根据《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接近日本二战中死伤总数的70%。这种统计是绝对错误的!《日本近代史》中的原话是:“从1937年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至战败投降止,军人、军事人员及附属人员战死病亡者约233万人,下落不明和仍留在国外者1956年为6.3万人,负伤人员和领取残废抚恤金者30.9万人,共达287.4万人”首先“军人、军事人员及附属人员战死病亡者约233万人”这才是死亡总数,287.4万中其它部分与中国关联不大。而233万人中附属人员不属于日军,附属人员主要组成为日本海外武装侨民类似中国的民兵,如在中国东北的“满洲开拓团员”,在冲绳和南方太平洋等地的侨民、本土“国家总动员法”征集的女子挺身队、红十字会护士死亡女性共5.7万名,国民义勇队员、运输船的死亡人员如1945年4月被美潜艇击沉的“阿波丸”上死亡人员2019人等共计20万。靖国神社的232万也就是包括了他们。井上清也说到:“所以日本因战争而死亡者,有军人212万,平民约100万,合计310万。其次刚才所说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其实是指战时在太平洋不含本土和冲绳等西南诸岛以及东南亚的“南方军”死亡89.61万人。二战时日本陆军有四大战略集团: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国内军。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是将美军在日本本土和西南诸岛消灭的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中消灭的43万日本海军,以及苏军的战果统统据为己有,是相当不严谨的。最后把俩本不同的书截取不同的部分进行统计本身就违背军事统计学,《日本近代史》关于日军死亡明确写到菲律宾群岛:51.8万人,中国本土:45.57万人,中部太平洋:24.7万人,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24.63万人,旧满州东北:24.54万人,冲绳:18.65万人,缅甸、印度:16.7万。为何不直接引用其中的45.57万人,却去逗一个大圈子。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这些数据不同程度参考了日本官方资料在此就不做评论。那么我们只能查找国共俩党在抗战时所记载的资料。共产党方面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不大可能准确统计日军死亡总数。如果我们以52.7万人为日军伤亡俘总数中国军队俘虏日军不到其伤亡总数的1%,俘虏不记按照抗战时百团大战时日军伤亡比例,共产党军队歼灭日军不超过15万。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上世纪末出版的权威着作《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倭寇词条,将其明确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在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倭寇是日本强盗,戚继光则是扫荡倭寇的民族英雄。然而,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钩沉史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嘉靖倭患的起因似乎与日本人没什么关系双屿港的主角其实是中葡商人,而谢氏血案的肇事者则主要是葡萄牙人。最早闹出争贡事件的虽是日本商人,乘坐的却是中国船:嘉靖时期,日本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横渡东海的海舶,抵达中国的那两艘朝贡船也是早年永乐皇帝赠送给日本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况且,明朝时蒸汽机尚未发明,海船越洋需要依靠季风,一年间往返次数受到极大局限,再加上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领主混战不止,在这重重阻碍下,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的日本人想要大举侵扰中国沿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所谓的倭患中领导者的身份。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着名的倭寇头目: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着名者,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明朝官员,福建长乐人谢杰则在《虔台倭纂》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倭寇首领的真实身份: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可以说,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再者,中下层的倭寇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呢?据《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这已经是史籍中对真倭的最高估计了,其他文献的估计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50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主要是地形原因。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越往西山区越多,极其不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发挥,以往日本有优势的重型炮弹,炸弹,炸在山区的效果也远远要比平原差得多。日本人不熟悉当地的地形,山区地形易守难攻,革命军在暗处做为守方,日本军队在明处做为攻方,这样对日本军队而言是极其不利的。由于占地太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不够。1938年10月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直至1942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由于山西往西的中国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煤炭等资源,日本人认为拿下意义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扩展资料: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中国未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新疆、西藏、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康、四川、贵州、云南大部。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凤凰网: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
在5G还未大规模商用的情况下,华为已将目标瞄准向6G。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公司创始人任正非9月10日接受《经济学人》的采访纪要。在谈到关于6G的话题时,任正非表示华为的6G研究也是领先世界的,并判断6G十年以后才会开始投入使用。在此次采访中,任正非还提出可以将华为的5G许可技术和工艺转让给西方国家,引起舆论哗然。虽然有不少批评指责声,但在任正非看来,转让技术并不是华为前进的终结,获得资金以后会更大踏步前进。任正非此番关于“华为6G研究领先世界”的言论一出,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不禁发出“5G还没用上现在又开始6G”的灵魂拷问。事实上,这并不是华为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展露对6G的野心。今年八月中旬,加拿大媒体报道称,华为已在渥太华启动6G网络研究。华为方面还透露,公司已经和加拿大多所大学的研究者展开了洽谈。更早之前,为了加强研发能力,华为在加拿大新招聘200名员工。此外,华为还在2019年投资1.36亿美元的基础上,把在加拿大的研发投资增加15%。至于为什么要将6G研究放在加拿大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了这么一段话:“加拿大的大学是十分优秀的,同时华为认为加拿大的投资环境特别好,我们想要把整个北美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上的科研的理论的中心放在加拿大。说了那么多,究竟6G是什么呢?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其理论下载速度可达每秒1TB,其作用最大的就是促进的就是物联网的发展。与5G相比,6G在速度上更快、延迟更低,并很有可能从毫米波频段扩展到太赫兹波频段,将有望能够实现水下信号的覆盖。看到华为信心满满地说自己6G研究领先世界,牛牛内心是欢喜的。过去3G、4G时代,核心通信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牢牢攥在手中,中国只能被动发展。如今,华为不仅在5G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还将开启6G时代,实在令人振奋。这也启示国内科技型企业,只有加强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光彩。
其实没有吧,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汉服是一种非常韵味的衣服,他们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更是记录了一个朝代繁荣的象征!现在好多人结婚的时候拍那个婚纱照,也会选用我们国家的汉服,足以看出人们对他的喜爱!想一想,一把油纸伞,一身绸缎袍,这是一件多么甜美的事情,闲时绣花,多么淳朴的气息!汉服我觉得非常好看,穿到人身上就会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包围着你,让你的整个人的灵魂都好像瞬间得到了升华一样!但是几千的历史了,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不属于自己了,其实不是这样,更荒谬的现在有汉服圈,浮躁。汉服圈真的非常浮躁,肉眼可见的浮躁,从商家到消费者。有一些版型绣花,如果换成中国风时装,中国文化是值得大家去尊重的!至于尊重于不尊重我觉得可能是过多人他们不太了解我们文化的传统,没有更多的读懂汉服的含义!如果可以去博物馆里边多了解了解,就会发现他的独特之美!一定不可以不尊重任何一个历史!仅我个人认为。还有对于衣服的选择上变,穿不穿山,买不买山,都与个人选择有关。喜欢穿正就穿正,喜欢穿山就穿山。你要在你能力承受范围之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总归有人爱十几块,有人爱几百块,有人喜欢几千块。但穿汉服还是要注意一下场合的,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可以身穿汉服!汉服也并不是一种cosplay,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很高雅的事情,就和民族服装一样的高雅!你不能说吃法也穿的他,唱歌跳舞也穿它,特定的场合要做特定的事情穿合适的衣服,是一种最近本的礼节。
中立国家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已有7个国家宣布为永久中立,并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瑞士1291年,瑞士三州结成永久同盟,1513年,13州达成同盟,中立开始。1516-1521年,瑞士与法国达成条约,保证不向法国开战,这是瑞士执行全面中立的开端。1674年,国家确立行为准则——中立。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巴黎条约》,与会各国一致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幸免于战争,其永久中立国地位得到巩固。冷战期间,瑞士也因为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得到了两大阵营的尊重。中立条件主体为国家;地位由国际条约确认;国家主动放弃、限制一些权利。永久中立国成立的法律依据来自一国政治宣言、双边协定、国际性组织协议。政治宣言可以是单方声明,可以是双方签署的联合公报。单方声明偏重于国外的认可。因为就永久中立的法律意义而言,主要是他国对其的保证。政治宣言是一种政治性文件,不被他国认可的一国政权宣布的宣言其法律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受到政治力量、经济因素等牵制。中立义务不参加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必须一直保持中立;不得主动发动战争,但是当受到其他国家攻击时,为了保卫本国独立和领土完整,允许进行自卫战以及为此目的而在平时保持军备;不得参加承担进行战争义务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等。不得采取可能使自己卷入战争的行动或承担这方面义务,如让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外国军队过境、参与对别国的经济抵制或封锁、不得接受附有损害中立地位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