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投资过建信信托投资公司吗?

车建军 2019-11-05 22:49:00

推荐回答

要说建信信托怎么样,可以从建信信托简介背景来看: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信信托”)是经中国银监会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09年8月公司正式重组运营,2011年公司成为由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8家信托公司之一。截止2011年末,公司注册资本15.2727亿元,净资产47.0243亿元,位居行业前列。建信信托以建设一流信托公司为目标,近年来信托资产规模增幅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显着增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2011年在证券时报组织的第四届中国优秀信托公司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信托公司”。从业内获悉截至2012年底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前十名公司名单,排名显示拥有银行股东背景的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以及风格“激进”的长安信托受托资产规模排名迅速蹿升,其中两家银行系信托——兴业信托、建信信托排名挤入前三名,仅次于老大中信信托。
车广义2019-11-05 23:05: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很不错的信托公司,不管是公司实力还是口碑信誉这些,都是很好的。如果投资还是可以考虑的。
    齐新玉2019-11-05 23:18:22
  • 前几年还不错,最近没有太多关注,应该也不会差哪里去吧!在全国排名一直很靠前。
    黎璐茜2019-11-05 23:00:38
  • 还不错,业内口碑一直很好,值得信赖,仅次于大佬中信信托。
    梅里金2019-11-05 22:54:40

相关问答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天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货币政策经过多年QE,全球已到达周期尾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他还就再通胀、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作了评论,华尔街见闻综合财新、腾讯财经、证券时报等媒体,将周小川讲话要点整理如下:判断再通胀为时尚早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各国复苏速度不一致,货币政策也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中国2019年开始回归谨慎货币政策。认真去考虑何时、如何离开货币政策宽松周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判断再通胀为时尚早。收紧货币政策是渐进的过程。楼市泡沫不是货币政策的预期后果不能说货币宽松政策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这其实是不预期的后果;经验表明,当货币政策宽松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导致某些资产泡沫,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或者其他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还是要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中国不会“直升机撒钱”中国政府不会依赖于“直升机撒钱”式刺激措施。中国央行有诸如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非常严肃的经济解决方案;为经济复苏,政府应着力修复资产负债表和财政状况,强调结构性改革;如果大家都持有现金的话,负利率就没有效果了,随着数字货币普及,现金使用率大幅度下降,“在极端通缩的情况下,也许负利率比直升机撒钱更有用”。中国投资者应获得他国更好对待中国开放举措取决于各部门,但是中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做的是更大程度地开放金融业。这方面已有不少准备工作,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取决于谈判进程和策略,中国可能希望换来一些民企对海外高科技行业的准入;同时需要等待美国政府明确双边谈判立场。中国也与欧洲、东盟等方保持自贸谈判沟通。财政政策有助于结构性改革他还认为,财政政策对结构性调整非常有帮助。一些省份债务沉重,一些仍然有财政刺激空间。调结构要靠财政政策,建议调整央地财权关系。中央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不是很高;需要去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调整财权、事权以及调整地方财政政策的限度。货币政策同样有助于结构性改革英国央行有“融资换贷款”的大量使用。NCD是类似债券的贷款。中资银行对NCD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长,这对中国政府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债务依赖的决心构成考验。为遏制债务融资引发的资产泡沫,中国政府上调了一系列关键短期利率,受此影响,NCD的成本也快速上升,并使银行业暴露于投资亏损和突现融资压力的风险之下。中国政府自1月底以来已两度上调短期利率。如此下去前景堪忧,2019年后果严重的“钱荒”局面或将重现。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NCD的风险很高,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在整个金融系统内引发流动性危机。NCD最初有吸引力是因为成本低、不要求抵押,但自去年10月以来,发行AA评级的3个月期NCD的平均成本已从2.90%涨至4.72%。刘东亮表示,如果NCD的发行成本进一步上涨,超过投资回报,那就只能选择抛售债券,而这会给本已脆弱的债券市场带来更大压力。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4日报道,由于旨在抑制影子银行的新措施促使大银行储蓄资金,中国金融体系本周遭遇现金流紧张,这凸显出政府降低债务的举措存在出现意外后果的风险。报道称,银行日益依赖动荡的短期资金进行放贷和其他投资,而非依赖客户储蓄,分析人士已对这种做法的风险提出警告。收紧流动性使得七天期回购利率21日达到了三年来的最高点。据当地媒体报道称,21日一些小型农村银行货币市场贷款出现了违约,促使央行向它们提供应急资金。央行注入的资金缓解了问题,但是七天期回购利率23日依然达到5.4%。中信证券一名分析师说:“实际流动性是足够的,问题在于预期。市场为此感到紧张。每个人都在问自己‘会不会有没看到的问题’或者‘会不会有某种惩罚措施迫使机构抛售资产’。然后银行变得谨慎,停止放贷。综上所述,中国官方希望能把一二线城市和楼市里的大量热钱,有目的性的赶往股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是当前的基本态度。周小川最近说了哪些话?BWCHINESE总结了10件事,句句震撼。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面发声,连说10件大事,对中国经济、住房、利率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关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结构和质量正在改善,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中国的高储蓄率将转化为投资。关于货币政策●中国仍有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仍然保持高贸易顺差和低通胀,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空间。关于财政政策●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政策,中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增加。关于住房●个人住房加杠杆的逻辑是对的,住房贷款应有大力发展的阶段。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偏低,很多国家占总贷款比例为40-50%,中国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左右,银行也觉得个人住房贷款相对比较安全。关于利率●利率政策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利率信号要清晰。要逐渐建立利率走廊,目前正在建立之中。中国反对利用竞争性货币贬值来提振出口。关于债务●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债务问题。债务比GDP目前比例偏高且继续增长,需保持高度警惕。关于股本市场●中国有强烈的愿望让股本市场有很好的发展。中国股本融资市场还不够成熟,虽有强烈发展愿望,但是不能拔苗助长。关于金融监管●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执行并不一定要求监管体制改革。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会表现出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做出调整的压力,目前正在研究之中。要防止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对全球各市场的风险传导。关于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会保持在合理适度水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短期波动将向经济基本面回归。关于G20●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平衡,G20将讨论全球经济和政策考量,将加强协调以促进全球复苏。
多项措施刺激经济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2019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买入多家银行股份,为银行提供担保以缓解信贷紧缩。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间,英格兰银行连续6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0%降至0.5%,创英国央行自1694年创立以来新低。随后,又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年4月宣布将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向市场注资750亿英镑。5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使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规模扩大到1250亿英镑。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19至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英国政府提出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来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使得2019年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借款为1750亿英镑,占GDP的12.4%,这份财政预算案为今后几年英国财政政策定下了基调。该预算案还预测2019年英国经济可能出现3.5%的负增长,而明年将有1.25%的增长。尽管英国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但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金融市场利好消息不断,英国股市FTSE-100指数持续走高,整体市值有所增加;英镑对美元汇率涨至5个月来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指数都有上升迹象;英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创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英国零售业协会的数据,自今年2月开始英国零售业销售额大幅回升;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预测认为,虽然英国经济在2019年将萎缩4.3%,但在2019年则增长0.9%。整体复苏尚需时日虽然目前英国经济出现一些积极迹象,但是否表明英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开始奏效,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并开始复苏?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伊恩?斯图尔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年前我们谈论经济危机时主要是担心整个金融体系会不会崩溃的问题,现在则是关注经济何时复苏,这就表明经济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英国经济经过连续4个季度的衰退后,GDP的增长方面现在应已到达谷底。目前经济发展呈现一些好的迹象,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趋向稳定和借贷方面相对改善,我们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过去3个月内,英国融资市场开始好转,更多银行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这对英国经济复苏非常有利。伊恩认为,从全球过去120年间发生过的经济危机看,每次经济危机通常都会有持续2年至3年的经济下滑并损失5%至10%的GDP增长。而此次的经济危机,虽然目前看GDP增长已进入谷底,但经济真正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且复苏道路上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由金融危机为主因引发的经济危机绝大多数时候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衰退;大多数国家经济基础变弱会使衰退更加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三分之二的金融损失还没全部反映出来;偿还债务和重建储蓄需要一定时间;不要对债券市场过分乐观;经济衰退停止并不等于经济开始复苏。伊恩估计,英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并从明年开始有所增长,但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太快且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合伙人金凌云LawrenceJin也认为,英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对英国经济复苏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是对解决信贷紧缩问题产生积极影响,使借贷紧张情形开始缓解,这对英国经济复苏会有很大帮助,但他也称经济整体复苏尚需时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三个级别。一级省级行政区: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二级地级行政区:分为地级市、〔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区域〕、自治州、〔盟行政公署管辖区域〕、直辖市〔仅台湾地区设置〕;三级县级行政区:分为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特别行政区非政权性区〕。四级乡级行政区:分为镇、乡、民族乡、〔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管辖区域〕、苏木、民族苏木、〔区公所管辖区域〕、县辖市〔仅台湾地区设置〕。扩展资料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三条至第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2、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3、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4、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一、英国的医疗体制概况英国目前实施的是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私人医疗服务为辅的医疗体制。其中名为国民保健服务的英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既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英国人接受医疗服务的最主要渠道。一国民保健服务的建立及其背景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建立于1948年,其理念源于二战后流行于欧洲的凯恩斯主义,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对德国的社会福利进行了专门的考察与研究后,提交了建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贝弗里奇报告》,其中的核心原则就是把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责任确定下来,通过建立一套以国民保险制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这一全民免费医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每一个英国居民都可以在一名全科医生处注册,获得由公立医院提供的一系列免费医疗服务。国民保健服务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进人迅猛发展阶段,科学的医疗服务框架也逐渐形成,现代国民保健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英国《泰晤士报》20世纪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被调查的英国公民认为政府20世纪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国民保健服务。在布莱尔执政时期,为缓解地区独立倾向,英国开始了权利下放进程,医疗成为中央政府向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放权的一部分。在这几个地区分别成立了与国民保健服务类似的独立医疗保健系统。本文所介绍的国民保健服务仅限于英格兰的情况。二国民保健服务的核心原则国民保健服务在创立伊始就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免费提供服务;根据医疗需要而非患者的支付能力提供服务。三国民保健服务的管理架构英国卫生部对整个国民保健服务体系向议会负总责并制定有关国民保健服务的各项政策。在卫生部之下,整个英格兰分区设立了十个策略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监督辖区内的国民保健服务执行情况,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发展本地区的医疗保健服务计划;负责评估本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是否达到高水平和良性运转标准;负责增强本地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使之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监督本地医疗保健机构是否将诸如改进癌症治疗等国家优先计划落实到实处。在其之下的是152家基础保健机构,具体负责评估社区医疗需求并向有关国民保健服务或私人医疗服务提供者采购医疗服务一般采用招标方式,但实践中会更倾向公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全科医生、牙医、医院、急救站等则受委托直接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此外,另设有独立的医疗质量委员会监管所有公立和非公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四国民保健服务的运作机制国民保健服务通过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向民众提供服务:一是以社区为主的基础医疗网,通常为于社区驻诊提供医疗保健的全科医生及护士,由国民保健服务设在各地区的基础保健机构向其采购医疗服务免费向民众提供,每个居民都要从居所周围的全科诊所中指定一位全科医生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负责日常的卫生保健,大多数患者都需持有全科医生的转诊单才能转到二级医疗服务处就诊。二是国民保健服务的医院服务,由各科的专科医师负责并接手由全科医生转介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提供服务的医院以国民保健服务下属的公立医院为主,但此种公立医院也通常采用慈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患者在国民保健服务就医只需负担处方费,诊疗费、住院费、产前检查与生产医护费用等均由国民保健服务承担,低收入和社会弱势群体还能在药费、交通费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英国实行“医药分家”,国民保健服务不负担药费。患者可以持医生处方到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国民保健服务的运作费用绝大部分由中央财政承受,少部分来自处方费、外国人就诊费用、慈善捐款、人身伤害赔款等。2019/2019财年英格兰地区国民保健服务的预算达到了925亿英镑,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6.3%,人均1500英镑。国民保健服务的开支大约60%用于支付雇员的工资,国民保健服务雇员超过150万人,其中包括大约9万名医院医生、3.5万名全科医生、4万名护士和1.6万名急救车员工,是英国最大的雇主。五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进程国民保健服务也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资金不足和公立医疗机构效率低下,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对医疗要求的提高,使得国民保健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候诊时间过长、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许多重症病人得不到及时高效治疗而耽误了病情。病人从预约到手术在一般情况下要等6—12个月。全英国有将近85万病人在等待住院。近年,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青睐私人医疗保险,接受私营医疗服务,出国看病的英国人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在国民保健服务方面的支出却不断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英国财政已难以为继。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国民保健服务医疗体系的改革,但是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争议不断。90年代初保守党执政期间,政府将“内部市场”运作模式引入了国民保健服务,政府部门下放权力,医院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医院之间形成竞争,效率低下的局面有所改观。但“内部市场”模式过于商业化,导致各医院过分注重短期行为,加剧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2000年7月,布莱尔政府发布了国民保健服务现代化改革的五年计划,承诺在其任职期间,要使国民保健服务“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他的两条重要举措为:一是政府用于国民保健服务的资金每年递增10%,到2019年达到1094亿英镑,相当于生产总值的9.4%;二是政府对国民保健服务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机构重组,充实一级保健,新建快速就诊中心和24小时医疗热线。目前英国政府面临大选,国民保健服务改革又成为各党派激烈争论的最重要议题,但国民保健服务全民免费医疗的基本原则已在英国社会根深蒂固,未来的改革方向较大可能仍是在坚持公平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六英国私营医疗服务市场现状英国法律允许私营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但由于国民保健服务实行免费医疗且公立医疗服务质量较高,长期以来,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很低,只有不能享受国民保健服务的短期来英国的外国人、有特殊医疗需求的富裕阶层才会自费购买私营医疗服务。同时,国民保健服务在采购医疗服务时虽然所有公立和私营医疗机构都能竞标,但实际上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招标时往往会倾向国民保健服务所属医疗机构。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由于国民保健服务提供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不少患者被迫转向私营医疗机构,一些大企业也纷纷为员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私营医疗机构有了长足发展。2002—2003年度全英私人医疗健康保险开支已占全部医疗开支的15%。国民保健服务有93家医院,而大的商业医保公司如保柏公司下属就有34家医院,BMI下属有44家医院;全英私人医院共有11200张床位。二、英国医疗服务贸易政策一英国对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准入和管理英国对外商投资没有一般性的准人限制,也没有专门针对外国投资的法律。在大部分行业领域,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均能享受法律上的国民待遇,也不存在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在医疗服务领域,据了解,没有法律限制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或要求对外商投资设立或并购医疗机构进行特殊审批,外商投资医疗结构所从事的医疗服务领域也不受限制,并可以平等投标参与国民保健服务对医疗服务的采购。外商投资建立合资或独资医疗机构适用英国有关医疗机构设立和管理的一般法律。根据英国《2000年医疗标准法》,任何机构要提供医疗服务,必须先向医疗质量委员会申请许可,外资机构要提供医疗服务也同样要申请许可。如果未获得许可就提供医疗服务,将构成非法行医并可能受到检控。医疗质量委员会是根据《2003年卫生和社会保健法》设立的独立监管机构,所有国民保健服务医疗机构和私营医疗机构均受其监管。该委员会负责审核医疗机构拟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政府有关医疗服务的标准由英国卫生部制定,并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核:其一,是否有适合提供有关医疗服务的场所;其二,是否有适合提供有关医疗服务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负责人;其三,拟提供的服务包括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是否妥当和安全,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申请人应先就是否达标进行自我评估并与医疗质量委员会的审批官员进行面谈。申请人应向医疗质量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自我评估报告和支持申请的证据材料。医疗质量委员会除了审核申请材料外,还会采取面谈、实地考察、背景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申请人情况。医疗质量委员会在审核申请后可以做出同意、附条件同意或拒绝的决定。获批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必须始终符合有关法定标准,医疗质量委员会对其每五年至少会进行一次检查,不能达标的可能会被勒令整改、吊销行医许可甚至遭到检控。二英国对外籍医师入境从业的准入和管理英国法律对在英国境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师的国籍没有一般性限制,外籍医生的行医领域也不受限制。但是,外籍医生要在英国行医须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取得英国的工作许可和签证,二是要取得英国的行医执照。1.工作许可。所有在英国工作的非欧盟公民都需要工作许可证,在工作许可方面,外籍医生也适用英国一般的移民法规。工作许可证必须由英国雇主提出,雇主应取得担保人许可证,受雇外国人则必须在现行的一套评分制度评分领域包括劳工市场测试、学历资格、未来薪酬、英语水平、生活资金保障等下拿到最低分值方能获得工作许可。2.行医许可。根据《1983年医疗法》,任何人要在英国行医必须先向医疗总理事会申请许可。医疗总理事会是负责监管医生的独立监管机构,主管行医许可和医学院教学标准,以及制定并维护良好的行医标准。欧盟其他国家医生由于受益于欧盟内部学历和资格互认的规定,相对较容易获得英国行医执照。而非欧盟医生要取得英国行医执照,主要受制于其学历、考试和实习情况,要求:1申请者必须具备英国认可的基础医学资格,具体条件包括取得阿维森那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中列明的医学院但其中部分医学院英国不予认可或英国认可的其他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学位,学满四年或5500学时,且不能是函授或海外学习等。2申请者必须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雅思考试7分以上。3申请者必须通过职业和语言评估委员会的考试,该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后一部分需在英国进行。4申请者在通过职业和语言评估委员会考试后,可以为实习目的申请临时行医执照。在经认可的英国医疗机构实习1年,完成实习项目后方可申请正式行医执照。5申请人在申请正式行医执照时,还需向医疗总理事会提交在外国执业期间的良好从业记录、雇主推荐信、5年内的从业情况说明。医疗总理事会还会就申请者是否适合在英国行医提出其他具体问题并要求出具证明文件。在获得行医执照后,每名医生每5年还需接受一次医疗总理事会的行医资格审查,不合格的可能会被吊销行医执照。如果要申请成为全科医生或专家职称,还需通过其他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综上可见,外籍医生要在英国执业有相当大的准入障碍。但由于英国医疗业待遇较高,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医生来英国执业,据统计外籍医生数量已超过英国执业医生总数的30%,并仍在增加。三中医在英国的发展现状大约在350年前,中医药就开始传到欧洲,但很少有西方人使用中医治病。中医药在英国的蓬勃发展始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引发的世界针灸热。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媒体广泛报道一位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治疗皮肤病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引起轰动,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了解中医,促进了中医在英国和西欧的发展。但1998年之后,也出现了内部不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状况,医疗事故不断出现,而中医在科研方面又比较薄弱,拿不出英国主流医学所要求的科学实证,加上媒体报道转向负面,影响了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据估计现在英国有中医诊所3000家,有两所大学开办了中医或针灸专业,另有20多所私立针灸学院,在校学生总数1500—3000人。在英国,中医药和针灸被归为辅助及替代医学,不具有法定地位,也未被纳入国民保健服务体系,患者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有关从业者不是国家承认的合法医生,没有行医执照,但可以自由开业,可以自称为某一疗法的执业者。在英国,中医主要是由行业人士自行组织成立协会,这些协会以公司或慈善机构名义注册,自行管理,行业自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协会且各协会内自我管理,因此各中医协会也得不到保健专业人士监管组织保健职业理事会的承认。近20年来英国政府对中医的发展采取的是宽容和宽松的政策,对外国医师来英国从业除要求工作许可外也没有其他限制,这一政策促使了中医在英国蓬勃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英国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英国议会和社会各界都有呼声要求立法加强对中医的监管,但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讨论阶段。英国卫生部设立了“英国针灸、草药、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学从业者立法监管研究工作组”,就中医的监管方式于2019年向卫生大臣提交了报告。该报告仍未建议给予中医正式的行医权,只是建议要求中医医师在例如健康行业管理委员会这样的专业部门“注册”取得“从业资格”,并接受监管。同时该报告还建议采取要求雅思成绩、只承认英国学历等方式限制外国中医来英国从业。未来英国政府对待中医的态度仍不明朗。
新时代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底线,只有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只有拥有绿水青山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来实现更高层级的现代化。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1、通过实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四大战略任务来实现新目标。这四大任务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既继承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与工作重点。2、四大战略任务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各自形成了“任务系统”。推进绿色发展是动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导致的,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重点,环境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基础,因为生态系统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关键,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中国文明网-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一、英国的医疗体制概况英国目前实施的是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私人医疗服务为辅的医疗体制。其中名为国民保健服务的英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既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英国人接受医疗服务的最主要渠道。一国民保健服务的建立及其背景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建立于1948年,其理念源于二战后流行于欧洲的凯恩斯主义,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对德国的社会福利进行了专门的考察与研究后,提交了建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贝弗里奇报告》,其中的核心原则就是把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责任确定下来,通过建立一套以国民保险制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这一全民免费医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每一个英国居民都可以在一名全科医生处注册,获得由公立医院提供的一系列免费医疗服务。国民保健服务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进人迅猛发展阶段,科学的医疗服务框架也逐渐形成,现代国民保健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英国《泰晤士报》20世纪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被调查的英国公民认为政府20世纪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国民保健服务。在布莱尔执政时期,为缓解地区独立倾向,英国开始了权利下放进程,医疗成为中央政府向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放权的一部分。在这几个地区分别成立了与国民保健服务类似的独立医疗保健系统。本文所介绍的国民保健服务仅限于英格兰的情况。二国民保健服务的核心原则国民保健服务在创立伊始就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免费提供服务;根据医疗需要而非患者的支付能力提供服务。三国民保健服务的管理架构英国卫生部对整个国民保健服务体系向议会负总责并制定有关国民保健服务的各项政策。在卫生部之下,整个英格兰分区设立了十个策略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监督辖区内的国民保健服务执行情况,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发展本地区的医疗保健服务计划;负责评估本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是否达到高水平和良性运转标准;负责增强本地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使之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监督本地医疗保健机构是否将诸如改进癌症治疗等国家优先计划落实到实处。在其之下的是152家基础保健机构,具体负责评估社区医疗需求并向有关国民保健服务或私人医疗服务提供者采购医疗服务一般采用招标方式,但实践中会更倾向公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全科医生、牙医、医院、急救站等则受委托直接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此外,另设有独立的医疗质量委员会监管所有公立和非公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四国民保健服务的运作机制国民保健服务通过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向民众提供服务:一是以社区为主的基础医疗网,通常为于社区驻诊提供医疗保健的全科医生及护士,由国民保健服务设在各地区的基础保健机构向其采购医疗服务免费向民众提供,每个居民都要从居所周围的全科诊所中指定一位全科医生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负责日常的卫生保健,大多数患者都需持有全科医生的转诊单才能转到二级医疗服务处就诊。二是国民保健服务的医院服务,由各科的专科医师负责并接手由全科医生转介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提供服务的医院以国民保健服务下属的公立医院为主,但此种公立医院也通常采用慈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患者在国民保健服务就医只需负担处方费,诊疗费、住院费、产前检查与生产医护费用等均由国民保健服务承担,低收入和社会弱势群体还能在药费、交通费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英国实行“医药分家”,国民保健服务不负担药费。患者可以持医生处方到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国民保健服务的运作费用绝大部分由中央财政承受,少部分来自处方费、外国人就诊费用、慈善捐款、人身伤害赔款等。2019/2019财年英格兰地区国民保健服务的预算达到了925亿英镑,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6.3%,人均1500英镑。国民保健服务的开支大约60%用于支付雇员的工资,国民保健服务雇员超过150万人,其中包括大约9万名医院医生、3.5万名全科医生、4万名护士和1.6万名急救车员工,是英国最大的雇主。五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进程国民保健服务也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资金不足和公立医疗机构效率低下,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对医疗要求的提高,使得国民保健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候诊时间过长、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许多重症病人得不到及时高效治疗而耽误了病情。病人从预约到手术在一般情况下要等6—12个月。全英国有将近85万病人在等待住院。近年,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青睐私人医疗保险,接受私营医疗服务,出国看病的英国人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在国民保健服务方面的支出却不断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英国财政已难以为继。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国民保健服务医疗体系的改革,但是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争议不断。90年代初保守党执政期间,政府将“内部市场”运作模式引入了国民保健服务,政府部门下放权力,医院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医院之间形成竞争,效率低下的局面有所改观。但“内部市场”模式过于商业化,导致各医院过分注重短期行为,加剧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2000年7月,布莱尔政府发布了国民保健服务现代化改革的五年计划,承诺在其任职期间,要使国民保健服务“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他的两条重要举措为:一是政府用于国民保健服务的资金每年递增10%,到2019年达到1094亿英镑,相当于生产总值的9.4%;二是政府对国民保健服务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机构重组,充实一级保健,新建快速就诊中心和24小时医疗热线。目前英国政府面临大选,国民保健服务改革又成为各党派激烈争论的最重要议题,但国民保健服务全民免费医疗的基本原则已在英国社会根深蒂固,未来的改革方向较大可能仍是在坚持公平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六英国私营医疗服务市场现状英国法律允许私营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但由于国民保健服务实行免费医疗且公立医疗服务质量较高,长期以来,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很低,只有不能享受国民保健服务的短期来英国的外国人、有特殊医疗需求的富裕阶层才会自费购买私营医疗服务。同时,国民保健服务在采购医疗服务时虽然所有公立和私营医疗机构都能竞标,但实际上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招标时往往会倾向国民保健服务所属医疗机构。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由于国民保健服务提供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不少患者被迫转向私营医疗机构,一些大企业也纷纷为员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私营医疗机构有了长足发展。2002—2003年度全英私人医疗健康保险开支已占全部医疗开支的15%。国民保健服务有93家医院,而大的商业医保公司如保柏公司下属就有34家医院,BMI下属有44家医院;全英私人医院共有11200张床位。二、英国医疗服务贸易政策一英国对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准入和管理英国对外商投资没有一般性的准人限制,也没有专门针对外国投资的法律。在大部分行业领域,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均能享受法律上的国民待遇,也不存在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在医疗服务领域,据了解,没有法律限制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或要求对外商投资设立或并购医疗机构进行特殊审批,外商投资医疗结构所从事的医疗服务领域也不受限制,并可以平等投标参与国民保健服务对医疗服务的采购。外商投资建立合资或独资医疗机构适用英国有关医疗机构设立和管理的一般法律。根据英国《2000年医疗标准法》,任何机构要提供医疗服务,必须先向医疗质量委员会申请许可,外资机构要提供医疗服务也同样要申请许可。如果未获得许可就提供医疗服务,将构成非法行医并可能受到检控。医疗质量委员会是根据《2003年卫生和社会保健法》设立的独立监管机构,所有国民保健服务医疗机构和私营医疗机构均受其监管。该委员会负责审核医疗机构拟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政府有关医疗服务的标准由英国卫生部制定,并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核:其一,是否有适合提供有关医疗服务的场所;其二,是否有适合提供有关医疗服务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负责人;其三,拟提供的服务包括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是否妥当和安全,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申请人应先就是否达标进行自我评估并与医疗质量委员会的审批官员进行面谈。申请人应向医疗质量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自我评估报告和支持申请的证据材料。医疗质量委员会除了审核申请材料外,还会采取面谈、实地考察、背景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申请人情况。医疗质量委员会在审核申请后可以做出同意、附条件同意或拒绝的决定。获批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必须始终符合有关法定标准,医疗质量委员会对其每五年至少会进行一次检查,不能达标的可能会被勒令整改、吊销行医许可甚至遭到检控。二英国对外籍医师入境从业的准入和管理英国法律对在英国境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师的国籍没有一般性限制,外籍医生的行医领域也不受限制。但是,外籍医生要在英国行医须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取得英国的工作许可和签证,二是要取得英国的行医执照。1.工作许可。所有在英国工作的非欧盟公民都需要工作许可证,在工作许可方面,外籍医生也适用英国一般的移民法规。工作许可证必须由英国雇主提出,雇主应取得担保人许可证,受雇外国人则必须在现行的一套评分制度评分领域包括劳工市场测试、学历资格、未来薪酬、英语水平、生活资金保障等下拿到最低分值方能获得工作许可。2.行医许可。根据《1983年医疗法》,任何人要在英国行医必须先向医疗总理事会申请许可。医疗总理事会是负责监管医生的独立监管机构,主管行医许可和医学院教学标准,以及制定并维护良好的行医标准。欧盟其他国家医生由于受益于欧盟内部学历和资格互认的规定,相对较容易获得英国行医执照。而非欧盟医生要取得英国行医执照,主要受制于其学历、考试和实习情况,要求:1申请者必须具备英国认可的基础医学资格,具体条件包括取得阿维森那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中列明的医学院但其中部分医学院英国不予认可或英国认可的其他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学位,学满四年或5500学时,且不能是函授或海外学习等。2申请者必须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雅思考试7分以上。3申请者必须通过职业和语言评估委员会的考试,该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后一部分需在英国进行。4申请者在通过职业和语言评估委员会考试后,可以为实习目的申请临时行医执照。在经认可的英国医疗机构实习1年,完成实习项目后方可申请正式行医执照。5申请人在申请正式行医执照时,还需向医疗总理事会提交在外国执业期间的良好从业记录、雇主推荐信、5年内的从业情况说明。医疗总理事会还会就申请者是否适合在英国行医提出其他具体问题并要求出具证明文件。在获得行医执照后,每名医生每5年还需接受一次医疗总理事会的行医资格审查,不合格的可能会被吊销行医执照。如果要申请成为全科医生或专家职称,还需通过其他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综上可见,外籍医生要在英国执业有相当大的准入障碍。但由于英国医疗业待遇较高,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医生来英国执业,据统计外籍医生数量已超过英国执业医生总数的30%,并仍在增加。三中医在英国的发展现状大约在350年前,中医药就开始传到欧洲,但很少有西方人使用中医治病。中医药在英国的蓬勃发展始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引发的世界针灸热。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媒体广泛报道一位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治疗皮肤病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引起轰动,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了解中医,促进了中医在英国和西欧的发展。但1998年之后,也出现了内部不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状况,医疗事故不断出现,而中医在科研方面又比较薄弱,拿不出英国主流医学所要求的科学实证,加上媒体报道转向负面,影响了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据估计现在英国有中医诊所3000家,有两所大学开办了中医或针灸专业,另有20多所私立针灸学院,在校学生总数1500—3000人。在英国,中医药和针灸被归为辅助及替代医学,不具有法定地位,也未被纳入国民保健服务体系,患者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有关从业者不是国家承认的合法医生,没有行医执照,但可以自由开业,可以自称为某一疗法的执业者。在英国,中医主要是由行业人士自行组织成立协会,这些协会以公司或慈善机构名义注册,自行管理,行业自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协会且各协会内自我管理,因此各中医协会也得不到保健专业人士监管组织保健职业理事会的承认。近20年来英国政府对中医的发展采取的是宽容和宽松的政策,对外国医师来英国从业除要求工作许可外也没有其他限制,这一政策促使了中医在英国蓬勃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英国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英国议会和社会各界都有呼声要求立法加强对中医的监管,但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讨论阶段。英国卫生部设立了“英国针灸、草药、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学从业者立法监管研究工作组”,就中医的监管方式于2019年向卫生大臣提交了报告。该报告仍未建议给予中医正式的行医权,只是建议要求中医医师在例如健康行业管理委员会这样的专业部门“注册”取得“从业资格”,并接受监管。同时该报告还建议采取要求雅思成绩、只承认英国学历等方式限制外国中医来英国从业。未来英国政府对待中医的态度仍不明朗。
房地产信托面临的风险
1.国家宏观政策影响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政策形势随着央行121号文件和国务院18号文件的出台房地产通过银行融资的难度增大信托公司的竞争优势虽然开始显 现但同时也将风险转移了过来2005年银监会出台了212号文件明确提高了现在贷款类的房地产信托门槛原来占60%以上的房地产信托门槛提高了因此影响到 了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和发展。
2.房地产自身行业风险
房 地产投资增长率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信托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房地产的繁荣和衰退都是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 结果如果房产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居民消费承受能力就可能存在房地产泡沫如果泡沫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影响到房地产信托根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表的调查 报告显示2005年1—12月份我国房地产投资增幅不断降低其直接原因就是国家针对局部地区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宏观调控房地产自身行业风险增 加了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
3.项目自身及市场风险
信 托投资公司通过控制抵押率、向项目公司派驻管理人员等控制项目风险但这些风险控制措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是投资于成熟物业的房地产信托也需要公司拥有专 业的房地产投资分析和投资管理人员市场风险是由于价格变动而造成信托投资公司固有财产或信托财产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通货膨胀 风险等这种风险可分为系统分险和非系统风险是信托投资公司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必须系统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利率调整、消 费文化等因素而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土地供应、建筑材料价格、消费者购买力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
4.产品设计上的缺陷
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主要缺陷是没有引入保险公司的保险概念即一旦项目灭失或者损害基本都是由投资者买单公司的项目推介人员也是承认具有这样的设计缺陷但是如果真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了那么投资者便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5.信息不对称
为 了合作和共同的利益房地产企业和信托投资公司间存在隐瞒事实的问题比如和该公司合作的某房地产企业为了融到资金只证明了自己的经验和实力避讳自己曾经在项 目上出现的诚信和管理事故等问题而信托投资公司也未能深入考察企业的真实情况如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内在管理能力、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等而信托投资者对此风险 的真实程度可能只凭借信托投资公司出据的书面或者口头上的说明去判断因此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真实的情况往往会被部分掩盖或者忽视。
6.财产流动性风险
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的信托财产多以土地、房屋、股权等形态表现担保措施主要为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如果融资方未能按期偿还本息公司又无法及时变现信托财产或行使抵押权则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
7.财产所有权风险
《信 托法》总则第二条指出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托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 的行为我国的信托业建立在“委托”制度基础上委托行为不需要财产权的转移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受托人只是把信托财产制与可控的位置这样做虽然信托投 资公司可以利用信托制度规避法律法规如逃避债务和税收等从而保护委托人的债权人利益和不知情的第三者的利益但当业务中涉及以所有人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时如 购买股票、银行开户、缴纳税款等信托投资公司由于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在操作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处理不当会形成所有权风险。
8.信托公司管理不善风险
《信 托法》规定受托人违背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遭受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信托投资公司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可能存在 着这些行为产生大量的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信托投资业务中信托投资公司追求最高的回报率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投资项目和合作项目选择不当时投 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或没达到预期收益、资金运用不当而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