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部筹资可以避免给股东带来的双重税收负担

齐文娟 2019-11-05 21:24:00

推荐回答

一、企业的筹资方式企业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用何种形式取得资金,即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必须首先以筹资活动作为先决条件,而筹资活动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经营模式以及重大经营决策的选择,因而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企业筹措资金的途径,一般可归结为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筹资和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筹资两大类。其中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筹资主要指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维持原有经营规模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利益积累,即留存收益部分;而来自企业外部的筹资渠道广泛,具体如下:融资租赁筹资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构成。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需求和选择,与供货方订立购买合同,与承租方订立租赁合同,将购买的设备出租给承租方使用,租期不得低于两年。在租赁期间,由承租方按合同规定,分期向出租方交付租金,租赁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方,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对该设备享有使用权。
辛在柱2019-11-05 23:02: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还是有的。双重征税指的是个人所得税对已分配股息红利征,公司所得税对已分配股息红利也征。我国现行税法存在征税范围重复,不过对个人所得好像规定了减征率。另外,帐面是帐面,缴税是缴税,不一样的。即使将股息红利在纳税前在帐面上扣除了,纳税时仍然要做调整。下面回答你的问题:对股东的股息红利征税。这是利润分配范畴,不属于公司支出。可参见会计准则。公司在期末分配股息红利时会先将本年的收支汇总后计入本年利润,再进行分配。而收支汇总过程是在纳税之后。
    黄盛新2019-11-07 15:19:50
  • 长期筹资有以下五种方式。1、吸收直接投资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具体有售后租回、直接租赁和杠杆租赁三种形式。优缺点:筹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设备淘汰风险小,到期还本负担轻,税收负担轻等;但融资租赁的资金成本较高。长期筹资。
    齐景岳2019-11-05 22:19:23
  • 筹资是企业资金活动的第一步,一般来说,企业筹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我积累法。即通过自己经营活动的不断扩大,增加盈利,增加积累,扩大和增加投资。2.负债筹资法。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之间或者有联系的经济组织之间的借贷、租赁、发行债券等。3.权益筹资法。通过发行股票等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所有这些筹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然而这些筹资方法产生的纳税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合理掌握其中诀窍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一、自我积累法这种方法往往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零,企业的财务风险最低,但不能使企业获得负债经营的益处,留存收益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一部分未分派的税后利润留存于企业,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所获的收益率。因此,企业应该将留存收益分派给股东。同时,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难于债券成本,这是因为很难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股东对未来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作出准确的测定。由于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因此企业使用留存收益不能起到抵税作用,也就没有节税金额。二、负债融资法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及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不过负债融资虽然具有节税效应,能够增加股东的财富和追加企业的价值,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而只能适度运用。概括起来,企业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租赁筹资。租赁从承租人筹资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在经营性租赁活动中,承租人用经营租赁也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不需要承担租赁资产的主要风险;二是可以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增大税前扣除项目金额,缩小税基,从而减少应纳所得税额。在同一利益集团内部不同纳税主体之间开展的经营租赁业务,可以通过租金的形式,将预计盈利的企业利润转移到预计亏损的企业,不仅转移的那部分利润不用纳税,而且可能因为转移利润后盈利企业的税基缩小,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随之降低,最终使该利益集团所享受的税收待遇最为优惠,税负最低。因为承租人对经营租入资产及未来应付租金不需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采用经营租赁方式既达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又可以筹集到表外资金。而通过融资性租赁,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企业的举债能力,更重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计入成本费用,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减少了纳税基数。同时,融资租入设备的改良支出可以作为递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的时间内摊销;而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则作为资本性支出,一般来说摊销时间长于5年。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较为明显。2.发行债券。企业在扩大生产或者库存积压等情况出现临时资金紧缺时,在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可自行内部集资。根据国税发×100%。
    辛培剐2019-11-05 22:05:21
  • 这儿的双重税收是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股东投资建厂,获得利润后,企业要交企业所得税。当分配股利时,股东到手的利益,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叫双重税收。下面假设案例详述。企业利润1000万,分配率为50%,即分配500万利润,本月需筹资500万。分两种情况简述:一是去外部筹资,银行贷款500万,然后以利润分配股利,既交了企业所得税,又因为股利分配股东要交个人所得税;二是内部筹资,直接把要分配的500万利润,转作对企业的投资,那么既满足了企业筹资的需求,又未实现分配即无须交个人所得税,也就达到了避免双重税收的负担。最后说点儿实在的,其实这是忽悠人的,就算交税也愿意把钱拿到自己手里,外部筹资是贷款,用别人的钱多好,都明白这个道理,大不了还不上破产呗,反正是有限责任,企业独立承担的,利益已经分到个人手里了,也就踏实了,谁还管那个。
    龚小竞2019-11-05 22:02:11

相关问答

在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时,我们有必要对三个概念作一定的了解和比较:即偷税,避税和节税。一、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有关于偷漏税的定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税收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偷税是一种公然违反税法规定,与税法相对抗的行为。偷税的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主动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骗性质。而税收筹划是尊重税法规定的,即首先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税收法律优惠规定,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情况来制定最有利的涉税方案,税收筹划性质中首先的一条就是合法。在法律后果上,偷税行为是属于税法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而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世界上各国税法对隐瞒纳税事实的偷逃税行为都有处罚规定。而税收筹划则是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尽可能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经济行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符合税法规定的,各国政府对此一般都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从社会影响看,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利用虚假的申报减少纳税,因此,偷逃税是纳税人一种藐视法律的行为,各地税务机关为了防止纳税人的偷漏税,均在进一步的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执法。而税收筹划的成功则需要纳税人及筹划人对税法条文的熟悉和税法精神的充分理解,同时又要掌握必要的筹划技术,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二、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比如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二减半”的税收优惠,从国外请来客商,不要其投资,只借其名义,成立所谓的外商投资企业。一边享受外商的优惠,另一边,进行的却是内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显然,避税行为是违背了税法优惠政策制定时的精神和意图,是不符合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的。因此,其必然是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的。有关“避税”是否合法的争论一直在进行。避税者根据“法律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认为避税“合法”.因为其在一定时候的确是可以为纳税人带来利益,因此,在一开始,避税的概念是中性的,也曾在纳税人中风靡一时。但随着避税范围的扩大,给我国财政收入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增大,政府在税法中不断的加入反避税条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避税已不再是中性的行为,而是法律条款或者立法精神反对甚至是打击的一项非合法的行为。可以这样说,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不成熟之处,靠小聪明去打税法的“擦边球”,以谋取税收利益。而税收筹划则是遵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和遵循政府的税收立法意图,在纳税义务发生前为了节税而所作的对投资、经营、财务活动的事先安排。避税尽管在形式上并不违法,甚至体现了筹划者的一种“聪明”.但其实质是有悖于税法的立法意图的;税收筹划从形式到内容是完全合法的,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是税收法律予以保护和鼓励的。三、税收筹划赞同节税的概念节税是指遵循税收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以合法方式减少企业的税负的行为。节税是合法而且合理的行为,其合理性体现在其行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精神。在我国的税收理论及实践中,目前广泛赞同税收筹划等同于节税的概念。在国家税务总局出版的有关税务筹划书籍及中国税务报中,很明确的把税收筹划定义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国家对于节税的概念完全是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因为节税行为经常是与环境保护,高科技,下岗再就业,引进国外资金投入及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产品出口创汇等我国政府鼓励的项目相联系的,它所体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为国分忧,也是实实在在的强国富民。节税行为完全是个人,国家三者税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最后,我们要表明一个很明确观点:愚蠢的人去偷税;聪明的人去避税;智慧的人是去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