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博元新三板为什么拒绝它上市

车才良 2019-11-03 20:05:00

推荐回答

投资者的钱还是公司的股份,对应这公司的资产,当然具体要看财务状况,可能公司已经资不抵债,那么就一分钱都不值了。另外退市后,可能会转入新三板交易,这个一样可以买卖的。更多经济、投资知识可以关注我个人公众号jingji-xinli。
黄益群2019-11-03 21:00:1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过了退市整理期会退到老三板,可以到证券公司进行老三板确权,老三板开通不需要任何条件。
    龚家萍2019-11-03 21:00:24
  • 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公司终于来了。它的名字叫*ST博元。哪怕4个月前,要回答素有“知名不死鸟”之称的*ST博元是否会被退市,都是非常难以回答的。在2019年那个双12,已经暂停上市,并面临终止上市风险的*ST博元突然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接到了来自中国好同学的8.59亿无偿捐赠。彼时,大家都以为,这只不死鸟又活过来了。但未曾想,2019年过去仅仅三个月后,上交所的一纸公告宣判:*ST博元被判了死刑,退市已经是板上钉钉。3月21日,上交所对*ST博元实行终止上市,原因是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这也成为既“天上掉馅饼”之后*ST博元所创造的又一个第一: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公司。消息一出,有人戏称:*ST博元保壳多年终于解脱了。但是也有人问了,退市之后的*ST博元就真的是资本市场的弃儿了吗?虽然资本市场也有成王败寇,但上交所,给*ST博元留了一条后路——新三板。那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偏偏是新三板呢?23月21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终止*ST博元股票上市。与连续亏损而导致强制退市的其他公司不同,博源投资的离开是因涉嫌重大信披违法。上交所公告指出,2019年3月26日,*ST博元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变造金融票证罪,被中国证监会移交公安机关。公司股票自2019年5月28日起暂停上市,现仍未恢复上市。ST博元股票被暂停上市后,未能在中国证监会作出移送公安机关决定之日可以办理协议转让。2019年6月份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股票挂牌业务指南试行》。按照规定,证券交易所公告股票终止上市决定、退市整理期届满或接到交易所指定通知之日为退市公司办理挂牌手续的时限计算基准日下称“T日”,退市公司股票应在T+45日开始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这也是为什么上交所在关于*ST博元终止上市的公告中提出让其准备将股票转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的四十五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龙庄伟2019-11-03 20:59:09

相关问答

新三板定增市盈率自2019年以来逐年走高,其中互联网行业、金融服务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市盈率排名前三。2019年更是新三板的“腾飞之年”,尽管行情波动十分剧烈,但无论从政策、监管,还是挂牌、定增,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相比2019年有了全面的提升。在企业估值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盈率整体法、上年年报、剔除负值与三板行情走势相关,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回调的趋势。2019年4月中旬,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达到最大值,为53.75。随后,三板平均市盈率随市场深度回调而下降。其中,协议转让企业股价较做市企业股价回调更加明显,从最高市盈率58.06跌至最低值28.56,导致协议转让市盈率在下半年大幅低于做市转让企业平均市盈率。截止12月31日,新三板平均市盈率为37.43。从各行业的最新估值来看,金融行业的市盈率整体法、上年年报、剔除负值及以54.78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市盈率基本位于25至40的区间内。信息技术行业以40.23排名次席,而排在平均市盈率3-5位的细分行业为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电信服务,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0.23,39.09和36.26。参与定增的市盈率倍数是影响定增收益率的关键因素,也即通常所说的折价率,目前新三板的定增折价率一般是7折到8折。通常情况下,定增后企业的市盈率会有小幅的上涨。
员工持股是时下大热,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试图将“员工持股”作为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手段。与之相应,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离职员工必须转让股权”乃天经地义。但对于离职员工而言,他们可不这么想,“我的股权我做主,凭什么强制我转让啊”。于是冲突应运而生,公司能否强制离职员工转让股权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一、强制出让股权的依据——公司能否强制离职员工出让股权?之所以会出现前述企业主和离职员工想法上的冲突,皆因各自所在立场不同。这一现象所反映出的也恰恰是值得我们法律人所需要研究深思的问题:员工对于公司股权的“所有权”能否被限制?能否强制离职员工出让股权?依据什么可以强制员工出让股权?1、公司能强制离职员工出让股权吗?员工一方的观点:根据物权法原理,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由于股权是股东合法财产权,股东合法财产的处分权只能由股东自己行使。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和《物权法》第六十五条、六十六条均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股权非经股东或法定的强制执行程序不能变动。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员工出资取得公司股权后,即成为公司合法股东,对股权的处分应由作为股东的员工自由行使,该权利非依本人意志、法律或司法裁判,任何机构、个人均无权予以处分或剥夺。公司一方的观点:公司认可员工对股权的“所有权”,并尊重这种所有权。但员工对于公司股权的“所有权”并非毫无限制。法律并不禁止员工对个人合法权利的放弃,也不禁止员工对个人合法权力的合理让渡。因此,员工可以与公司或其他股东自由约定处分股权的“条件”。员工与公司或其他股东之间关于“股东离开公司时必须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的规定的效力合法有效。股东之间作出的类似约定,只要不是恶意侵犯股东财产权,非法强制股东退股的针对性条款,就应当依法认定为合法有效,各股东均应遵照执行。对此,我们认为:作为公司股东的员工,其对公司股权的合法“所有权”应当被充分尊重。股东间约定员工离开公司时必须退股,实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由于该退股行为系采取股东事先约定主动转让股权的方式,因此,该条件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合法有效。而这恰恰是员工股东行使其对股权的所有权中的“处分权”的具体表现。在“退股条件”具备时,员工股东应当按约履行出让义务。这并非是公司强制离职员工转让股权,而是员工股东在符合约定的“退股条件”下按约转让的行为。这一“约定”由离职员工自行签署,本身合法有效,离职员工理应受其约束。2、公司强制离职员工出让股权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对股权的处分应由员工自行行使。因此,公司“强制”离职员工出让股权,只能依据员工的处分行为,而非其他。此处的“员工处分行为”有两种载体:公司章程和协议。通过签署公司章程来约定“退股条件”股权的自由转让虽然属于股东的固有权利,但该固有权利属性并不排斥股权持有者基于意思自治而进行的处分行为。章程对此进行约定时,假如公司原始章程就有此类规定,公司照章收购离职员工的股权而当事股东不予配合甚至诉请至法院要求确认无效时,法院通常会认为因被收购股东签章认可了公司原始章程,全体股东之间已经达成了合意,公司实施收购的行为即使遭到被收购股东的反对,也具有合法性,故在认定章程规定有效的同时,驳回离职员工要求确认决议无效的诉讼请求。此时章程中关于离职股权强制转让的条款类似于附生效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即以员工离职为条件而发生股权转让。因为股权的本质是财产权,股东在不违背法律强行性规范的前提下可以以协议的方式自由处分,该处分包括约定何时转让股权,所以初始章程中关于强制股权转让的条款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