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高铁不能吸烟,德国和日本的高铁却可以?

米小琴 2019-11-03 15:44:00

推荐回答

CRH1加拿大庞巴迪CRH2日本新干线E2-1000CRH3德国西门子ICE3CRH5法国阿尔斯通SM3CRH380AL日本新干线E2-1000车头作了改进CRH380BL德国西门子ICE3其实各国高铁时速都能达到350KM/S甚至达到400以上。世界记录保持者阿尔斯通可达到574.8KM/H,新干线也多次超500,但速度加快,成本、舒适度、危险性都要增加。外国列车其实都可达到350的,可他们更注重安全。
黄男雄2019-11-03 17:59:3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确切的说中国高铁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铁路窄轨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创新,集成了国外多种技术的一个综合体。至于为什么我国的高铁里程有很大的领先程度,有以下几个理由:我国运行中的高铁系统,是世界领先高铁系统里程上讲,我国高铁吊打全世界;速度上讲,武广、郑西和沪杭曾经的时速350是世界高铁实际运营的最高纪录,刘志军的功劳将载入中国铁路史册。首条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201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营。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94公里/小时,武汉到广州3个小时便可到达。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武汉到长沙直达仅需1个小时,长沙到广州直达仅需2小时。武广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铁路。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速高铁。
    齐晓文2019-11-03 18:36:56
  • 德国高铁与中国高铁最大的不同在于线路建设与运营模式。和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相似,德国原本就有十分发达的既有铁路网,其他灰色线路为时速200公里以下的有ICE列车直通运行的既有线,可见德国高速铁路网实际上是高速新线与提速改造既有线混搭,而且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新建高速线。
    赵骥万2019-11-03 16:18:40
  • 以前是找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合作技术,现在这些公司通通被中车踩在脚下。至于零件以前是有不少进口,现在不需要了,就算有也属于中车的合作商,我可以用你的,也可以不用你的。网上谣传的全球高铁所用的螺丝钉只有日本某家公司能做纯属扯淡,不用说全球,就中国目前高铁发展速度,这家小企业产量是远远供应不上的。还有通讯系统,国内以前用过法国阿尔斯通的,7·23温州动车事故后,已经自己开发了。
    连东红2019-11-03 16:01:47
  • 中国高铁出名主要在于运营里程长,运营速度高,惊人的高铁运量这几个方面中国高铁有引进过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这些国外技术,然后消化吸收了,当时外国人是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强的消化吸收能力的,但是国外对我们提供的配件价格太高,促使我们必须消化吸收来进行发展,现在在CRH和谐号之后又创新推出了CR400系列复兴号。
    齐晓文2019-11-03 16:00:25

相关问答

各式各样交通工具的出现与普及成功的让人们的生活更新换代,无论是生活体验还是生活水平都要大大的超出过去,现在人们要是想去外省或者哪里,就可以选择高铁或者飞机。我国这些年在高铁上下的投资可不小,成果也是喜闻乐见的,现在我国的高铁已经相当的发达,高铁已经连通了我国的很多地方,但有一个令人疑惑的事情是,世界各国都在建高铁,但是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什么一直不通高铁?一、因为美国地广人稀的特征。美国的人口住的是极其分散的,很多地方人口都非常的少,在这些地方搭建高铁后使用率也会非常的低,而且还费时费力。二、州际公路网络发达,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美国是由各个州组成的,州与州之间有着州际公路相互连接,道路交通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经十分完善。美国又又有着"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这一称号,预示着其个人汽车持有率十分高,而在美国各高速公路上通行也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加之价值观的不同,美国人民也更愿意选择汽车这种自由度较高的出行工具,以满足他们更复杂多样的出行需求。三、高层利益牵连,高铁修建难度大。美国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国家高层管理人士也较多就是航空、汽车制造业等方面的大人物。据相关人士推算,若美国大力修建高铁运输网络,那么航空业的利润将减少到现有的百分之五十,汽车领域也将减少百分之三十。在巨大的利益损失面前,其高层的资产巨头也绝不会推行高铁的大面积修建。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上世纪末出版的权威着作《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倭寇词条,将其明确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在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倭寇是日本强盗,戚继光则是扫荡倭寇的民族英雄。然而,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钩沉史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嘉靖倭患的起因似乎与日本人没什么关系双屿港的主角其实是中葡商人,而谢氏血案的肇事者则主要是葡萄牙人。最早闹出争贡事件的虽是日本商人,乘坐的却是中国船:嘉靖时期,日本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横渡东海的海舶,抵达中国的那两艘朝贡船也是早年永乐皇帝赠送给日本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况且,明朝时蒸汽机尚未发明,海船越洋需要依靠季风,一年间往返次数受到极大局限,再加上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领主混战不止,在这重重阻碍下,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的日本人想要大举侵扰中国沿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所谓的倭患中领导者的身份。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着名的倭寇头目: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着名者,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明朝官员,福建长乐人谢杰则在《虔台倭纂》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倭寇首领的真实身份: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可以说,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再者,中下层的倭寇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呢?据《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这已经是史籍中对真倭的最高估计了,其他文献的估计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50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对于汉服的争议,有一段时间我也特意留意了一下。我觉得,更多的是出于对服饰的合理化和传承度的问题。还有,就是圈子的问题。服饰的合理化现在大家穿的服装,我们一般都是说现代潮流装。就是那些比较可以张扬个性,甚至简单点形容,就是比较适合自己的衣服。而汉服,那些有着明显特点的服装,衣长袖长,再一个就是它的穿着不利于出行和日常生活。如果裁剪过短或改良,有觉得有些许的“格格不入”,失去了衣服原有的内涵和升华。2.传承度的问题在汉服复兴和流行的当下,有关服饰的传承度也是一大问题。是毫无保留地延续古人的范,还是进行改良和创新地加入当下的流行元素,二次传承。能不能比较好地传承和流行,成了汉服继续前进的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也并非简单地做一件衣服,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还是要从长计议,结合实践,继续努力。3.汉服圈的问题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喜欢汉服,可能因为历史,可能因为好看,可能因为新鲜。不管是什么原因,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汉服”的服饰地位和前进路程。可是,圈子大了,鸟就多了。没有人喜欢他人用所谓的专业术语对一个陌生人的穿着,指指点点。这不但不礼貌,甚至会影响再一次穿着的心情。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汉服的前进之路显得比较缓慢。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汉服的流行和发展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继续前进,继续发光,一直继续下去。毕竟,美是真的美。
主要是地形原因。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越往西山区越多,极其不利于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发挥,以往日本有优势的重型炮弹,炸弹,炸在山区的效果也远远要比平原差得多。日本人不熟悉当地的地形,山区地形易守难攻,革命军在暗处做为守方,日本军队在明处做为攻方,这样对日本军队而言是极其不利的。由于占地太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不够。1938年10月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直至1942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由于山西往西的中国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煤炭等资源,日本人认为拿下意义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扩展资料: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中国未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新疆、西藏、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康、四川、贵州、云南大部。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凤凰网: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