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原因很简单,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那些将会影响薪酬、晋升和其它方面的事情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当员工出现不良绩效时,管理者经常拖延采取纠正行动。然而,这会损害到团队、管理者和组织。不良绩效的时间越长,纠正起来越困难,管理者应该在员工出现不良绩效的第一时间开展绩效面谈,讨论解决方法。面谈不只是告知过去的结果,因此没有绩效改进计划的面谈等于虎头蛇尾,没有改进计划,也就没有了结果跟进,对于绩效的改善也就无从谈起,到下一个绩效面谈时往往会会发现问题依旧。
齐春宇2019-11-05 22:06:3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分析:一个公司在成立之初,通常仅由少数人负责营运业务,随着业务发展及扩大,演变为部门化后,自然会有一群人负责特定部门的任务以达成公司的目标,此时新的挑战自然就会出现。各部门有其独特文化,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各行其是,而且部门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冲突也很容易出现,最常见的一种是,部门之间都想证明自己的想法的是正确的。这种部门之间的争执对公司的营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两个部门各执己见时就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理解对方的立场也变得更加困难。在上述的物业公司案例中,弱电人员与强电人员各执己见,双方无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事实上,原来的问题可能很单纯。当有了坦诚的沟通后,强、弱电人员双方就很容易达成共识,问题就能很快解决。另外,前台接待人员接到填写资料任务时,他们用工作繁琐为由拒绝这项任务,这种本位主义也让许多主管头疼,可是如果仔细分析问题,为何前台接待人员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呢?这值得研究推敲。也许他们对这些需填写的表格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填写表格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当然也很担心万一将客户的资料填写错误后可能会导致犯错,于是这件事就增加了工作上的压力。因此,当布置一项新任务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说明并让执行者了解如何去做就格外重要。此外,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需给与示范和奖励,借由这种示范和奖励,工作人员对表格上的内容更加了解,他们会有更高的自信去执行这项任务。由于物业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专注于本部门内的问题,因此对于顾客在其他方面的需求常常以非本部门的责任推委。可是自顾客的角度来观察,员工都代表着公司,当员工以非自己本部门的职责拒绝顾客后,当然也造成了顾客的不愉快,自然使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解决方案首先,在避免部门冲突、加强部门协作上,最重要的是建立相互的信任,要想建立正向的工作氛围,有三种方法:一、唯一能自部门冲突中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冲突。如果部门之间发生冲突,即使在冲突中获得资源的一方,与别的部门在未来合作上也会机会大为减少,甚至其他部门会寻求日后报复的机会。二、尊重其他部门的想法,不要指责其他部门的想法错误。因为每一个部门都有其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当我们批评其他部门的观点错误时,我们无法从更深刻的角度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三、如果本部门曾经有过错误的想法则应该勇于承认,这种方式能够很快消除其他部门对本部门的成见。假使只是试着为过错辩解,也会产生更多的争议,将无法得到对方的谅解。当正向氛围建立以后,要想提升部门间的合作关系,追求更大的效益,在态度上,应该要求各部门在协作时抱持善意的态度。如果,我们对其他部门保持着怀疑、恶意甚至互相较量的意图时,合作机会自然会降低。若是在协作上遇到观点不同时,要先从双方共同的地方开始谈论,当人们更能够看出这种共同点时,团队合作才易实现。另外,鼓励其他部门畅谈己见。在跨部门协作时,我们可采用下列方法达成共识:确定目标为完成正确的工作,而不是讨论谁的功劳和贡献最大。只要愿意与其他部门合作达成任务,当任务完成之后再来讨论功劳也不算晚。另外,各部门经常去看公司的愿景,同时,在提出本部门观点时需列举各项正当的理由,使得各个部门能够了解并达成共同合作。如何加强各部门的合作:◆评估自己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态度。若是怀有负面的观点请向自己提这样的问题:“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想法吗?”若是协作不好双方都应负责任。提问自己是否在扩大冲突上“有贡献”?◆采取相关的具体的步骤和行动,尽量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部门冲突。用下列问题提醒自己:“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来改善部门间的关系?”◆请用停、看、听的交通规则。譬如:通过火车平交道车辆应该停,仔细观看有无火车经过,同样,部门合作中“停止”指停止思考过去不愉快的经验;“看”就是观看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对公司的贡献;“听”就是聆听其他部门的观念和想法。◆为合作做出努力,为部门的合作设出大家都能明了的标准。◆观察这种改变是否发生。若是正向的协作状况已发现,代表你的努力有所贡献。
黄真敏2019-11-28 11:49:50
-
SONY常务董事︰绩效主义毁了SONY作者:SONY常务董事天外伺郎2019年SONY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计算机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SONY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计算机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PS3游戏机曾被视为SONY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SONY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SONY就亏3.5万日元。SONY的销售部门预计,2019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多数人觉察到SONY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SONY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SONY冲击”,SONY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SONY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坦率地说,作为SONY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SONY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激情集团”消失了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分进入SONY的。因晶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SONY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SONY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进入公司到2019年离开公司,我在SONY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岁月。我46岁就当上了SONY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SONY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SONY荡然无存了呢?SONY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SONY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井深大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变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我曾和井深大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大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我的意见。为了不辜负他对我的信任,我当年也同样潜心于研发工作。比我进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大影响的那些人,在井深大退出第一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以井深大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当这些人不在了,SONY也就开始逐渐衰败。从事技术开发的团契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激情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透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挑战精神”消失了今天的SONY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从1995年左右开始,SONY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但是井深大的想法与绩效主义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头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如果你干了件受到好评的工作,下次你还可以再干更好的工作。在井深大的时代,许多人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但是,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SONY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SONY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性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老化处理”是保证电池质量的工序之一。电池制造出来之后不能立刻出厂,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透过检查剔出不合格产品。这就是“老化处理”。至于“老化处理”程序上的问题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锂电池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现下尚无法下结论。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实行绩效主义,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视。SONY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团队精神消失了2004年2月底,我在美国见到了“涌流理论”的代表人物奇凯岑特米哈伊芳教授,并聆听了他的讲演。讲演一开始,大屏幕上放映的一段话是我自进入SONY公司以来多次读过的,只不过被译成了英文。建立公司的目的︰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应该有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这正是SONY公司的创立宗旨。SONY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没有想到,我是在绩效主义的发源地美国,聆听用SONY的创建宗旨来否定绩效主义的“涌流理论”。这使我深受触动。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不久前我在整理藏书时翻出一封信。那是我为开发天线到东北大学进修时,给上司写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学跑去滑雪,刚好赶上SONY公司的部长来学校视察。我写那封信是为了向部长道歉。实际上,在我身上不止一次发生过那类事情,但我从来没有受到上司的斥责。上司相信,虽然我贪玩,但对研究工作非常认真。当时我的上司不是用“评价的眼光”看我,而是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企业员工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温情和信任。过去在一些日本企业,即便部下做得有点出格,上司也不那么苛求,工作失败了也敢于为部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尽管部下在喝酒的时候说上司的坏话,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非常支持上司。后来强化了管理,实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评价制度。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不单SONY,现下许多公司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引进评价体制。但这些企业的业绩似乎都在下滑。SONY公司是最早引进美国式合理主义经营理论的企业之一。而公司创始人井深大的经营理念谈不上所谓“合理”。1968年10月上市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的开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当时SONY在电视机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即便如此,井深大仍坚持独自开发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这种彩色电视机画质好,一上市就大受好评。其后30年,这种电视机的销售一直是SONY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干别人不干的事情”这种追求独自开发的精神,恐怕不符合今天只看收益的企业管理理论。SONY当时如果采用和其它公司一样的技术,立刻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当初也许就不会有破产的担心了。投入巨额费用和很多时间进行的技术开发取得成功后,为了制造产品,还需要有更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亦需要招募新员工。但是,从长期角度看,SONY公司累积了技术,培养了技术人员。此外,人们都认为“SONY是追求独特技术的公司”,大大提升了SONY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这种独自开发能给SONY员工带来荣誉感,他们都为自己是“最尖端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之所以能长期成为SONY公司的收入来源,是因为技术开发人员怀着荣誉感和极大热情,不断对技术进行改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获得成功而沾沾自喜的SONY,却在液晶和等离子薄型电视机的开发方面落后了。实际上,井深大曾说过︰“我们必须自己开发出让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成为落伍产品的新技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SONY公司高管没有铭记井深大的话。如今,SONY采取了极为“合理的”经营方针。不是自己开发新技术,而是同三星公司合作,建立了液晶显示屏制造公司。由这家合资公司提供零部件生产的液晶电视机“BRAVIA”非常畅销,从而使SONY公司暂时摆脱了困境。但对于我这个熟悉SONY成长史的人来说,总不免有一种怀旧感,因为SONY现下在基础开发能力方面,与井深大时代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今天的SONY为避免危机采取了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高层主管是关键今天的SONY与井深大时代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自豪感”方面的差别。当年创始人井深大和公司员工都有一种自信心︰努力争先,创造历史。当时SONY并不在意其它公司在开发什么产品。某大家电公司的产品曾被嘲讽为“照猫画虎”,今天SONY也开始照猫画虎了。一味地左顾右盼,无法走在时代的前头。在我开发“爱宝”机器狗的时候,SONY的实力已经开始衰落了,公司不得不采取冒险一搏的做法,但是出现亏损后,又遭到公司内部的批评,结果不得不后退。今天的SONY已经没有了向新目标挑战的“体力”,同时也失去了把新技术拿出来让社会检验的胆识。在导致SONY受挫的几个原素中,公司最高领导人的态度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SONY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时期,公司内流行这样的说法︰“如果你真的有了新点子,做出来。也就是说那就背着上司把它搞出,与其口头上说说,不如拿出真东西来更直接。但是如果上司总是以冷漠的、“评价的眼光”来看自己,恐怕没有人愿意背着上司干事情,那是自找麻烦。如果人们没有自己受到信任的意识,也就不会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了。在过去,有些SONY员工根本不畏惧上司的威权,上司也欣赏和信任这样的部下。所以,能否让职工热情焕发,关键要看最高领导人的姿态。SONY当年之所以取得被视为“神话”的业绩,也正是因为有井深大。但是,井深大的经营理念没有系统化,也没有被继承下来。也许是因为井深大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已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我尝试着把井深大等前辈的经营理念系统化、文字化,出版了《经营革命》一书。在这本书中,我把井深大等人的经营称为“长老型经营”。所谓“长老”是指德高望重的人。德高望重者为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整个集团会拧成一股绳,充满斗志地向目标迈进。在今天的日本企业中,患抑郁症等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公司内有不称职的上司,推行的是不负责任的合理主义经营模式,给职工带来了苦恼。不论是在什么时代,也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企业都应该注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正是SONY在创立公司的宗旨中强调的“自由,豁达,愉快”。过去人们都把SONY称为“21世纪型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入21世纪后,SONY反而退化成了“20世纪型企业”。我殷切希望SONY能重现往日辉煌。读完这篇文章,深有所感。在我担任人力资源咨询顾问期间,遇到过相似的情况。可以这么说,SONY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其他公司身上也有类似的影子。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当它与企业的文化相吻合的时候,能起到加速的作用;如果不同,那么,必然会减速。对于组织比较松散,员工比较有惰性的组织而言,绩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起到制度规范与行为准则的作用,给员工以激励。对于员工有很强的自发动机、自我驱动力的组织,严苛的、以量化考核为主的、侧重于单纯物质激励的绩效管理,就像一部枷锁,制约了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这时候,更应该实行的,是量化与非量化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的,更加宽松与人性化的绩效管理。所以,有好的初衷,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究竟有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齐晓姝2019-11-05 23:02:58
-
面谈时间的选择。一般而言,如果被考核者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由HR绩效专员来主导;如果是普通管理人员或其他普通员工,由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文员来主导。在绩效考核结果出来进行反馈阶段前,由面谈主导人员协调当事人进行交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力求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的,则面谈后请示绩效委裁决。以制定下步改善计划为目的。绩效面谈输出的结果既有建议实施的解决办法,但更重要的是统一改善计划、下步考核周期的考核方案、目标等,这样经过充分民主和沟通的考核方案,才容易让各方接受,才容易得到较好的实施,才容易实现既定的考核目标。进行绩效面谈时,容易犯的错误有:选择了较为严肃的场所、面谈时间过短、不充分倾听被考核者意见、面谈语气不平等、直接上级主观确定某些考核目标、不站在被考核者角度找解决办法、关注绩效结果忽视工作过程、面谈结束后不将某些未决定信息及时再反馈等。
黄益汉2019-11-05 22:20:27
-
绩效面谈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绩效反馈环节的重要手段之一。绩效面谈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体系能否良性运行,绩效改善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对于许多已经导入绩效管理理念,并初步建立起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做好绩效面谈是颇为重要的。但是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绩效面谈却常常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案例一:人物:刘经理,小张。刘经理:小张,有时间吗?小张:什么事情,头?刘经理:想和你谈谈,关于你年终绩效的事情。小张:现在?要多长时间?刘经理:恩……就一小会,我9点还有个重要的会议。哎,你也知道,年终大家都很忙我也不想浪费你的时间。可是HR部门总给我们添麻烦。小张:……刘经理:那我们就开始吧。刘经理:小张,今年你的业绩总的来说还过得去,但和其他同事比起来还差了许多,但你是我的老部下了,我还是很了解你的,所以我给你的综合评价是3分,怎么样?小张:头,今年的很多事情你都知道的,我认为我自己还是做的不错的呀,年初安排到我手里的任务我都完成了呀,另外我还帮助其他的同事很多的工作……刘经理:年初是年初,你也知道公司现在的发展速度,在半年前部门就接到新的市场任务,我也对大家做了宣布的,结果到了年底,我们的新任务还差一大截没完成,我的压力也很重啊!小张:可是你也并没有因此调整我们的目标啊?!秘书直接走进来说,“刘经理,大家都在会议室里等你呢!”刘经理:好了好了,小张,写目标计划什么的都是HR部门要求的,他们哪里懂公司的业务!现在我们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只是要求你的表格填的完整好看,而且,他们还对每个部门分派了指标。大家都不容易,你的工资也不错,你看小王,他的基本工资比你低,工作却比你做的好,所以我想你心理应该平衡了吧。明年你要是做的好,我相信我会让你满意的。好了,我现在很忙,下次我们再聊。小张:可是头,去年年底评估的时候……刘经理没有理会小张,匆匆和秘书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分析:上面的案例显然是一次失败的绩效面谈。你们的企业是不是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呢?那么,为什么绩效面谈失败了呢?第一,管理者不重视绩效考评。就如同刘经理表示的那样“HR部门总给我们填麻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是当下中国企业的常态。其实,企业是有不同的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企业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正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觉得做绩效考核之类的行为是HR给自己添加了无用的工作,进而消极对待,造成当下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处境。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对绩效考评不重视,进而发挥不了绩效管理的作用,更无法引起领导的重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让绩效考评沦为“鸡肋”一般。第二,管理者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绩效面谈之前,管理者应该做好如下事情:1、确定好面谈时间:选择双方都有空闲的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刚上班或下班,时间尽量避开整点,确定后要征询一下员工的意见,并要提前3天通知员工;2、选择好面谈场所。尽量选择不受干扰的场所,要远离电话及其他人员,避免面谈中途被打断,场所一般不宜在开放的办公区进行,最好是小型会议室或接待室;3、准备好面谈资料。准备好员工评价表,员工的日常表现记录,员工的定期工作总结,岗位说明书,薪金变化情况等。整理出员工本阶段的最大优点和急需改进的几点不足,这样面谈时有针对性;4、拟定好面谈程序,计划好如何开始、如何结束,面谈过程中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及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很明显,案例中的刘经理只是在当天临时通知,而且留出来的时间也几乎没有,无法做到深入沟通并发现问题。准备十分不充分,办公桌上海堆满了文件,让人没有这是一次很正式沟通的感觉。第三,缺乏绩效改进建议。刘经理只一味地针对小张不足之处进行提醒,却没有进一步制定绩效改进的建议。如此,员工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却依然没有方向进行改进,实现不了绩效反馈的对工作改进的作用。第四,缺乏激励。其实,可见小张在工作上还是有许多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刘经理却没有正面而直接进行鼓励。这势必引起小张不满的情绪。第五,没有就绩效考评结果打成一致。当刘经理给小张评分3分是,小张并不满意,觉得这个分数给低了。但是,刘经理却是自己说了算的态度,不理会小张,也不听小张对自己的辩护。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内容,也导致了绩效的不公正情况出现,带来了这次失败的绩效面谈。
黄白燕2019-11-05 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